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首页

粳稻价格北强南弱 籼稻市场逐渐趋稳

发布于:2009-11-05 12:01  来源:中华粮网

  上周(10月26—30日)国内晚稻基本收获完毕,上市量继续放大,但各品种走势差异较大,东北地区因农户惜售,粳稻价格小幅上涨;苏皖粳稻水分较高,上市量较集中,价格继续下跌;受托市政策支撑,中晚籼稻价格逐渐趋于稳定。受稻谷产量增加、托市预案启动等因素影响,预计短期国内稻米市场将在目前价位保持相对稳定,上下波动幅度不会太大。后期在沿海大米需求逐渐恢复的作用下,中晚籼米市场有望小幅走强。

  农户售粮心态各异 粳稻市场北涨南落

  随着水稻收割工作即将结束,各地新水稻上市量开始增多,但受不同因素影响,东北地区与苏皖地区粳稻走势出现差异,北强南落现象较为明显,稻谷价格的不同走势也明显影响了大米市场,销区市场东北粳米呈稳中带涨,苏皖粳米下跌明显。近期哈尔滨市五常地区普通长粒水稻收购价在125元/百斤,较前期上涨5元/百斤;大米出厂价长粒香在183元/百斤,较前期上涨3元/百斤;绥化地区出米率65%以上的长粒稻米厂收购价在117-120元/百斤,比前一周上涨3元/百斤;国标三等长粒稻粮库挂牌收购价在110元/百斤,较前一周上涨1元/百斤,收购量很少;长粒米出厂价在173-176元/百斤,上涨 2-4元/百斤;圆粒米出厂价在153-154元/百斤,上涨2元/百斤,农户惜售,米厂大米出货一般,购销平淡。南京市沙塘庵市场新粳稻收购价在 98-100元/百斤左右,较开秤时下跌5-8元/百斤。本地新粳米出厂价格在147-148元/百斤左右,较前一周下降10元/百斤。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东北圆粒大米175元/百斤,近日上涨1元/百斤;江苏产特制晚粳米160元/百斤,下跌5元/百斤;安徽产标一晚粳米150元/百斤,下跌6元 /百斤。广州地区黑龙江产标一东北米批发价在168-172元/百斤,新米价格在172元/百斤,基本稳定。

  东北粳稻上涨原因分析:一是粳稻生长期间遭受一定的旱情,产量受到影响,没有增产压力;二是农户惜售心理较重。上年临储收购启动之时,东北农户售粮积极,年前基本上卖完了手中的稻谷,错失了其后粳稻价格大涨增加收入的良机,今年农户售粮进度普遍放慢,市场短期稻谷供应压力不大。三是近期东北降温较快,温度较低,稻谷容易保管,为农户惜售提供了便利。四是今年东北稻谷销售较快,市场存粮不多,特别是中小米厂陈粮库存基本没有,收购新稻积极性较高,拉动了东北稻价。

  苏皖粳稻下跌原因主要是近期粳稻上市量大增所致。今年粳稻价格较高,且普遍高于籼稻,与去年粳籼价格倒挂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当前粳稻水分较高,不利保存,农民出售意愿较强,而米厂收购力度有限,导致粳稻价格持续下跌。

  短期政策变化不大 粳米价格上下两难

  虽然东北粳稻与苏皖粳稻目前走势强弱各异,但这种分化走势并不能持久。目前东北粳稻上市量总体不多,价格仍在形成之中,中小米厂和贸易商在收购一定数量的稻谷后,收购进度也将放慢,稻谷价格上行的动力将减弱。政策方面,北粮南运计划尚未启动,考虑到近期南方稻米市场较弱,预计可能延后启动,而目前偏高的东北大米价格将削弱其竞争力,东北大米南下进度也将放慢,这些都将影响东北稻谷的收购,因此其短期上涨空间有限。

  反观苏皖粳稻,经过前期下跌,部分地区收购价已接近托市价,如连云港新粳稻到厂价为94-96元/百斤,淮安94-98元/百斤,目前价格已近底部区域,同时随着粳稻水分的逐渐晒干,受最低收购价支撑,农户惜售心理将会抬头,后期继续下跌空间有限。由于苏皖粳米价格回落较多,加上价格偏高的东北大米尚未大量入关,苏皖粳米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有助于扩大其销量,将支持其价格回升。

  托市政策支撑强劲 籼稻市场跌无可跌

  由于今年产量继续增加,下半年以来,籼稻市场走势总体偏弱。随着中晚籼稻上市量的不断放大,价格继续趋弱。由于国家提前公布了托市收购预案,各省也根据市场走势及早启动了预案,这对市场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市场初步得到企稳。目前皖鄂川豫赣均启动托市收购,湖南近日也将启动,南方中晚籼稻市场逐步企稳。近期江西省南昌晚优923大米市场批发价格为200元/百斤,晚优65002大米市场批发价格为150元/百斤,保持稳定;九江地区常规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为92元/百斤,与前一周持平;标一晚籼米市场批发价格为152.1元/百斤,上涨0.1元/百斤。赣州地区新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为97.1元 /百斤,上涨0.6元/百斤。湖南省怀化市中晚籼稻收购价为93.3元/百斤,基本稳定。福建厦门地区中籼稻102元/百斤,晚籼稻105元/百斤,均与前一周持平;标一晚籼米159元/百斤,上涨1元/百斤;广州地区湖北产两优培九米批发价在160元/百斤,持平;江苏产标一籼米批发价在140元/百斤,下跌1元/百斤。

  沿海大米需求好转 后期籼稻有望回升

  各主产区在陆续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后,中晚籼稻市场逐步企稳,目前下跌的可能性很小,后期在大米需求好转等因素的作用下预计将趋于小幅回升。一是政策支撑作用较强。各地托市预案的及时启动,对市场构成了有力的支撑,中晚籼稻继续下行的动力已经枯竭。加上后期稻谷最低收购价有适当上调的利好政策,当前仍徘徊在托市价附近的中晚籼稻价格实在没有下跌的理由。二是各主体收购积极性较高,收购进度较快。据统计,截至10月20日,江西、湖南等10个中晚籼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09年新产中晚籼稻448.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3万吨,说明市场主体对中晚籼稻的预期较好,收购热情较高,收购进度的加快将有助于中晚籼稻市场的企稳回升。三是大米市场需求逐渐好转。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明显,出口逐渐恢复,已连续三个月超过千亿美元,特别是9月份出口1159.4亿美元,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出口额新高。随着出口的好转,沿海企业的开工率也不断增加,据央视报道,浙江温州的用电量已连续四个月增加,结合前期媒体不断报道的“用工荒”,可以判断沿海企业用工量已呈不断增加之势,大米需求也将随之增长。随着大米需求的恢复,今年中晚籼稻的走势也许将出人意料地好于去年。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农网新闻排行:

 

 

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