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兔业王 :王永祥

时间:2009-04-24 11:48  来源:农博网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王永祥,男,1934年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朱乡杨家坡村。17岁随部队入朝参战,直到1958年回国转业,分到甘肃省张掖地区农林局工作。1961年为了照顾父亲生活,他申请调到延安,先后在农村基层乡镇工作,长达15年,直到1979那年,被调回城区,任南市房管所所长。
  王永祥,男,1934年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朱乡杨家坡村。17岁随部队入朝参战,直到1958年回国转业,分到甘肃省张掖地区农林局工作。1961年为了照顾父亲生活,他申请调到延安,先后在农村基层乡镇工作,长达15年,直到1979那年,被调回城区,任南市房管所所长。1982年起养兔至今,并将兔子发展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产业。

  50岁学养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北京怀柔区大罗山村,一位来自陕西延安的69岁抗美援朝老志愿兵,仍然拼搏在兔业战线上。身居要职——中国农技协兔业中心主任;肩负重任——中国兔业报主编;身挑重担——北京华祥兔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由于公司及个人的巨大影响力,他被全国广大兔农们亲切地称为 “兔业王”。

  记者眼前的王永祥面容清瘦,精神矍烁。种兔房内洋溢着一股难闻的怪味,他却安之若素,眼神中明显流露出对小兔子们的喜爱。他说自己现在一天仍工作十多个小时,社会工作时间之外,他都呆在兔房里。

  “我已经快70岁了,养兔养了19年,这么大年纪这么拼命,受苦受累受气埋在心里,图个啥?我就是想让更多的农民能参与兔产业,在小小兔子身上,找到致富金钥匙”。兔业王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事业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常言道:“人过30岁不学艺”,我们的兔业王却是在50岁的大龄,歪打误着进军兔业。

  时光倒流。1982年王永祥还在南市房管所任所长,虽说大小也是个官,可家里人口多,负担重,身为一家之主,穷则思变,他从延安报上看到一条有关养兔致富的消息,便动了心思。他花了225元,买了3只獭兔,“225元”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目,王永祥没养过兔,有的也只是在农村生活和工作多年的经验。饲养这种高价兔,在当时无疑是在冒一个很大的风险。

  富贵险中求,王永祥说最初敢冒险,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挣几个零钱补贴家用”。谁知这一下就使他的后半生与獭兔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3只獭兔半年后居然扩繁到100多只,到1984年4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挣了4000元。“可挣钱了!”,回忆起最初的辉煌,王永祥也止不住像阿里巴巴发现宝藏之门,充满喜悦和兴奋。

  说到自己的养兔经,老王将它归结为七个字:细心、耐心、有主意。“细心”就是要对兔子的生长及生活规律了如指掌,通风、干燥、防疫,要尽量做个养兔专家。“耐心”就是要把兔子当自家孩子似的养,观察它的状态、它的粪便,甚至要注意查看兔耳朵是否出现异样,这样兔子一旦生病或有疫情,都能及早发现。“有主意”,就是认准养兔产业后,要意识到生意有好有坏,兔业也有高低潮,关键是认定后就要坚持下来,不能投机养兔,更不能期望养兔发横财。

  王永祥通过自我摸索,养兔积累了经验。命运也恰在这时向他打开了另一扇门,把他推上一个他自己也没想到的舞台上。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干部下乡帮助农民开展商品化生产。一号文件,让王永祥意识到养兔事业在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贫困农民适宜养兔,闲散劳力需要养兔。王永祥立即向上级递交了到农村锻炼的申请书。当时全县总共只有3个人响应了号召报名,但到真正下乡那一刻,另外两人却临阵退缩,全县只有王永祥一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农村。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延安甘谷驿乡,在王永祥的带领下,很多贫困农民踏上了养兔之路。一年后,该乡一下冒出了11个养兔万元户,其中9个是农民,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王永祥养兔的名气越来越大,追随者挤破了门槛。

  1987年是个兔年,王永祥再次果断地将事业推向高峰。他一手操办了全国赛兔大会,将小小兔子从延安推向全国。在当时财力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为了贴补大会费用,他卖掉吉普车。会上为了鼓励养殖户多养兔,养好兔,他又把一辆华沙牌小轿车拿出来,奖给了最优秀獭兔养殖集体。

  花钱买吆喝,那时他的眼界和胸怀,养兔已远不是一种庭院经济,而是一项事业,是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大事业。“兔业接近农村,接近农民,它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王永祥有了这样的认识。

  进京“赶考”大发展

  在王永祥等人的推动下,延安养兔业如火如荼,最后发展到了失控地步,仅延安地区就一下涌出18家提供种兔的公司与团体,连供销社、民航站也成立公司、协会进来分羹,倒卖种兔,使整个市场陷入混乱,不正当竞争成为当时的写照。

  “死守延安,没有延安”,记着毛主席当年这句话,王永祥做出一个决定,得京城者得天下,全国发展促延安,远走更能促进养兔业的高飞。

  王永祥说,当时进京就是想证明,养兔是个好事业,兔子全身都是宝,兔肉吃了有助于健美,兔皮平密轻、弹绒亮,是上好的裘皮服装。只要把兔业按市场机制运作好,全面提高饲养和产业开发质量,兔子就能发展成接替传统畜禽的大产业。

  刚到北京,租了一家砖厂平房,一根葱一个饼,一根黄瓜一个馒头,日子过得艰苦不说,还居无定所,光兔场就搬了十几次家,主要是经济压力大租不起好房子,只好打游击战。他们自己则找一个床位1.8元的浴池当住所。当时通县一个养殖户饲养王永祥的兔子发财后,发现他们的“引导者”过得如此寒酸,当即给王永祥送来一面锦旗:战饥寒,为民致富;斗凌辱,为国创汇。

  说起“斗凌辱”,这其中有很多让老王心酸的故事。九十年代养兔高峰时期,种兔被人为的炒到了天价,某些种兔竟卖到了上千元。王永祥从行业整体利益出发,在中国兔业报上,从成本、到种兔的繁殖率,对炒兔骗局进行了种种揭露。

  这当然触动了很多“地头蛇”的利益。一个姓李的京城供种兔大户,为了报复,打电话给王永祥外地客户,称他是兔骗子、会骗子,对王永祥的事业多次进行攻击。

  事隔几年,老王说起这一切,倒是平静,“在北京兴风作浪”,他将当年挥斥方遒化为自嘲。河北兔农则给他送来锦旗,称他为“兔产业的保护神”,天津宝坻区人称他为“中国兔业总舵手”。

  揭骗局同时,王永祥想方设法减少受骗兔农的损失。2年前闹得轰轰烈烈的海狸王骗局,兔业报登稿揭露后,怀柔区受某些领导的行政干预,仍有很多农民高价买了海狸王兔,后来却销不出去,农民开始闹事。王永祥主动承担了收购重担,运用自己多年的外销关系网络,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个事件。

  “对行业来说,我所做的,一个是传信息,另一个是引导产业发展”。王永祥专门请了三四个专家,组成专家网络,对兔农进行针对性指导。1994年北京通县一个养兔户家发生大疫情,专家们从四处赶到现场会诊,三天时间帮农民解决了难题。

  十多年来,华祥公司为农民们提供种兔,签定商品兔收购合同,“公司+农户”模式,让王永祥身在北京,影响力却不断辐射全国。除了直接带动农户外,王永祥还积极传经送宝,在全国培养更多的致富带头人。通常他所教导的一个学员,回家乡后都会办一个加工厂,带动1万户当地农民养兔。培训一期二三十个学员,就能带动几十万户。王永祥的培训基地被人们称为“兔业黄埔军校”。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事业,做大这个事业,王永祥多年来,一直坚持召开全国兔业交流大会,不但推动了产业前进,也拉动了当地会场经济。全国大会王永祥已办了19届。

  如今年届“古来稀”之龄,王永祥最大的心愿是国家能重视兔产业,让兔子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肉牛也疯,生猪也病,鸡有残留,兔子绿了,”兔子可充当菜篮子衣架子,兔业应该有更好的明天。

  “我年轻时抗美援朝,老时养兔带动大家致富,一辈子有这两件事,值!”回忆当年只身一人走进乡间,开始兔产业,老王说他从未感到失落过。

  他现在正筹划的一个大事是,找一个真正撑起兔产业的接班人。这个人至少要身怀200万元以上的资产,从事过兔产业,热爱兔产业。王永祥放弃了在四个子女中找接班人的想法,他说要冲破家族企业的观念,找一个真正有心也有能力的人,做大兔产业。为此,他已在全国招标,广纳贤士。

  但愿兔业王这番赤诚之心能快些后继有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