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畜牧行业,外资侵袭下危机四伏?

时间:2009-04-01 17:21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特别是畜牧行业得到快速发展,WTO以后市场格局出现隐性分化,呈现出表面的市场混乱和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理清和看待当前的发展,是目前很多畜牧行业的企业所困惑的问题,也是当前形势下急于突破所遇到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特别是畜牧行业得到快速发展,WTO以后市场格局出现隐性分化,呈现出表面的市场混乱和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理清和看待当前的发展,是目前很多畜牧行业的企业所困惑的问题,也是当前形势下急于突破所遇到的瓶颈。

        垄断,如同套在众多畜牧企业脖子上的套索,只等最后轻轻的一拉,踏板掉下来,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或许会促进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或者说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或者说改进我们的生产工艺提高科技含量,或者说可以使我们的食品更安全,但是,那是美丽的谎言,谎言来源于利益。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化就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企业,特别是现今国际化的深入,竞争态势不断地加剧,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机会也越来越多,考虑参与国际竞争变成中国企业最重要的课题。

        当跨国公司带着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强大的品牌,还有中国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待遇席卷中国时,中国市场不仅变成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受到国际化深入竞争态势更加严峻。一些优秀的中国品牌,很不幸的是成为跨国公司并购的对象,当跨国公司完成并购后,并购后优秀的中国品牌就会被打入冷宫,遭到无情的抛弃,这就是跨国公司不断通过国际化深入,蚕食中国企业的生存真相。

        在跨国公司争先恐后冲进来之时,我们中国企业不仅面临固本扎根国内本土,还需要以新的姿势冲出去,进一步扩大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这就所谓中国企业面临双管齐下的局面。是进也好,是退也罢,国际化深入趋势,竞争态势的加剧,需要中国企业认真剖析行业本质,来突破跨国公司的"围剿"。*c:H: 

        大豆和玉米形势严峻

        2006 年岁末,在大豆油的带动下,食用油、面粉、肉类等涨价,这背后实际上是"四大跨国粮商"和国际资本,控制着世界大豆市场的定价权,垄断庞大的中国大豆市场利润,对整个中国大豆产业链整合,2004年时暴涨暴跌的豆价,1000多家中小型和本土内资榨油企业走上了绝路。目前仍能开工的90多家国内榨油企业中,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控制着当今国际谷物市场80%的市场份额的,是四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即美国ADM、美国邦基、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等。以美国为首的跨国粮商控制期货市场国际大豆绝对的定价权,开始形成一种"巴西人种大豆、中国人用大豆、美国人决定转手利润"的格局。 

        被称为"中国玉米王"的山东登海种业集团公司与美国先锋海外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2002年12月10日在山东省莱州市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种子法》正式实施后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种业公司。山东莱州登海种业集团于20世纪70年代成立,至今保持着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近年来登海系列产品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40%以上,而美国先锋布雷得公司是世界公认的开发与供应先进转基因植物的大公司。

        中国完成生物技术玉米的法律批准,是进口美国生物技术品种的一系列批准的最后一关。中国已经通过了美国8种转基因玉米中的7种,拿到农业部批准证书的是美国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

         据农业部门统计,截至2006年10月,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商美国先锋公司已经有10余个国外玉米品种在我国通过国家级或省级审定,这些品种覆盖了我国广大的东北和黄淮海区玉米种子市场,而这里是我国粮食的绝对主产区。在一些地方,田间地头除了少量地域性比较强的种子品种外,已经很少见到纯粹的国产玉米种子。

        基辛格: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大豆和玉米及其副产品是目前养殖行业中主要的两个原料品种,现在定价权已经丧失,这个是和畜牧养殖成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进口养殖品种占据主导 

        改革初,我们多是自有的本地品种,养殖粗放,管理简单,开放后,牛、猪、鸡、鸭、羊等常规养殖品种基本上全盘西化,随着养殖规模的膨胀,品种的改良、杂交、优选等基本上国内本土品种反而是极度萎缩。以下是目前引进的进口品种(不完全统计): 

        1.牛:荷斯坦奶牛、德国菲纳克韦(fleckvieh)良种牛、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海福特、皮尔蒙特等;

        2.羊:萨福克、波尔山羊、无角陶赛特、德克塞尔; 

        3.猪:加系大白、加系长白、丹系长白、丹系长白、加系杜洛克、匈美系杜洛克以及皮特兰、汗普夏等;

        4.肉兔:比利时兔、法国伊普吕兔、布列塔尼亚兔、日本大耳白兔、德国齐卡兔等配套系,新西兰兔和加利福尼亚兔、美国青紫兰兔; 

        5.鸡:海兰、罗曼、伊莎、宝万斯、尼克、海塞克斯等;

         6.鸭:英国樱桃谷鸭、美国枫叶鸭、法国番鸭、澳大利亚狄高鸭、英国卡基康贝尔鸭;

         7、鹅:德国莱茵鹅、法国朗德鹅。 

        养殖产业链布局正在加速

        国际资本在中国布局,并一步步逼近中国农业产业链的核心部分。正大集团是泰籍华人创办的知名跨国企业,在中国以外称作 CharoenPokphandGroup(卜蜂集团)。目前,正大集团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属400多家公司,员工人数近20万人。正大集团在中国投资额近50亿美元,设立企业213家,遍及青海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员工人数超过80,000人,年销售额超过300亿人民币。

        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美国泰森食品有限公司与山东新昌集团共同投资38.4亿元,打造与养猪产业相关的现代化大型肉类食品加工基地。2008年与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江苏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总投资8500万美元,其中,泰森占总投资额的70%,京海占总投资额的30%。公司主要经营肉鸡屠宰加工,计划年生产冰鲜鸡系列产品10万吨,深加工鸡肉熟制品2万吨,配套生产全价饲料10万吨,年饲养父母代种鸡50万套,商品代肉鸡5000万羽。

        美国深南控股集团公司投在山东东营的6000万美元的外资养猪项目也在进行之中。该集团正在利津建设10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由美方独资建设,包括生猪养殖场,种猪繁育场和饲料加工厂等子项目。

        天津宝迪也在进行大型私募,德意志集团将参与其中,计划注资金额达到6000万美元.宝迪集团的计划是在全国建立十大肉食品工业园,与雨润,双汇三分天下,德意志银行如果注资成功,就可以大举进入中国大宗肉食品消费市场。

        美国华夏育种公司与无棣荣昌农牧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无棣县建立大型生猪繁育基地。合资建设的种猪繁育场的后续配套工程、年屠宰量达300万头的生猪屠宰项目正在紧张筹备中。

       高盛在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雨润")持有13%的股权,并占有12个董事会席位中的2席。雨润在香港上市,为中国大型冷冻肉生产商。高盛承销了其首次公开募股。雨润具备年屠宰生猪800万头,年加工熟肉制品25万吨的生产能力。

        漯河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的股权以20.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后双汇集团整体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漯河海宇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S双汇25%的股权以56218.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后S双汇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高盛完成了对双汇发展全部非流通法人股收购。高盛同时拥有中国最大的两家肉类加工企业。

        艾格菲(国际)集团全资收购南昌百世腾牧业有限公司、上海百世腾饲料有限公司、广西汇杰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江西百世腾种猪有限公司后,致力于猪用预混料、教槽料、浓缩料的研制、生产、销售及规模化种猪和商品猪养殖,集团拥有动物营养博士10余名和EMBA学历的管理精英20余名,员工近2000名。 2008年,艾格菲进军养猪业,投资一亿美元在江西、上海、福建、广西、海南等地建设现代化的种猪场和商品肉猪生产基地,已拥有30余家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拥有900家独立零售连锁店以及批发渠道。

        英国樱桃谷农场在中国设立的唯一一家独资公司--樱桃谷农场(香河)有限公司。中国与英国合资的"华英集团"如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樱桃谷鸭"生产基地。包括全聚德在内的很多北京烤鸭店都使用"樱桃谷鸭"作为原料。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南京"盐水鸭"的代名词、年销量超过1000万只的南京桂花鸭集团,今后只能使用英国"樱桃谷鸭"为鸭肉原料。上海的"汇丰"、河南"双汇"、南京的"雨润"等众多全国知名肉制品加工品牌,也在用樱桃谷鸭生产"盐水鸭"、"樟茶鸭"、"酱鸭"。除华英集团外,山东乐港集团、六合集团以及内蒙古赛飞亚集团等也都是国内知名的大型"樱桃谷鸭"养殖企业。每年大约9亿只英国"樱桃谷鸭"鸭苗通过这些中国公司培育,输送到中国市场以及国际市场。

        肉鸡中,从美国引进的AA、艾维因、罗斯308等外国品种占总量的60%,据北京畜牧研究所的专家估计,去年引进的祖代种鸡就有65万套之多。目前国内的养殖品种只有10%的老品种在继续生产,90%左右的品种都在逐渐消失。

        收购猪厂、饲料厂、双汇等肉类加工企业进入猪肉产业链以来,打通产业链、获得定价权是其既定的目标。正如郎咸平所言:"如果你只是收购养猪,你就没有垄断地位,你一定要收购养猪的整条产业链,你才有定价权。"定价针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和国内的大中城市,进一步影响到小城市和农村市场价格。这些市场是关键的风向标,通过产业链下游环节和作为战略伙伴的沃尔玛、家乐福等销售渠道操纵市场价格,共同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空间。前几年有报道这样写道:沃尔玛是如此依赖廉价的"中国制造",乃至中国GDP的1%都摆在沃尔玛的货架上。去年12月11日沃尔玛公司对外宣布,从12日起在全国一百多家店,针对数百种民生类商品开展特惠降价活动,这是沃尔玛进入中国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降价活动,涉及商品的降价幅度大部分可达20%,部分商品降幅甚至超过40%,如原价每500克16.9元的鲜带鱼现价为9.9元,降幅达41%;原价每500克22.8元的火鸡腿现价为14.8元,降幅达35%;72元每4升一桶的优沃玉米胚芽油现价为52.9元,降幅达26%。降价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春节以后。结果肯定是众多国内超市的跟风,最终降价会传导到养殖的各个环节,造成市场的非正常波动,养殖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饲料原料--品种--养殖场--屠宰加工--零售。各环节的关键点被占据,定价权已经丧失。外资在国内掌控的与畜牧行业相关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饲料业(通过外资控制或者独资饲料企业),养殖业(在国内收购多家养殖场), 屠宰加工(控股国内肉制品加工企业雨润,双汇),再加上大豆玉米(外资在国际大宗期货交易的地位),销售终端(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及正大等出口企业)。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外资很可能控制和垄断国内畜牧业。国内的养殖大省养殖大县随处可见外资企业身影,虽然他们非常低调。

        技术和专利几乎为零

        "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在2006年申请发明专利的前50名企业中,只有华为等4家国内企业,其余绝大部分是外资在中国建立的独资或合资企业。畜牧业的技术和专利估计大家都很陌生,从养殖机械设备到各类饲料加工工艺,疫苗、兽药核心技术包括畜牧业的各环节中,国内的企业属于自己的专利和技术所占比例极低。手机、电视、电脑等国内企业支付的专利费用占利润比重将会是未来畜牧企业可以参考的一个标准。国内企业引进进口疫苗,很少独立自主开发疫苗。禽药兽药仿制,查到失效专利以后自己生产,就变成自己的品牌,失效和即将失效专利药物仿制、申请文号就这么简单。同行间窃取商业秘密、违反技术合作开发或者委托开发合同等案例层出不穷,企业也很难通过有限的原始资料获得法律保护,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药不同名现象非常普遍。饲料、兽药、添加剂、机械等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市场几乎90%以上是被外资垄断的。知识产权值多少钱?有多大威力?中国每年从英国进口樱桃谷种鸭的代价大约是2亿元人民币。如果把猪、鸡、牛等进口品种金额相加将会是天文数字。CCTV有一个火腿肠广告,"洛克"牌火腿肠,就是由来自丹麦名贵猪"杜洛克"造的。火腿肠都被打上品种的标志,如果未来十年二十年通过本地品种和进口品种价差或者直接不收本地品种你还能卖给谁?要知道,我们国家是禁止私自屠宰的,而且法律是不能禁止屠宰企业不收购什么品种的,但是假借市场之名可以。

        协作和信息共享缺失

        国内企业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外资企业一直没有停止了解和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了解甚至超过国内企业自己。我们的企业很少去做分析,基本上都还停留在战术层面的简单搏杀,最拿手的莫过与价格战。外资做大量调查和分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远超我们。协作上,国外企业会跨行业联手,信息上,国外企业会共享。就象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他们是竞争和协作共存的,这和他们的长期战略是分不开的。信息社会,外资企业相信大量的调查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做为分析的依据,通过对信息的掌握和引导,配合资本运做来达到影响和操控市场获取利润。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风险投资对太子奶的操控可谓资本联手协作的典型案例。低价收购中国企业。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出资7300万美元,成立了"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当李途纯签署引资协议时,不仅签了担责协议,还签了一份风险巨大的对赌协议。在双方最终的7300万美元融资协议条款中,有如下内容:在收到7300万美元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现实是残酷的,由于太子奶的市场铺得太快,再加上三聚氰胺的事件,使得太子奶资金链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山东、四川等地开始陆续断货,生产工厂陆续出现停工现象。此时,对赌协议生效。对高盛等投行来说,对赌的胜利意味着拿到了太子奶的控股权。三聚氰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一个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不管是奶粉、面粉、还是鸡蛋,都不是由国内媒体最早报道出来的,我更相信这一系列的事件有其必然性,可变因素都在外资的控制中,而且一直在引导媒体和网络。原料价格波动中信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在去年可能会囤积一批发一笔财,今年可能会亏一大笔,有不少企业开始学习期货,信息透明规范的市场和可控制的市场,期货可以作为降低风险的手段,但是对于不懂的非专业、没有专业人才、不可控的企业来讲就很危险,信息不对称,你控制不了信息,外资的信息也不会透露给你,原料暴涨暴跌杀伤力是非常强的,化肥和钢铁行业可窥一斑。为什么在涨跌的过程中外资企业巍然不动,而国内的企业一批一批的死掉,而且死掉的很有规律,以前船小好掉头,现在在波动中死掉也几成必然。跨行业的协作和信息沟通建议大家看本书:三井帝国在行动。可以了解一下我们的制造业是怎么被控制的,也可以了解一下信息社会的规则。每当遇到需要产业政策改变的时候,经常是国内企业常年呼吁而没有效果,外资却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依赖于信息引导和传达的绝对控制能力。现在这个已经在电子、制造等很多产业应验的经验又将在畜牧行业重演。与政策互动,利用巨大的资本优势,外资将轻而易举地实现巨大的养殖规模,加上本身就具有的在产业链上下游中的力量,控制整个产业链和定价权是必然的事情。

        危机中我们可以做什么

        三年内现有的饲料、兽药企业会消失七成,有些朋友表示比较乐观。资本,在这个行业太不被了解。多年前的电视机、冰箱等家电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整个行业的整合。外资进入畜牧行业时间已不短,在下一步进行的整合中,我们怎么在夹缝生存下去,熬过这个冬天,是摆在面前的问题,如同当年的家电企业面临的抉择。

        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和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可以得到一些经验。爆发初期,加大政府投资,促进消费,短期刺激会引起短期的市场转暖,时间在半年到一年时间。之后才进入真正的萧条期,政府目前做的,和美国、日本当年区别不大,也会在短期起到很好的效果,不管是中央的4万亿还是地方的30万亿。预计今年年中刺激作用开始放大,市场出现短暂回暖,进入六月以后市场发挥作用,做它该做的事。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市场回暖之后短暂的时间做好防御,压缩投资,稳定的现金流,强化区域市场,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对上下游的产业衔接进行完善,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的抗风险能力。冬天,再健康的人也得多穿点衣服,多准备食物,更何况是漫长的冬天。

        目前看,今年很多加工厂再开工的可能性不大,回乡的农民工所面临的选择余地很小:种植、养殖。近两年的高价农资和收购价严重偏低导致种植收入大幅下降,养殖或许是更多人的选择。粮食等农产品预期提价和土地流转也给农民极大的想象空间。以农村几千年来的传统,很多人的共同选择会使养殖规模扩大,畜牧业迎来短暂的春天,包括未知的养殖户。市场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上半年的养殖规模放大对下半年的供应量增加会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规模上一倍价格跌一半的中国特色规模价格比会再次发挥作用,也将导致下半年呈现出灾难性的后果。预期的消费减少会加剧价格的进一步下滑。加上食品安全问题,将会使情况更严峻。

        中国养殖业市场巨大,在外资资本以点搏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太多,在这次危机中能活下去只能老老实实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控制好成本和质量,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预计今年下半年价格会降到真实成本的80%或者更低。

        关于畜牧行业问题太多,而且比较严重,解决需要时间,踏踏实实慢慢做,冬天,不被冻死,你就会看到春天。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