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四年增产,据有关机构12月份预测,2007年我国稻谷产量为18,650万吨,较2006年增长393万吨。然而我国水稻的购销局面呈现“南强北弱”局面,新粮上市后南方产区稻谷价格普遍有所上涨;东北粳稻产区交易清淡价格低迷,现在已进入12月中旬,往年此时节日来临之际,稻谷市场交易十分活跃,但是目前东北主产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中小型加工企业以及粮商已陆续停产,其中东部佳木斯建三江地区在大米价格较低以及请车较为困难的影响下,30多个大米加工企业基本停产。为了保障产区农民收益,保持稻谷市场稳定运行,因此改变东北粳稻产区购销清淡局面势在必行。
黑龙江省东部垦区生态环境好,昼夜温差大,所产的粳稻产量高、品质佳、口感好,加上垦区的北大荒米业等粮食加工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引入了国际领先的粮食加工设备,粮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京、津、沪、渝及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垦区种植水田平均亩效益达400~500元,居粮食作物之首,粳稻生产已成为垦区粮食增产、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此地区的水稻自上市以来价格持续走低在整个东北产区最为明显,因此收购进度迟缓,农民手中存有大量的粮食。我国今年经济高速发展,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再创新高,同比上涨6.9%;1-11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我国农产品价格多年来一直偏低,今年部分农产品恢复性涨价,这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农民增加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但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上升,农业生产比较收益在下降,农民实际盈利空间并不是很大。黑龙江东部垦区不断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农业投资增加,但在粮食丰收后出现购销清淡等低迷局面,农民的收益就出现了隐患。随着元旦和春节的日益临近,农民手中的水稻没有及时出售,即使今年水稻质量较好,易于储备。但是农村的粮食储备条件毕竟有限,水稻长期积压在农户手中,出现坏粮现象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国家多年来重视农业生产,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前不久中央召开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中就重点强调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确保农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国家一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完善市场拉动机制,强化产业支撑机制,完善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完善城乡统筹机制,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建立起来。因此,今年东北粳稻产区出现购销清淡局面必须采取政策措施以得到及时改善,保障农民的收益。
据悉,为了改变黑龙江省水稻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东部地区水稻市场购销不旺,部分地区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或接近国家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黑龙江省将在农垦建三江分局区域及富锦、绥滨、同江三县先行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由此可见政府开始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表明了改变弱势局面的决心。铁路部门从12月份起给黑龙江运粮车皮有所增加,此举略微缓解了粮食外运请车困难状况。
针对我国现实国情,国家深知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当前坚定不移采取必要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加大支农惠农、兴粮强粮的政策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继续健全粮食价格体系,加大市场管理和规范力度,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又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国家掌握对粮食的主动权。所以,东北产区水稻购销清淡的局面需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