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北靠南岭山脉,南临南海,稻区辽阔,从平海面的潮田到海拔千米的山区梯田都有水稻种植。广东属季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水稻安全生育期多数地方为220~280天。稻作季节长,如广州早稻一般在3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收获;典型晚稻品种6月下旬播种,10月10日前后齐穗,11月中旬收获;翻秋种则在7月上中旬齐穗。雨量充沛,日照时数长,这些条件均对水稻生长有利。但是广东省灾害性天气多,主要有:“四风”,即台风、寒露风、清明风、干热风;“三水”,即龙舟水(芒种水)、秋分水、早春低温阴雨;“二旱”,即春旱、秋旱。此外,还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危害。自然灾害中尤以台风和寒露风的危害大。广东省水稻面积大,稻田种植制度以双季稻为主。广东省的稻作区域可划分为4个稻作区。
(1)粤北稻作区。位于英德县沙口以北的北部山区。分西北单季稻亚区和粤北双季稻亚区两个亚区。稻田公布稀疏,海拔高,低产田的比重较大,水利条件较差。属广东省重稻瘟病区。本稻作区水稻面积小,水稻安全生育期短,秋冷早,属重寒露风区。台风危害很微,年日照时数少,春雨较多,秋天易旱,原来单产较低。 早稻以中熟品种为主,晚稻早熟感温型杂交稻占多数。除西北部分地方以单季稻为主外,一般均种植双季稻。稻作季节短,春播迟,秋收早,夏收、夏种农事很紧。
(2)中北稻作区。位于英德县沙口以南至广州以北的中北部丘陵区,南界线大致沿北回归线附近通过。分韩江丘陵亚区、东江北江丘陵亚区和西江丘陵亚区3个亚区。稻田地分布偏疏,水利条件好,旱涝保收稻田约69%。北江和西江的下游地区易受洪涝危害,韩江和北江水土流失较重,常侵袭稻田。属广东省内较重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区。本稻作区水稻面积较大,总产量较高,单产水平中等。本稻作区水稻安全生育期较短,秋冷较早,属广东省较重寒露风区。 以双季稻为主,低洼田、塘田一年种一季稻。早、晚稻的品种均以中熟为主。稻作季节较短,春播较迟,秋收较早,夏收夏种农事紧。
(3)中南稻作区。位于广州以南的中南部沿海平原和丘陵区。分潮汕平原区亚区、东南沿海丘陵亚区、珠江三角洲亚区、西南沿海丘陵亚区和鉴江丘陵亚区5个亚区,稻田面积约占全省的46%。本稻作区稻田密集,海拔1~30米。水利条件好或较好,水稻面积大,单产高,总产量多,是广东省稻谷的最主要产区。本稻作区是广东省的白叶枯病重病区。 以双季稻为主,早稻品种以迟熟类型为主,晚稻多数种植早熟感温型杂交稻或常规早稻翻秋。春播较早,秋收迟,稻作季节较长。除双季外,还有水稻与甘蔗、花生、甘薯复种。
(4)西南稻作区。本稻作区位于雷州半岛。春旱严重,加之水利条件差,旱涝保收稻田比例较低。水稻安全生育期长,春播最早,秋收较迟。台风多,属广东省的重台风区。早季的日照数比晚季多,这是同其他稻作区的显著差异之一。春季易旱,秋季多雨。是白叶枯病重病区。 本稻作区以双季稻为主,还有水稻与花生、甘薯、甘蔗等作物的复种。
广东水稻生产分为哪些区域有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2008-12-29 来源:
摘要:广东省北靠南岭山脉,南临南海,稻区辽阔,从平海面的潮田到海拔千米的山区梯田都有水稻种植。广东属季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水稻安全生育期多数地方为220~280天。稻作季节长,如广州早稻一般在3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收获;典型晚稻品种6月下旬播种,10月10日前后齐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