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资源优势明显 产业带东北转移
养猪业发展优势巨大 产业带面向东北转移
——关注“首届东北三省健康养猪科技论坛”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首届东北三省健康养猪科技论坛”将于2010年1月8日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论坛由黑龙江省畜牧业协会、吉林省畜牧业协会主办,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吉林省畜牧兽医局的大力支持,论坛由东北农业大学三农科技网、规模养猪杂志社具体承办。邀请了国内著名畜牧兽医专家讲座,共同探讨东北养猪发展大计,会议得到了业内人世的广泛关注。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养猪产业在东北畜牧业的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得天独厚的饲料原料资源的优势,以及养殖模式的改变,健康、安全、环保的养猪方式将推动东北养猪业上升到新的台阶。
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带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200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8%,华北地区占21.6%。但近几年来,东北地区由于粮食转化率大,养猪业规模化、区域化和产业化进程呈现出加快发展趋势,己经形成养猪业新产业带。对比2000年6125万吨的肉类总产量,到2006年增长了31%,达到805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5.24%;官方数据统计,近40年来我国猪肉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8.2%,高于世界3.3%的年复合增长率水平。按照年增长率3%的水平估算,到2020年,中国的肉蛋奶的产量将增长30%以上,这意味着生猪出栏量、肉鸡出栏量、蛋鸡存栏量都将增长大约30%,而这即将增长的养殖量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将落实到东北地区,其根本的原因是东北地区作为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原料资源的优势。
1土地、气候和地理环境优势
东北大部分地区土壤属黑土带,既有耕地优势,又有草原优势,每年有大量的农业副产品为生猪养殖提供充足的饲料资源,饲料成本明显低于非粮食产区。养殖业属于半污染产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将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东北地区人均国土资源占有量大、耕地多,每平方米耕地养猪量数量多,成为养猪业的一大优势。同时,东三省毗邻俄罗斯,与蒙古、日本、朝鲜、韩国,水陆交通发达,口岸众多,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的边缘优势,为猪肉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东北地区四季明显,冬季气温较低,良好的冷气候资源有利于动物肌肉脂肪的沉积,猪肉肉质鲜美。
2饲料资源和饲料工业优势
东北地区饲料资源丰富,为发展以粮为主要原料的养猪业提供了保障。玉米是畜禽饲料配方中主要的能量饲料,有“能量之王”的美誉,在饲料配方中使用量最大。东北的玉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玉米虽以提供能量为主,但其提供的蛋白质却可占到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的1/3左右,因此玉米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蛋白质资源。由于北方的玉米比南方品质好,用北方的玉米养的猪,猪肉中蛋白含量高、口感好。
东三省的饲料工业发展势头正旺,改变了从属农业的传统观念,逐渐走向产业化,目前,已初步建成集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饲料机械等工业和饲料监督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饲料行业体系,产品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为养猪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丰富的品种资源优势
东北具有先进的养猪育种技术。在生猪生产上,培育并推广了三元杂交组合技术,使三元杂交猪比例达到50%,具有瘦肉率高、增重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以民猪培育出的哈白猪、三江白猪、吉林黑猪等品种为我国北方养猪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还有长白山野猪、松辽黑猪、军牧一号,以及新引入的品种新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并且每年从国外引进大量的优良种猪。配套系品种的培育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4技术力量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在技术人才培养上满足猪育种研究领域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培育良种猪奠定了技术基础。各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都设有与动物育种相关的学科专业,大批专家长期从事养猪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为养猪产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不仅凝聚了全省养猪业的专家企业家,同时与美国谷物协会、美国大豆协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此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吉林省乡村劳动力大约是700万,净剩余60万,黑龙江省拥有950多万的农民劳动力资源,在劳动力成本上,不但与国际相比优势明显,即使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也有一定优势。
5龙头企业和产品市场优势
各地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合资合作以及企业和个人自筹等,引进和建设了一批规模大、品牌响、加工精深的肉食加工企业。吉林华正、四平红嘴子农高、九台金罗、高金等;黑龙江大众肉联、北大荒、大庆金锣、义利、汤原四海、公准等;辽宁大连础明、建平县江泉等一批大型企业加工能力不断的增强,有的龙头企业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骨干力量。
在猪肉生产成本上,欧美、日本的生产成本分别是黑龙江省的1.85倍和4.62倍。生产成本低使猪肉生产在价格上形成优势。目前东北的活猪及肉制品不仅销售到广州、四川、江苏、浙江等国内地区,还远销到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等国外地区,并且出口量正在成倍长。东三省毗邻的俄罗斯、日本、韩国都是猪肉进口国,这方面具有地理上的优势。从市场的增长潜力来看,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条件的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农村市场的开发对猪肉消费的潜力巨大。
6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优势
东北各省政府加大对养猪生产的投资力度,专项用于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得到了充实和加强。80%以上的乡镇设置了独立的兽医服务机构,40%的农村实现了防疫治疗、人工授精、技术指导、饲料供应和产品收购五不出村;在动物防疫上,对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了强制免疫,口蹄疫的免疫密度达到100%,还推广了产地检疫和免疫标志制度,加强了对加工环节的检疫工作,并建立了动物免疫档案。黑龙江省每年还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动物防疫行政执法检查,深入到饲养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等,对动物的防检疫和动物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综合服务体系及动物防疫体系的加强和完善,促使东北养猪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生产能力。
已有官方公布的数据,2006年辽宁和黑龙江的生猪出栏均超过2000万头,东北三省(含内蒙古东部地区)2006年出栏生猪约5500万头。未来如果东北地区可以将国家的商品粮基地成功转化为畜牧养殖业基地,将地产粮食完全供应本地的畜牧养殖业和其它工业,那么到2020年,整个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将和国家的整体经济速度持平,如果按照平均速度8%估算,预计到2020年,东北地区的畜牧养殖业将比2006年增长104%,年生猪出栏量将达到1.1亿头。届时东北地区的生猪养殖规模将达到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水平,商品猪养殖数量将占全国总数量的18.3%。对照我国年出栏生猪6亿头的规模,这个数字无论从中国整个畜牧产业的发展还是东北地区的资源状况以及国家整个产业政策来看,都是完全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