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东北稻米市场行情回顾与展望
时间:2009-07-06 11:49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6月份,随着08年临时存储粳稻持续投放,且数量逐渐增加,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终于显现,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改善,东北粳稻竞拍成交率和成交均价出现明显回落,东北部分地区水稻价格也出现回调。
一、第二季度东北稻米市场行情回顾
4月份,东北地区稻米价格在粮源紧张、国家政策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再次走高,也是年内出现的第三次上涨行情。首先,由于东北产区市场流通稻源偏紧,农民手中基本无稻可售,水稻市场基本呈现有价无市局面;其次,随着“北粮南运”运输补贴政策截止期限日益临近,南方销区部分企业积极采购,加快备货速度,带动东北大米价格走高;三是国家托市粳稻每周15-20万吨的投放数量明显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部分企业购粮心情迫切,盲目追高,使得东北地区粳稻拍卖成交价格不断走高,成交率也近百分之百。4月28日成交率高达99.95%,成交均价2167元/吨,较3月 31日成交均价1927元/吨高出240 元/吨,涨幅12.45%。竞价拍卖成交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导致东北稻米价格上扬,并不断创新高,这也是4月份东北稻米价格出现上涨行情的最主要因素。4 月末,吉林省内大米出厂均价1.61(单位:元/斤,下同),较月初上涨0.04,涨幅2.55%。全省大米市场零售均价达1.70,较月初上涨 0.03,涨幅1.80%;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由月初的1.47涨至月末的1.52,涨0.05,涨幅3.4%。
5月份,东北稻米价格承接上月涨势继续走强。尽管东北地区2007年最低收购价粳稻竞拍投放量继续增加,由4月末的20万吨增加至5月末的40 万吨,但竞价销售继续保持高度活跃态势,成交率仍高达到99%以上,成交均价创下2174元/吨的最高纪录,稻谷市场需求量较大而供给依然紧张。5月末,吉林省内大米出厂均价已达1.68,较上月末涨0.07,涨幅4.35%。全省大米市场零售均价达1.78,较上月末涨0.08,涨幅4.70%;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1.58,较上月末涨0.06,涨幅3.95%。
6月份,随着08年临时存储粳稻持续投放,且数量逐渐增加,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终于显现,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改善,东北粳稻竞拍成交率和成交均价出现明显回落,东北部分地区水稻价格也出现回调。稻米加工企业采购心态逐渐趋于理智,已涨至历史最高水平的东北大米价格自下旬开始出现小幅回落,并趋于稳定。6月末,吉林省内大米出厂均价1.74,稳定。全省大米市场零售均价1.81,较月中高点降0.01,降幅0.55%;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 1.53,较上月末跌0.05,跌幅3.16%。
二、影响二季度水稻及大米市场的因素
(一)政策因素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导国内稻米市场。我国稻谷已连续五年丰收增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由年度供求偏紧转向平衡略有盈余,国家储备稻谷明显增加,市场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进入4月份,在东北市场可供稻源紧张的情况下,长期面临“无米之炊”窘境的稻米加工企业把希望寄托在东北临储粳稻的竞拍上,因此,参拍企业热情持续不减,成交率不断提高,成交均价持续上涨。考虑到稻谷市场强劲需求,国家连续多次增加稻谷竞拍投放数量,但此举几乎没有对成交价格构成压力。5月5日,竞拍成交均价创下2174元/吨的新高。如此之高的成交价显露出东北地区粮源紧张局面并未得到根本缓解。拍卖价格高涨对稻谷现货价格形成有力支撑。5月12日,粳稻拍卖市场投放数量增加到30.11万吨,虽然拍卖稻谷成交率高达 99.99%,但成交均价却较上期略有下降,说明企业追涨心态有所谨慎。随后,国家再度加大临时存储稻谷投放量至40万吨,成交均价出现回落,但拍卖成交价仍略高于起拍价,均在2080元/吨以上,稻谷市场继续保持坚挺走势。截止6月30日,国家已连续15次拍卖东北地区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储存稻谷,累计销售东北最低价收购和临时存储粳稻366.28万吨(如图5所示),东北市场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国家临储稻谷拍卖数量和价格对东北稻谷市场举足轻重,“政策市”特征较为明显。
(二)供求因素
东北稻米市场需求偏淡抑制价格上涨。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今年国内稻米市场价格上涨速度加快,特别是粳米价格涨幅较大,是国内粮食市场的一大亮点。虽然国家对玉米、大豆都实行了临时存储收购计划,但其价格走势远不如稻谷。随着稻谷价格上涨,稻谷与其它粮食品种的比价关系已逐步拉开,稻米需求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一是在东北稻米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其与苏皖地区粳稻、南方籼稻的价差进一步拉大,替代效应使得南方市场减少东北稻米的用量,制约其需求;二是稻谷与小麦的差价拉大,大米的口粮消费受到一定程度挤压;三是大米季节性消费淡季,加工企业对稻谷的需求减弱;四是南方地区进入高温多雨季节,稻米保管难度增大,经销商季节性备货量减少以降低经营风险,对大米的采购积极性下降,导致市场对东北稻米需求减弱,需求减少对稻米市场走势造成不利影响。
全国粮食查库全面展开,销区稻米市场购销平淡。每年3月份以后,国内粮食市场逐渐进入传统的“青黄不接 ”期,市场上可流通稻谷数量不断减少,单纯依靠农民售粮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政府动用储备稻谷才能保障供应,而各级储备也大都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稻谷轮出,这样既能比较顺利的实现出库,又不会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但今年4月份国内储备稻谷的轮换因全国清仓查库而延迟。虽然东北地区临储粳稻拍卖井然有序,但销区储备稻谷轮出的延迟一方面减少市场稻谷供应,另一方面大米市场需求渐显疲软。大米加工企业在后市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购销积极性下降,市场呈现购销平淡的局面,对东北稻米的需求有限。
另外,随着4月末“北粮南运”运费补贴政策结束,东北粮源减少以及采购成本的增加,销区企业入关采购明显减少,东北稻米市场需求随之降低。
三、后期稻米市场形势展望
3月份以来,国家通过市场竞拍来控制国内稻谷市场供给,并且实现了顺价销售,使稻谷价格得到有力支撑,特别是大米市场走出了一轮强有力的上涨行情,其中东北大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二季度吉林省大米出厂均价上涨0.17元/斤,涨幅10.83%。全省大米零售均价上涨0.14元/斤,涨幅 8.92%;黑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上涨0.06元/斤,涨幅4.08%)。由此可见,国内稻米市场“政策市”特征显现。由于国家政策支持,水稻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东北地区水稻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生产形势较好,稻谷继续丰产可能性较大,稻米市场后期供应压力不容忽视。
(一)国内稻米市场“政策市”特征将日益明显。
自去年我国实施稻谷临储收购政策以来,国内稻谷市场逐渐向政策市转变,尤其在东北地区表现更加明显。5 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务院强调储备粮的轮出特别是托市稻谷的轮出不是为了打压市场价格,而只是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将储备稻谷的轮出政策提升至重要位置。由于在2007、2008两年国家在东北收购大量临时存储粳稻,因此对市场的掌控更加有力,国内稻米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将日益明显。
另外,我国政府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了包括稻米在内的部分粮食品种出口关税,以此刺激国内粮食出口,缓解库存压力,改善国内供需。但由于我国大米出口市场较为固定,而且在国际市场中所占份额有限,这次关税调整更多体现在心理层面上,对东北稻米市场实质影响有限。
(二)我国稻谷生产形势较好,产量有望继续增加。
今年国家对稻谷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大,稻米价格又处于历史高点,稻谷种植预期收益提高,农民种稻积极性继续增加。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6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75万公顷,较上年的2940万公顷增35万公顷,增幅1.2%。其中,东北产区黑龙江省水稻面积3800万亩,比去年增加130万亩,增幅3.54%;吉林省水稻实播面积1144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增幅4%。稻谷种植面积增加为今年丰产打下较好基础。在天气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预计我国稻谷总产量为19318万吨,较上年增加18万吨。稻谷产量持续增加,市场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三)早籼稻上市价格对粳稻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我国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2008年我国稻谷消费量约 1.83亿吨。由于粳米口感较好,用作口粮消费的比例较高。而早籼稻作为口粮的消费比例则相对较低,2007年早籼米口粮消费仅占我国稻谷口粮消费量的 15%,占全国粮食口粮消费总量的8%。但早籼稻是我国主要的储备用粮,是南方地区储备粮轮换的主要稻谷品种。此外,由于早籼稻是我国首个上市的稻谷品种,其产量及价格对后期粳稻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2006-2008年,在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持下,早籼稻价格连续3年保持高开,提高了市场对后期粳稻价格走势的预期,而且这三年粳稻开秤价格同样保持了高开势头。虽然最终影响粳稻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还是市场供需变化,但早籼稻价格对粳稻开局行情的参考作用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四)全球大米产量将创纪录,国际大米价格回调压力仍在。
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预测数据显示,由于稻米主产国政策扶植导致稻谷种植面积增加,以及天气因素配合,全球大米生产趋势向好,预计全球 2009/10年度大米产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4.485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461万吨,增幅1%;消费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432亿吨,较上年度增加870万吨,增幅2%;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9499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08万吨,增幅5.65%。2009/10年度大米库存消费比为 21.4%,高于上年度的20.7%,是自2002/03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球大米市场供给充足,国际大米价格面临着进一步回落风险。
综上所述,由于东北稻米市场受国家竞价销售政策的影响较大,其价格继续上涨难度增大,后期将以平稳为主。一是粳稻供应形势不断好转。据统计,国内共收购2008年临时存储粳稻523万多吨,截止6月23日,我国已在东北地区竞价销售成交2007年最低收购价及2008年临时存储粳341.78万吨。目前临时存储粳稻的周投放量达到40万吨,东北粳稻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从国内供需基本面来看,在距离东北地区新粮上市还有3个月的时间里,东北粳稻供应充足,而需求处于淡季。二是稻谷预期丰收压力将逐渐显现。由于种植效益提高,今年东北稻谷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产量再度丰收的可能性较大,对于稻谷市场应有一个逐步消化的过程。但是有国家顺价销售政策底价支撑,稻谷继续下降空间有限。预计后期东北稻米市场将以稳中略有波动为主。
4月份,东北地区稻米价格在粮源紧张、国家政策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再次走高,也是年内出现的第三次上涨行情。首先,由于东北产区市场流通稻源偏紧,农民手中基本无稻可售,水稻市场基本呈现有价无市局面;其次,随着“北粮南运”运输补贴政策截止期限日益临近,南方销区部分企业积极采购,加快备货速度,带动东北大米价格走高;三是国家托市粳稻每周15-20万吨的投放数量明显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部分企业购粮心情迫切,盲目追高,使得东北地区粳稻拍卖成交价格不断走高,成交率也近百分之百。4月28日成交率高达99.95%,成交均价2167元/吨,较3月 31日成交均价1927元/吨高出240 元/吨,涨幅12.45%。竞价拍卖成交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导致东北稻米价格上扬,并不断创新高,这也是4月份东北稻米价格出现上涨行情的最主要因素。4 月末,吉林省内大米出厂均价1.61(单位:元/斤,下同),较月初上涨0.04,涨幅2.55%。全省大米市场零售均价达1.70,较月初上涨 0.03,涨幅1.80%;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由月初的1.47涨至月末的1.52,涨0.05,涨幅3.4%。
5月份,东北稻米价格承接上月涨势继续走强。尽管东北地区2007年最低收购价粳稻竞拍投放量继续增加,由4月末的20万吨增加至5月末的40 万吨,但竞价销售继续保持高度活跃态势,成交率仍高达到99%以上,成交均价创下2174元/吨的最高纪录,稻谷市场需求量较大而供给依然紧张。5月末,吉林省内大米出厂均价已达1.68,较上月末涨0.07,涨幅4.35%。全省大米市场零售均价达1.78,较上月末涨0.08,涨幅4.70%;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1.58,较上月末涨0.06,涨幅3.95%。
6月份,随着08年临时存储粳稻持续投放,且数量逐渐增加,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终于显现,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改善,东北粳稻竞拍成交率和成交均价出现明显回落,东北部分地区水稻价格也出现回调。稻米加工企业采购心态逐渐趋于理智,已涨至历史最高水平的东北大米价格自下旬开始出现小幅回落,并趋于稳定。6月末,吉林省内大米出厂均价1.74,稳定。全省大米市场零售均价1.81,较月中高点降0.01,降幅0.55%;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 1.53,较上月末跌0.05,跌幅3.16%。
二、影响二季度水稻及大米市场的因素
(一)政策因素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导国内稻米市场。我国稻谷已连续五年丰收增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由年度供求偏紧转向平衡略有盈余,国家储备稻谷明显增加,市场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进入4月份,在东北市场可供稻源紧张的情况下,长期面临“无米之炊”窘境的稻米加工企业把希望寄托在东北临储粳稻的竞拍上,因此,参拍企业热情持续不减,成交率不断提高,成交均价持续上涨。考虑到稻谷市场强劲需求,国家连续多次增加稻谷竞拍投放数量,但此举几乎没有对成交价格构成压力。5月5日,竞拍成交均价创下2174元/吨的新高。如此之高的成交价显露出东北地区粮源紧张局面并未得到根本缓解。拍卖价格高涨对稻谷现货价格形成有力支撑。5月12日,粳稻拍卖市场投放数量增加到30.11万吨,虽然拍卖稻谷成交率高达 99.99%,但成交均价却较上期略有下降,说明企业追涨心态有所谨慎。随后,国家再度加大临时存储稻谷投放量至40万吨,成交均价出现回落,但拍卖成交价仍略高于起拍价,均在2080元/吨以上,稻谷市场继续保持坚挺走势。截止6月30日,国家已连续15次拍卖东北地区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储存稻谷,累计销售东北最低价收购和临时存储粳稻366.28万吨(如图5所示),东北市场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国家临储稻谷拍卖数量和价格对东北稻谷市场举足轻重,“政策市”特征较为明显。
(二)供求因素
东北稻米市场需求偏淡抑制价格上涨。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今年国内稻米市场价格上涨速度加快,特别是粳米价格涨幅较大,是国内粮食市场的一大亮点。虽然国家对玉米、大豆都实行了临时存储收购计划,但其价格走势远不如稻谷。随着稻谷价格上涨,稻谷与其它粮食品种的比价关系已逐步拉开,稻米需求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一是在东北稻米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其与苏皖地区粳稻、南方籼稻的价差进一步拉大,替代效应使得南方市场减少东北稻米的用量,制约其需求;二是稻谷与小麦的差价拉大,大米的口粮消费受到一定程度挤压;三是大米季节性消费淡季,加工企业对稻谷的需求减弱;四是南方地区进入高温多雨季节,稻米保管难度增大,经销商季节性备货量减少以降低经营风险,对大米的采购积极性下降,导致市场对东北稻米需求减弱,需求减少对稻米市场走势造成不利影响。
全国粮食查库全面展开,销区稻米市场购销平淡。每年3月份以后,国内粮食市场逐渐进入传统的“青黄不接 ”期,市场上可流通稻谷数量不断减少,单纯依靠农民售粮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政府动用储备稻谷才能保障供应,而各级储备也大都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稻谷轮出,这样既能比较顺利的实现出库,又不会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但今年4月份国内储备稻谷的轮换因全国清仓查库而延迟。虽然东北地区临储粳稻拍卖井然有序,但销区储备稻谷轮出的延迟一方面减少市场稻谷供应,另一方面大米市场需求渐显疲软。大米加工企业在后市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购销积极性下降,市场呈现购销平淡的局面,对东北稻米的需求有限。
另外,随着4月末“北粮南运”运费补贴政策结束,东北粮源减少以及采购成本的增加,销区企业入关采购明显减少,东北稻米市场需求随之降低。
三、后期稻米市场形势展望
3月份以来,国家通过市场竞拍来控制国内稻谷市场供给,并且实现了顺价销售,使稻谷价格得到有力支撑,特别是大米市场走出了一轮强有力的上涨行情,其中东北大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二季度吉林省大米出厂均价上涨0.17元/斤,涨幅10.83%。全省大米零售均价上涨0.14元/斤,涨幅 8.92%;黑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上涨0.06元/斤,涨幅4.08%)。由此可见,国内稻米市场“政策市”特征显现。由于国家政策支持,水稻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东北地区水稻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生产形势较好,稻谷继续丰产可能性较大,稻米市场后期供应压力不容忽视。
(一)国内稻米市场“政策市”特征将日益明显。
自去年我国实施稻谷临储收购政策以来,国内稻谷市场逐渐向政策市转变,尤其在东北地区表现更加明显。5 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务院强调储备粮的轮出特别是托市稻谷的轮出不是为了打压市场价格,而只是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将储备稻谷的轮出政策提升至重要位置。由于在2007、2008两年国家在东北收购大量临时存储粳稻,因此对市场的掌控更加有力,国内稻米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将日益明显。
另外,我国政府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了包括稻米在内的部分粮食品种出口关税,以此刺激国内粮食出口,缓解库存压力,改善国内供需。但由于我国大米出口市场较为固定,而且在国际市场中所占份额有限,这次关税调整更多体现在心理层面上,对东北稻米市场实质影响有限。
(二)我国稻谷生产形势较好,产量有望继续增加。
今年国家对稻谷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大,稻米价格又处于历史高点,稻谷种植预期收益提高,农民种稻积极性继续增加。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6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75万公顷,较上年的2940万公顷增35万公顷,增幅1.2%。其中,东北产区黑龙江省水稻面积3800万亩,比去年增加130万亩,增幅3.54%;吉林省水稻实播面积1144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增幅4%。稻谷种植面积增加为今年丰产打下较好基础。在天气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预计我国稻谷总产量为19318万吨,较上年增加18万吨。稻谷产量持续增加,市场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三)早籼稻上市价格对粳稻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我国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2008年我国稻谷消费量约 1.83亿吨。由于粳米口感较好,用作口粮消费的比例较高。而早籼稻作为口粮的消费比例则相对较低,2007年早籼米口粮消费仅占我国稻谷口粮消费量的 15%,占全国粮食口粮消费总量的8%。但早籼稻是我国主要的储备用粮,是南方地区储备粮轮换的主要稻谷品种。此外,由于早籼稻是我国首个上市的稻谷品种,其产量及价格对后期粳稻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2006-2008年,在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持下,早籼稻价格连续3年保持高开,提高了市场对后期粳稻价格走势的预期,而且这三年粳稻开秤价格同样保持了高开势头。虽然最终影响粳稻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还是市场供需变化,但早籼稻价格对粳稻开局行情的参考作用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四)全球大米产量将创纪录,国际大米价格回调压力仍在。
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预测数据显示,由于稻米主产国政策扶植导致稻谷种植面积增加,以及天气因素配合,全球大米生产趋势向好,预计全球 2009/10年度大米产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4.485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461万吨,增幅1%;消费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432亿吨,较上年度增加870万吨,增幅2%;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9499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08万吨,增幅5.65%。2009/10年度大米库存消费比为 21.4%,高于上年度的20.7%,是自2002/03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球大米市场供给充足,国际大米价格面临着进一步回落风险。
综上所述,由于东北稻米市场受国家竞价销售政策的影响较大,其价格继续上涨难度增大,后期将以平稳为主。一是粳稻供应形势不断好转。据统计,国内共收购2008年临时存储粳稻523万多吨,截止6月23日,我国已在东北地区竞价销售成交2007年最低收购价及2008年临时存储粳341.78万吨。目前临时存储粳稻的周投放量达到40万吨,东北粳稻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从国内供需基本面来看,在距离东北地区新粮上市还有3个月的时间里,东北粳稻供应充足,而需求处于淡季。二是稻谷预期丰收压力将逐渐显现。由于种植效益提高,今年东北稻谷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产量再度丰收的可能性较大,对于稻谷市场应有一个逐步消化的过程。但是有国家顺价销售政策底价支撑,稻谷继续下降空间有限。预计后期东北稻米市场将以稳中略有波动为主。
- 相关新闻导读...
- 6月份黑龙江稻米市场行情综述报告2009-07-02 18:16:34
- 东北稻米疲弱 苏皖粳米继续坚挺向上2009-07-02 11:58:40
- 热点新闻关注...
- 发改委预测粮价继续回落 大米价格将再走低2009-04-24 09:32:28
- 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提支持农户储粮2009-04-24 15:39:08
- 中粮首开米业订单种植模式先河2009-05-08 09:50:32
- 化肥价格总体稳定 钾肥居高不下希望调控2009-04-24 10:29:52
- 2009年中国国情中的粮食形势分析2009-06-03 10:02:26
- 袁隆平:90岁前挑战亩产1500公斤2009-06-01 10:11:49
热门图片推荐...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