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秆丛生,高10~60厘米,扁四棱形,秆基部有1~3个无叶片的叶鞘,地上分枝多向两侧发展。叶生于秆基的两侧,狭条形,剑状侧扁,通常短于秆。鞘侧扁,背面呈锐龙骨状,前面具膜质、锈色的边。苞片2~4枚,刚毛状,较花序短。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或多次复出,辐射枝3~6个。小穗多数,单生于辐射枝顶端,近球形或卵形,长0.2~0.5厘米,宽0.2厘米。鳞片膜质,卵形,长约0.1厘米,背面有龙骨状突起,3脉。雄蕊1~2,花柱三棱形,柱头3。小坚果三棱状倒卵形,长约0.1厘米,黄色,具疏生瘤状突起和横向长圆形网纹。
生物学特性
(1)休眠与萌发 种子通常无休眠期,条件适宜即可萌发,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出苗。某些具休眠期的种子,通过干燥处理休眠即行打破。种子萌发温度较宽,15~30℃均可萌发,以平均气温20℃萌发最好。发芽以土壤含水量20%~30%为最好,超饱和水分,发芽显著减少,淹水条件下仅稍有发生。移栽稻田前期保水活棵有利于抑制水虱的发生,稻田田间5月份即有发生,6~8月为发生高峰。
(2)营养生长 干干湿湿的环境有利于水虱草的生长蔓延,特别是根系的生长。水虱根系较水稻根系生长为快,往往将水稻根系包围,甚至穿透进入水稻根内,夺取水分及养料。水虱属喜光植物,虽然发生期较长,但稻田荫蔽即能有效抑制其发生和生长。
(3)开花结实 水虱开花对光照周期不敏感,一般7~8月开花,8~9月成熟。在南方花期更长,种子数量多,单株结实可达几千粒以上。种子的生命力极强,牲畜食用后,粪便中的种子仍具发芽力。 分布与危害 水虱草分布较广,除东北、西北、西藏较少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由于水虱不耐荫蔽,不耐水淹,因而田埂、田边、抛荒稻田以及灌水不足、长势较差的稻田发生较多。另外,水虱草是水稻纹枯病的寄主,会加重水稻病害。
稻田杂草:水虱草
发布时间:2008-12-29 来源:
摘要:形态特征秆丛生,高10~60厘米,扁四棱形,秆基部有1~3个无叶片的叶鞘,地上分枝多向两侧发展。叶生于秆基的两侧,狭条形,剑状侧扁,通常短于秆。鞘侧扁,背面呈锐龙骨状,前面具膜质、锈色的边。苞片2~4枚,刚毛状,较花序短。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或多次复出,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