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时间:2009-02-20 13:25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记者从农业部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的200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春耕备耕现场会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启动会上了解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在水稻产区示范推广全面启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08年,农业部在水稻产区建设了100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县。
记者从农业部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的200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春耕备耕现场会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启动会上了解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在水稻产区示范推广全面启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08年,农业部在水稻产区建设了100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县。各地建立了省级示范县370个,建立育插秧机械化示范点6000个,地方财政投入配套资金890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2.9亿元。项目共涉及80多万农户,项目区新增插秧机1.9万台,机插秧面积396万亩,节本增效总计达到2亿元。2008年全国机插秧面积新增800万亩,达到4500多万亩,机械化栽植水平比去年提升了2个多百分点,超过13%,其中机插秧水平达到10.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国新增机动插秧机近5万台,增长32%,保有量已达20万台。
发展步伐加快。经过几年的努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在一些地方已进入整体推进阶段。乡、村整体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由整村推进逐步向整乡推进,整县扩展。2008年,黑龙江机插率超过80%的有26个县市。安徽省有25个村实现了机插秧整村推进。
区域竞相推进。全国所有水稻生产省(区、市)都已展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呈现你追我赶的局面。从发展格局上看,双季稻区、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西南稻区和北方稻区等各类型区全面启动,竞相发展。2008年,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9%,机插秧水平达到11.6%,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发展最快。北方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7%,机插秧水平达到37.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机插秧水平全国最高。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9%左右,机插秧水平2.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西南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5%左右,机插秧水平1.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总体上看,虽然各地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基础和条件各不相同,但都呈加快发展的势头。
技术日臻完善。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点》,总结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机械育、插秧技术规范,有效地提高了当地机插稻的技术到位率和生产水平。技术本土化基本完成,绝大多数省份已探索出适合本地的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运行体制不断创新。一批以开展机插秧服务为主的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已经成为当地机插秧的主力军。服务组织多样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机插秧的健康持续发展。
育插秧机械蓬勃发展。插秧机行业呈迅猛发展之势,生产厂家超过了32家,2008年产量超过5万台。列入2009-2010年国家支持推广目录的插秧机已有30个品牌、55种机型,育秧机械有5个品牌、5种机型,形成了市场多品牌竞争态势。
从国际上看,世界种植的水稻95%的在亚洲,以插秧为主。机插秧是水稻栽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式和主导方向。从近些年全国的实践看,机插育秧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大幅度节约耕地。机械化插秧作业减少劳动用工量40%;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约成本450元/公顷左右,提高单产375公斤/公顷以上。
2009年,农业部将以实施项目为引导,投入1450万元,建立145个示范推广基地,进一步完善不同区域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大发展,力争实现全国新增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1100万亩,增长25%,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提高2.5个百分点的目标,加速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作者:张汉夫 赵天冬
2008年,农业部在水稻产区建设了100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县。各地建立了省级示范县370个,建立育插秧机械化示范点6000个,地方财政投入配套资金890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2.9亿元。项目共涉及80多万农户,项目区新增插秧机1.9万台,机插秧面积396万亩,节本增效总计达到2亿元。2008年全国机插秧面积新增800万亩,达到4500多万亩,机械化栽植水平比去年提升了2个多百分点,超过13%,其中机插秧水平达到10.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国新增机动插秧机近5万台,增长32%,保有量已达20万台。
发展步伐加快。经过几年的努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在一些地方已进入整体推进阶段。乡、村整体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由整村推进逐步向整乡推进,整县扩展。2008年,黑龙江机插率超过80%的有26个县市。安徽省有25个村实现了机插秧整村推进。
区域竞相推进。全国所有水稻生产省(区、市)都已展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呈现你追我赶的局面。从发展格局上看,双季稻区、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西南稻区和北方稻区等各类型区全面启动,竞相发展。2008年,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9%,机插秧水平达到11.6%,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发展最快。北方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7%,机插秧水平达到37.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机插秧水平全国最高。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9%左右,机插秧水平2.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西南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5%左右,机插秧水平1.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总体上看,虽然各地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基础和条件各不相同,但都呈加快发展的势头。
技术日臻完善。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要点》,总结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机械育、插秧技术规范,有效地提高了当地机插稻的技术到位率和生产水平。技术本土化基本完成,绝大多数省份已探索出适合本地的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运行体制不断创新。一批以开展机插秧服务为主的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已经成为当地机插秧的主力军。服务组织多样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机插秧的健康持续发展。
育插秧机械蓬勃发展。插秧机行业呈迅猛发展之势,生产厂家超过了32家,2008年产量超过5万台。列入2009-2010年国家支持推广目录的插秧机已有30个品牌、55种机型,育秧机械有5个品牌、5种机型,形成了市场多品牌竞争态势。
从国际上看,世界种植的水稻95%的在亚洲,以插秧为主。机插秧是水稻栽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式和主导方向。从近些年全国的实践看,机插育秧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提高8~10倍,大幅度节约耕地。机械化插秧作业减少劳动用工量40%;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约成本450元/公顷左右,提高单产375公斤/公顷以上。
2009年,农业部将以实施项目为引导,投入1450万元,建立145个示范推广基地,进一步完善不同区域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大发展,力争实现全国新增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1100万亩,增长25%,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提高2.5个百分点的目标,加速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作者:张汉夫 赵天冬
- 相关新闻导读...
- 湖大携手美国孟山都 寻水稻“高产低耗”基因2009-04-07 13:26:29
- 孙政才:大力提升我国水稻发展科技支撑能力2008-07-08 09:50:23
- 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成灾机理及其防控技术取得阶段进展2008-06-12 10:11:10
- eK优4480敲开杂交水稻可持续发展大门2008-05-26 10:47:50
- 水稻产业工厂化发展的启示2007-11-07 09:56:05
- 农业部:狠抓“一增四推”推进水稻高产创建2007-10-20 14:35:56
- 热点新闻关注...
- 发改委预测粮价继续回落 大米价格将再走低2009-04-24 09:32:28
- 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提支持农户储粮2009-04-24 15:39:08
- 中粮首开米业订单种植模式先河2009-05-08 09:50:32
- 化肥价格总体稳定 钾肥居高不下希望调控2009-04-24 10:29:52
-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全球10亿人今年面临饥荒2009-05-07 09:26:57
- 袁隆平:90岁前挑战亩产1500公斤2009-06-01 10:11:49
热门图片推荐...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