人工调控[沟草--对虾]绿色养殖技术
时间:2009-06-26 00:38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中国对虾作为我国养虾业的主要品种,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曾辉煌一时,无论养殖规模、产量效益、出口创汇都达到了顶峰。但从1993年虾病肆虐起,养殖整体大幅萎缩,虽历经10年,出现了一两种替代品种,终因病害原因,多处于粗养低产状态,难现昔日辉煌。笔者针对现
中国对虾作为我国养虾业的主要品种,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曾辉煌一时,无论养殖规模、产量效益、出口创汇都达到了顶峰。但从1993年虾病肆虐起,养殖整体大幅萎缩,虽历经10年,出现了一两种替代品种,终因病害原因,多处于粗养低产状态,难现昔日辉煌。笔者针对现状,根据生态学养殖原理,摸索出一条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沟草一对虾”绿色养殖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生态学原理
虾池的生物环境是由相对独立、以虾蟹等生物为主体的生态群落所组成,其特点是既近似于河口潮间带生物组成,又受人工控制。它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由生产者、消耗者、分解者三部分构成。池塘生产者包含浮游植物、藻类、海生植物等植物类,它们吸收日光能、水中二氧化碳、营养盐而制造有机物,供应水生生物摄食生长。浮游植物是池塘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力,其数量和繁殖速率决定池塘的产量和效益。藻类是池塘中另一个主要生物类群,有益的藻类有硅藻、蓝藻等。而沟草是一种海水生植物,适量繁殖不但不会影响虾蟹生存,反而会吸收水中多余的能量和无机盐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减少或抗拒病害频发,达到与虾类和谐共存、相得益彰的理想生长状态。
二、实施措施
1.池塘清淤
因病害影响,对虾养殖由暴利渐趋淡化,相当一部分虾农本着求稳的心态,多实行“放、养、收”三部曲,很少投入财力对虾池进行改造。养殖过程中,大量有机物积聚沉淀,在池底形成一层淤泥,有的厚达1米多。这层由有机物形成的淤泥在厌氧环境中分解,极易产生有毒成分,导致水环境恶化,引发病害。从环渤海区域大部分虾池建设情况看,多为每池50亩以上,实施大规模改造费用浩大,虾农难以承受。故应从生态养殖着手,在秋冬闲季进行清淤、翻晒和氧化,解决淤泥过厚和杂草丛生问题,为来年养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沟草布控
据实践,沟草在整个池塘中所占的比例应小于40%,过多则会影响对虾生长,甚至出现对虾被缠绕致死现象。因此,根据沟草繁殖力极强、种子随水四散漫布丛生的特点,和各地条件不一、沟草构成不尽相同的具体情况,应对沟草实施合理布控。一是对清淤比较彻底的虾池,留出对流环游通道和投喂空间,沟草区应间隔分布。二是对污染程度较重、沟草较多的虾池,放水前用推土机将20―30厘米的池底表层推至池塘中央,形成一长方形的沟草区,四端表层可就近推到池埂上,围绕中央沟草区留出对虾生长的广阔空间。次年可采用此法将中央沟草区分开,形成两个并列的长方形沟草区。中央模式和并列模式可交替使用,这样会收到便于施工、节省费用的效果。
(1)种植沟草对没有或较少生长沟草的虾池,应事先收集沟草种子,按示意图模式进行种植,其种植数量不应超过虾池面积的1/3。沟草种子形如张开的小松球,较花生米略小,野生种众多,易采集。
(2)间隔药杀沟草有漫布丛生的特点。为达到合理布控的目的,待四五月间沟草长至3厘米左右高时,应用“扑草净”等化学药物,按示意图的模式,在非沟草种植区进行撒药灭草。撒药灭草2―3天后将池水排至最大程度,再重新进水,以备养虾。
(3)人工清除在养殖后期,正值水质肥沃时,沟草丛生繁盛,妨碍对虾生长。这时,一可用人工割拔的办法予以清除或使沟草变短;二可用细钢丝系一重物入水,两侧由机动车牵引缓行于池埂,将沟草割断捞取,从而保持对虾生长的最佳空间。
3.日常管理
根据各地虾池条件不同,一般每亩投放0.7厘米以上的仔虾0.5万~2万尾。在日常管理中,应视沟草、对虾长势情况,通过进排水和辅助人工布控的办法,对沟草进行有目的的增减,以达到理想的养殖效果。饵料投喂、水质观测、巡塘检查等与传统养虾技术基本相同。
三、分析和讨论
鉴于目前对病毒性虾病尚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办法,采用“沟草一对虾”绿色养殖技术,一可有效地缓解养殖中后期用水矛盾,通过沟草过滤和吸收池水有害成分,起到降解净化水质的作用,为对虾生长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态的良好环境。二可有效地节制养殖后期渐趋恶化的外源海水纳入,减少对虾发病机率,获得绿色养殖产品。
一、生态学原理
虾池的生物环境是由相对独立、以虾蟹等生物为主体的生态群落所组成,其特点是既近似于河口潮间带生物组成,又受人工控制。它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由生产者、消耗者、分解者三部分构成。池塘生产者包含浮游植物、藻类、海生植物等植物类,它们吸收日光能、水中二氧化碳、营养盐而制造有机物,供应水生生物摄食生长。浮游植物是池塘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力,其数量和繁殖速率决定池塘的产量和效益。藻类是池塘中另一个主要生物类群,有益的藻类有硅藻、蓝藻等。而沟草是一种海水生植物,适量繁殖不但不会影响虾蟹生存,反而会吸收水中多余的能量和无机盐类,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减少或抗拒病害频发,达到与虾类和谐共存、相得益彰的理想生长状态。
二、实施措施
1.池塘清淤
因病害影响,对虾养殖由暴利渐趋淡化,相当一部分虾农本着求稳的心态,多实行“放、养、收”三部曲,很少投入财力对虾池进行改造。养殖过程中,大量有机物积聚沉淀,在池底形成一层淤泥,有的厚达1米多。这层由有机物形成的淤泥在厌氧环境中分解,极易产生有毒成分,导致水环境恶化,引发病害。从环渤海区域大部分虾池建设情况看,多为每池50亩以上,实施大规模改造费用浩大,虾农难以承受。故应从生态养殖着手,在秋冬闲季进行清淤、翻晒和氧化,解决淤泥过厚和杂草丛生问题,为来年养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沟草布控
据实践,沟草在整个池塘中所占的比例应小于40%,过多则会影响对虾生长,甚至出现对虾被缠绕致死现象。因此,根据沟草繁殖力极强、种子随水四散漫布丛生的特点,和各地条件不一、沟草构成不尽相同的具体情况,应对沟草实施合理布控。一是对清淤比较彻底的虾池,留出对流环游通道和投喂空间,沟草区应间隔分布。二是对污染程度较重、沟草较多的虾池,放水前用推土机将20―30厘米的池底表层推至池塘中央,形成一长方形的沟草区,四端表层可就近推到池埂上,围绕中央沟草区留出对虾生长的广阔空间。次年可采用此法将中央沟草区分开,形成两个并列的长方形沟草区。中央模式和并列模式可交替使用,这样会收到便于施工、节省费用的效果。
(1)种植沟草对没有或较少生长沟草的虾池,应事先收集沟草种子,按示意图模式进行种植,其种植数量不应超过虾池面积的1/3。沟草种子形如张开的小松球,较花生米略小,野生种众多,易采集。
(2)间隔药杀沟草有漫布丛生的特点。为达到合理布控的目的,待四五月间沟草长至3厘米左右高时,应用“扑草净”等化学药物,按示意图的模式,在非沟草种植区进行撒药灭草。撒药灭草2―3天后将池水排至最大程度,再重新进水,以备养虾。
(3)人工清除在养殖后期,正值水质肥沃时,沟草丛生繁盛,妨碍对虾生长。这时,一可用人工割拔的办法予以清除或使沟草变短;二可用细钢丝系一重物入水,两侧由机动车牵引缓行于池埂,将沟草割断捞取,从而保持对虾生长的最佳空间。
3.日常管理
根据各地虾池条件不同,一般每亩投放0.7厘米以上的仔虾0.5万~2万尾。在日常管理中,应视沟草、对虾长势情况,通过进排水和辅助人工布控的办法,对沟草进行有目的的增减,以达到理想的养殖效果。饵料投喂、水质观测、巡塘检查等与传统养虾技术基本相同。
三、分析和讨论
鉴于目前对病毒性虾病尚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办法,采用“沟草一对虾”绿色养殖技术,一可有效地缓解养殖中后期用水矛盾,通过沟草过滤和吸收池水有害成分,起到降解净化水质的作用,为对虾生长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态的良好环境。二可有效地节制养殖后期渐趋恶化的外源海水纳入,减少对虾发病机率,获得绿色养殖产品。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对虾池塘养殖
- 2.白对虾的养殖技术
- 3.斑节对虾成虾养殖技术
- 4.新对虾虾苗幼体培育(繁育)
- 5.对虾烂眼病的防治
- 6.南美白对虾“死底症”(偷死病)的控制措施探讨
- 7.对虾红腿病(亦称红脚病、败血病、红肢病等)的防治
- 8.南美白对虾蜕壳综合症预防措施
- 9.利用大型水库中间暂养南美白对虾技术
- 10.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 11.如何预防对虾流行病
- 12.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控制
- 13.应对寒潮对养殖对虾影响的技术措施
- 14.对虾红腿病防治
- 15.南美白对虾黑鳃病和烂鳃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 16.斑节对虾精养技术模式(六)
- 17.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检测技术概述
- 18.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方法
- 19.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20.大棚一年养三茬南美白对虾模式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cctv致富经:低洼地里的意
- 2.邓荣志:杰出大学生养虾养
- 3.小龙虾成为致富宝
- 4.cctv致富经:意外的手段赚
- 5.慈溪庵东养虾女能手滩涂创
- 6.一只小龙虾拍出八万多元
- 7.卢殿荣致富路上红红火火
- 8.徐老汉创业成功 带动乡亲
- 9.老汉卖粪肥一年赚10万
- 10.对虾越冬养殖富了中山虾农
- 11.孙老汉养蚂蚱
- 12.易增从:53岁岁老汉酿酒养
- 13.养鸡老汉巧赚鸡粪钱
- 14.养虾女能手——谭朝英
- 15.“虾兵蟹将”闯出致富路
- 16.土地流转造就出的一个“青
- 17.李倩倩:女大学生养龙虾为
- 18.兴业:千余农民用QQ做生意
- 19.顾阿月:虾兵蟹将闯出致富
- 20.骆耀庭:青虾俏销的财富秘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