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夏以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都要从北京坐飞机南下,到福建农科院的水稻试验田里来呵护自己的“宝贝”。
这个“宝贝”,就是他已经在这里进行了多年试验的抗虫水稻。
在他看来,只待农业部一纸批文,这种可以抵抗大多数虫害的水稻品种即可上市。但包括他在内,没人知道这纸批文什么时候会姗姗而至。
“一个品种从开发到上市,起码要七八年,但到了最后阶段还是很难通过。”他对《财经》记者抱怨说。
朱祯研究的这个水稻品种,转入了来自豇豆的基因。由于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欧盟等不少国家仍存争议,曾经有望在2005年上市的中国转基因水稻,其商业化日程表也已经被一推再推。对于把水稻作为主食之一的13亿中国人来说,转基因水稻的大面积商业化推广,一直是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
不过,种种迹象显示,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命运最近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列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这一总预算超过200亿元的专项,将是建国以来中国投资额最大的单项农业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