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实施饲料开发推动黄牛发展纪实
桦甸市一直想把黄牛养殖发展成为产业,这与桦甸的地理特点和农民习惯有关。桦甸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从古至今,农民一直有进山放牛搞养殖业的习惯。尽管如此,桦甸市的黄牛养殖业一直不大,真正把黄牛发展成为产业,却是从2005年国家实施封山禁牧政策之后。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桦甸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饲料开发,为农民发展养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005年,国家实施封山禁牧政策,桦甸市黄牛存栏下降了12%,有的农户甚至将牛全部卖掉。桦郊乡解放村党支部书记魏清义告诉记者,祖祖辈辈都靠进山放牧生活,不让进山了,感觉生产和生活都没了着落。如何扭转黄牛生产滑坡、适应封山禁牧的新形势?桦甸市的决策者研究决定,加快养殖方式转变,大力开发饲料,在全市范围内发展黄牛舍饲育肥,推动黄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发展黄牛舍饲,饲料开发是关键。桦甸市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112余万吨,其中玉米秸秆80万吨,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可如何挖掘这 “宝藏”?市牧业局犯难了,因为秸秆保存最好的方式就是青(黄)贮,可桦甸历史上青(黄)贮曾出现过二次发酵现象,农民对饲料青(黄)贮心存怀疑。为了激发和调动农民从事青(黄)贮饲料开发的积极性,2006年初,桦甸市委、市政府一口气出台了三个措施,示范、引导、推动农民进行饲料开发。
首先选择榆木桥子镇村民高尚伟的育肥牛小区,作为青贮饲料开发试点,并派3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全方位跟踪。由于有充足优质青贮饲料作保障,高尚伟育肥牛由试验初期每批次的200头,迅速增加到850头,每头牛纯利润由450元增加到600元,年创利润超百万,成为全市的养牛状元。
为了引导农民进行青贮,2006年末,桦甸市在高尚伟的青贮试验基地召开了现场观摩会,全市近300名村干部和养牛大户参加。随后,市牧业局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深入村屯养殖户,逐户与农民算效益账:用青贮饲料育肥牛,比林下放牧多出栏两批次,效益增加2倍多;比酒糟和普通秸秆育肥肉质好、增重快、成本低,增收150元。这一效益账,迅速点燃了农民开发青贮饲料的热情。到2007年初,全市有60%的养殖户进行了青(黄)贮饲料开发。
为了加快黄牛产业的发展和加大青贮窖开发力度,桦甸市及时出台优惠政策,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扶持黄牛产业发展,其中25万元用于奖励青贮窖建设,对新建标准化青贮窖70立方米以上的每窖奖励1000元。目前,桦甸市已建成1000立方米以上的青贮窖15个,窖容14.9万立方米,每年贮制玉米秸秆8.9万吨,可供8万头育肥牛饲喂1个育肥周期。
在加快饲料开发过程中,桦甸市更注重饲料创新,以灵活多样的饲料开发模式,带动黄牛产业发展。
在开发饲料的过程中,市牧业局的技术人员发现,甜粘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具有适口性好、增重迅速、肉质极佳的独特优势。为了推广加快这一品种的开发力度,桦甸统一规划发展了甜粘玉米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养殖小区与种植基地联合,建立了4个甜粘玉米基地乡镇。今年全市甜粘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860公顷,提供青贮原料20万吨,占全市青贮饲料总量的80%以上,既提高了黄牛育肥的效益,也拉动了种植户的收益,每亩秸秆增收200元,农民增收达770余万元。
为了保障农户青贮成功率,市政府成立了饲料开发办公室,设立服务热线,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帮助养牛户建青贮窖,指导饲料贮制。饲料贮制后,技术人员还定期走访巡视,逐户监督贮制质量。目前,全市的青贮窖从来没有发生饲料霉变等现象,成功率达到100%。
两年多,通过实施饲料大开发,桦甸市有力地推进了黄牛产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黄牛饲养量达到14.2万头,比2008年同期增长28%,黄牛产业步入历史最快的发展时期。目前,全市育肥牛基地乡镇发展到5个,1000头以上育肥牛小区达到22个,100头以上专业养牛大户达到150户,黄牛产业产值占全市畜牧业产值的46%以上。同时,桦甸市已成为吉林地区最大的皓月集团育肥牛基地,每年为皓月提供优质育肥牛4.5万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桦甸市定会实现全省50万头黄牛生产大县(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