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怎样种出又多又好的粮食,是一代代农业科学专家的梦想。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个著名的“梦”:梦见他种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子粒比花生还大,他就在稻穗下乘凉。
广西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莫永生也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水稻单产实现1000公斤!他提出的“高大韧稻育种论”,打破了传统“教规”;选育出的高大韧稻系列品种,已经在金黄的稻田里喜获丰收,平均单产700多公斤,全国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部分品种还推广到了国外。
11月初,高大韧稻的最新品种通过了自治区农业厅的测产验收。
打破育种“教规”
敢叫水稻“攀高”
袁隆平探索成功的超级稻,使双季水稻单产提高到650~700公斤左右,比常规水稻提高近20%,成为中国水稻育种在世界上的第三次突破。广西大学支农中心教授莫永生选育的水稻新种——高大韧稻,“个头”比超级稻大,产量优势强。
1999年,年逾花甲的莫永生在海南的试验田边,跟同事探讨未来中国水稻育种的方向:是不是再搞“高秆”(植株高大型水稻)?
同事一愣,回答说,那不是开玩笑吧,中科院多的是院士,这些问题哪里轮到你我操心。再者,上世纪60年代,中国水稻育种已经经历了从高秆到矮秆的变革。那种秆儿高高、弱不禁风的“高个子”水稻,已被事实证明,不如矮秆水稻稳产。放弃高秆,推广矮秆,是公认的水稻育种进步。现在重提高秆,岂非历史倒退?
但莫永生是认真的。他要探索一种新型高秆水稻——植株适高,茎秆粗壮,坚韧抗倒,结构协调,高产稳产。这便是他后来倡导的“高大韧稻育种论”。
筛选野生稻种
四处筹集经费
莫永生从1971年起开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对广西境内的一万多种野生稻进行过观察,仅筛选3种性状较好的野生稻,就花费了5年多时间。
记者问莫永生,探索的灵感从哪来?莫永生的回答像连珠炮:“从自然来、从观察来、从实践来、从分析来。”
人类种植水稻已经有数千年历史。古代农家水稻品种多是高秆大穗,但根不够发达,茎不够粗韧,往往容易招致倒伏,致使稻穗结实差,谷粒充实度差,长期徘徊在低产水平。
莫永生琢磨,大块头有大力气,如果保持水稻的高大“身材”,又让稻穗多而大,那样,高个儿的水稻不是更丰收吗?他用野生稻和栽培稻进行人工杂交,发掘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的后代。
推翻“教规”需要勇气。一次,莫永生去福建和同行交流,谈到自己在研究高大韧稻。当地一位水稻专家闻言,当场指着身后试验田里一两米高的废弃劣质水稻品种,笑问:“这算不算你的高大韧稻?”
搞研究少了经费也迈不动腿。杂交育种试验过程如同跑马拉松,还要雇农民耕种试验田。一天,单位财务叫住莫永生,委婉提醒他改去其他研究所会好一点。莫永生反应过来——没钱了!
那天晚上,他在一位老同事家门口守到深夜11时,请晚归的同事帮忙“化缘”。多亏同事四处活动,面皮薄的莫永生终于在一个卖种子的老板那里,找到了10万元经费救急。
终年苦心耕种
教授不识电梯
为缩短科研时间,每年冬天,莫永生都要到海南做育种试验,争取多一个水稻熟期。水稻杂交授粉要在中午水稻开花时进行,用剪刀剪开谷壳,把野生稻的花粉授到栽培稻的柱头上。而这正是每天太阳最火辣的时候。年迈的他硬是“耐晒”,从来不戴帽子,在田里苦心钻研。
“像他那样‘迷’水稻的,在广西可能找不出第二个!”莫永生的老同事、广西大学高级农业师韦政满怀感慨:莫老单车不会骑、家务不会做,除了水稻几乎不谈别的,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水稻研究。
2000年,莫永生和同事去杭州出差。晚饭后,大家拉他去逛商场。商场用的是自动扶梯,当大家习惯地踏上电梯后,回头一看,莫永生一个人还呆在电梯口,看着级级上升的电梯犹豫不前。“踩上去、踩上去!”大家鼓励莫老自己上来。
眼看莫永生惊魂未定地踩上电梯,大家心里一酸——老教授毕生忙钻研,连商场都没逛过几回。辛苦了大半辈子,成天一身老农打扮,中山装磨得光光亮,黑布鞋、胶鞋来回换。
在广西大学东校园的试验田里,人们常能见到莫永生,早晨拄一把“龙头”雨伞,迎着朝阳一步步走在田埂上。他腿脚不太方便,就搭弟弟的摩托车过来。只要看到那把熟悉的雨伞靠在办公室门外,大家就明白,莫永生到单位了。
育种新说面世
国外同行取经
2004年,莫永生将一份关于高大韧稻育种论的学术论文,投给中国农业核心刊物《中国农学通报》。此时,他的育种新说已经在稻花飘香的田野里变成现实。
普通推广的杂交稻最高不过1米,高大韧稻高1.1米至1.3米;一般杂交稻一根穗子只有100~200颗谷子,高大韧稻的穗子一穗多达300~500粒谷子,谷粒又多又大,沉甸甸的稻穗还“笑”不弯腰——成熟后经历台风暴雨都不倒伏,晚稻单产可达700~800公斤。
《中国农学通报》的老编辑开始不敢相信,这个“大逆不道”的育种论居然成功了?老编辑频频联系广西大学,证实莫永生其人其事。
2007年4月,在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等部门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上,专家鉴定认为,高大韧稻是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的一大突破,在同类项目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7年9月,印度的生物种子研究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瑞稀魏尔玛博士、原国际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专家费马尼博士访问广西大学,对高大韧稻表示出浓厚兴趣,并决定立即开展合作,计划明年1月开始从中国引种高大韧稻。
“高大韧稻”飘香
“老农”志筑粮山
已逾花甲的莫永生教授,为自己的理想欣然赋诗《立志筑粮山》:“高大韧稻正攻关,历尽艰辛不畏难。探石过河达彼岸,老夫畅想筑粮山。”
莫永生说,他是一个“老农民”,他现在最大的梦想是探索出更优良的高大韧稻,使水稻单产达到1000公斤。今年,从百余个组合中精选出来的高大韧稻组合系列,表现出更强的优势,产量有新进步,高大韧稻1号、2号、3号产量700~800公斤。
目前,高大韧稻已育成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有17个已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博优253和金优253成为全国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17亿亩。博优253还走出国门成为越南水稻当家品种,推广面积达0.3亿亩。
11月初,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亲自与评审专家组一行,测评玉林农户种植的高大韧稻。当试种高大韧稻的农民说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稻子时,张明沛紧紧握住莫永生的手说:“太感谢您了,几十年搞稻种研究不容易,您为广西农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并当即表示要将高大韧稻作为广西特色,做成广西的品牌,向自治区政府申请专项经费加快发展。
11月8日傍晚,记者刚刚结束对莫永生的采访,碰巧遇到钦州的科研人员慕名来“借看”高大韧稻。暮色中,莫永生从熟悉的水泥路边一脚踩进田埂,带领客人看试验田。齐胸高的稻秆粗壮挺拔,又大又长的稻穗颗粒饱满,似一片金黄的波浪。(作者:石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