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吸肥与施肥时期界限确定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随生育进程而不同,一般苗期吸收量不多,随着移栽返青、长叶、分蘖,发根,营养体逐渐增大,吸肥量也相应提高,到抽穗前达最高,以后又逐渐减少。各生育时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随不同类型品种而异,而且受施肥水平、不同营养元素和灌溉等条件的影
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随生育进程而不同,一般苗期吸收量不多,随着移栽返青、长叶、分蘖,发根,营养体逐渐增大,吸肥量也相应提高,到抽穗前达最高,以后又逐渐减少。各生育时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随不同类型品种而异,而且受施肥水平、不同营养元素和灌溉等条件的影响。
对氮的吸收,以返青后至分蘖盛期最高,吸氮量约占总量的50~60%,幼穗发育期次之,约占30~40%,结实成熟期仅占吸氮总量的10~20%左右。但明显看出杂交稻后期吸氮量高于常规稻,这是因杂交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仍很强之故。季节不同吸氮情况也不一样。一季中稻,由于大田营养生长期较长,一般出现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两个吸肥高峰,约在移栽后20天,出现第一个吸氮高峰,每日每亩吸氮量为0.1~0.15千克,以后有所下降,到35天以后又迅速增加,到60天时出现第二个吸氮高峰,每日每亩吸氮0.2~0.25千克。而早稻因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开始时期重合,只有一个吸氮高峰,出现在移栽后8~9天,即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且持续时间约1周,每天每亩吸氮量0.3~0.35千克,比移栽初期和生育后期高2~3倍。双季晚稻由于营养生长期大部分在秧田期度过,栽后10天开始迅速吸氮,至20天达到高峰,每天每亩吸氮量为0.2~0.3千克,比单季稻同期吸氮量高一倍。
对磷的吸收,都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占总吸收量的50%左右(一季中稻比早,晚稻略少),分蘖期次之。一季中稻在此期吸磷量比早、晚稻多。结实成熟期仍吸收相当数量的磷(约占总量的15~20%),晚稻比早稻需磷多。
对钾的吸收,以抽穗前最多,达90%以上,抽穗后吸收量很少,在分蘖盛期,中稻吸钾比早、晚稻多,拔节到抽穗期中稻吸钾量又比早、晚稻少。同是中稻,品种不同,各生育期吸钾量也不一样。
杂交水稻以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移栽至分蘖盛期,齐穗后亦能吸收较多氮、磷、钾,故在栽培管理上不仅要施用蘖肥、穗肥,还应看土、看苗补施粒肥。
气候条件不同,水稻各生育期吸肥规律不同。温暖地区在移栽至幼穗形成期吸收养分较多,其籽粒形成的养分来源靠出穗后供给多;而寒冷地区籽粒形成的养分主要靠出穗前蓄积的养分供给。因此,在温暖地区栽培水稻应控制基肥、蘖肥用量,以免前期生长过旺,注意后期追肥,以免早衰;而寒冷地区,则应重施基肥和蘖肥,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根据上述吸肥特点,结合产量构成三因素形成时期,在进行合理施肥时,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增加穗数的施肥适期,以基肥和有效分蘖期内追施的促蘖肥效果最大,对于迟熟品种于幼穗开始分化时追一次肥,有保蘖增穗和促花的作用。增加每穗粒数的施肥适期,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在雌雄蕊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可防止颖花退化称保花肥。钾肥效果优于氮肥。对于生育期较长和大穗型的品种,“促花”、“保花”肥均施增粒效果显著。应当指出,穗肥除直接增加粒数和库容积外,还有增加稻株最后3片叶的含氮量,防止叶片早衰及根系活力下降,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率的作用。前期施肥少,穗肥施用可提前,前期营养水平高,穗肥施用可移后。
提高粒重和结实率的施肥适期,据试验,中粳在花粉母细胞形成和减数分裂期前后追肥粒重最高,而在幼穗分化期施肥的粒重都最低。西南地区的一些地方近些年来在孕穗至齐穗期,叶面喷氮或磷,或三要素混合液,对增加粒重及结实率都有很好效果,特别对生育期长的常规稻、杂交稻品种及沙泥田、温热地区栽培的水稻效果更明显,一般增产2~20%。
综上所述,根据西南三省目前的情况,大多数地区土壤肥力不高,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氮、磷、钾含量也较低而失调,部分地区出现缺乏硼或钼、锌等微量元素,绝大部分地区施肥水平不高,一般只重施底肥,迟施或不施蘖肥,穗、粒肥施用更少。在云南、贵州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及高山地区部分稻田无施肥习惯。在肥力较高及肥源充足地区,又常因早期施肥过多,使成穗率降低,穗、粒结构也不理想。因此施肥时都应注意在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在肥力,肥源都较差的地区,应在重施底肥的同时,早施蘖肥,适时少量施用穗肥,对增产有利;在肥力较高、肥源充足地区,在施足底肥后可少施或不施蘖肥,酌量施用穗肥;在温凉及高寒地区,早春温度较低肥效慢,应早施重施蘖肥,随着气温升高,肥效发挥较好,只要基肥充足,穗,粒肥应控制,以免贪青迟熟;而低热河谷地区及湿热地区,早春土温回升快,可少施蘖肥,中,后期肥力不足,应注意穗、粒肥施用,对于缺乏微量元素的稻田应早补给,防止水稻“坐蔸”迟发。
对氮的吸收,以返青后至分蘖盛期最高,吸氮量约占总量的50~60%,幼穗发育期次之,约占30~40%,结实成熟期仅占吸氮总量的10~20%左右。但明显看出杂交稻后期吸氮量高于常规稻,这是因杂交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仍很强之故。季节不同吸氮情况也不一样。一季中稻,由于大田营养生长期较长,一般出现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两个吸肥高峰,约在移栽后20天,出现第一个吸氮高峰,每日每亩吸氮量为0.1~0.15千克,以后有所下降,到35天以后又迅速增加,到60天时出现第二个吸氮高峰,每日每亩吸氮0.2~0.25千克。而早稻因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开始时期重合,只有一个吸氮高峰,出现在移栽后8~9天,即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且持续时间约1周,每天每亩吸氮量0.3~0.35千克,比移栽初期和生育后期高2~3倍。双季晚稻由于营养生长期大部分在秧田期度过,栽后10天开始迅速吸氮,至20天达到高峰,每天每亩吸氮量为0.2~0.3千克,比单季稻同期吸氮量高一倍。
对磷的吸收,都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占总吸收量的50%左右(一季中稻比早,晚稻略少),分蘖期次之。一季中稻在此期吸磷量比早、晚稻多。结实成熟期仍吸收相当数量的磷(约占总量的15~20%),晚稻比早稻需磷多。
对钾的吸收,以抽穗前最多,达90%以上,抽穗后吸收量很少,在分蘖盛期,中稻吸钾比早、晚稻多,拔节到抽穗期中稻吸钾量又比早、晚稻少。同是中稻,品种不同,各生育期吸钾量也不一样。
杂交水稻以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移栽至分蘖盛期,齐穗后亦能吸收较多氮、磷、钾,故在栽培管理上不仅要施用蘖肥、穗肥,还应看土、看苗补施粒肥。
气候条件不同,水稻各生育期吸肥规律不同。温暖地区在移栽至幼穗形成期吸收养分较多,其籽粒形成的养分来源靠出穗后供给多;而寒冷地区籽粒形成的养分主要靠出穗前蓄积的养分供给。因此,在温暖地区栽培水稻应控制基肥、蘖肥用量,以免前期生长过旺,注意后期追肥,以免早衰;而寒冷地区,则应重施基肥和蘖肥,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根据上述吸肥特点,结合产量构成三因素形成时期,在进行合理施肥时,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增加穗数的施肥适期,以基肥和有效分蘖期内追施的促蘖肥效果最大,对于迟熟品种于幼穗开始分化时追一次肥,有保蘖增穗和促花的作用。增加每穗粒数的施肥适期,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在雌雄蕊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可防止颖花退化称保花肥。钾肥效果优于氮肥。对于生育期较长和大穗型的品种,“促花”、“保花”肥均施增粒效果显著。应当指出,穗肥除直接增加粒数和库容积外,还有增加稻株最后3片叶的含氮量,防止叶片早衰及根系活力下降,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率的作用。前期施肥少,穗肥施用可提前,前期营养水平高,穗肥施用可移后。
提高粒重和结实率的施肥适期,据试验,中粳在花粉母细胞形成和减数分裂期前后追肥粒重最高,而在幼穗分化期施肥的粒重都最低。西南地区的一些地方近些年来在孕穗至齐穗期,叶面喷氮或磷,或三要素混合液,对增加粒重及结实率都有很好效果,特别对生育期长的常规稻、杂交稻品种及沙泥田、温热地区栽培的水稻效果更明显,一般增产2~20%。
综上所述,根据西南三省目前的情况,大多数地区土壤肥力不高,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氮、磷、钾含量也较低而失调,部分地区出现缺乏硼或钼、锌等微量元素,绝大部分地区施肥水平不高,一般只重施底肥,迟施或不施蘖肥,穗、粒肥施用更少。在云南、贵州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及高山地区部分稻田无施肥习惯。在肥力较高及肥源充足地区,又常因早期施肥过多,使成穗率降低,穗、粒结构也不理想。因此施肥时都应注意在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在肥力,肥源都较差的地区,应在重施底肥的同时,早施蘖肥,适时少量施用穗肥,对增产有利;在肥力较高、肥源充足地区,在施足底肥后可少施或不施蘖肥,酌量施用穗肥;在温凉及高寒地区,早春温度较低肥效慢,应早施重施蘖肥,随着气温升高,肥效发挥较好,只要基肥充足,穗,粒肥应控制,以免贪青迟熟;而低热河谷地区及湿热地区,早春土温回升快,可少施蘖肥,中,后期肥力不足,应注意穗、粒肥施用,对于缺乏微量元素的稻田应早补给,防止水稻“坐蔸”迟发。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双季晚稻本田施肥技术
- 2.水稻施硅肥抗旱、抗倒伏,增产效果显著
- 3.中国名优水稻药肥
- 4.盐碱地种稻巧施肥
- 5.晚稻施肥方法改为增施有机肥重视穗肥
- 6.晚季杂交稻施肥
- 7.因旱迟栽水稻应该怎样施肥?
- 8.妙施肥料提高水稻产量
- 9.水稻施钾肥要注意
- 10.晚稻施壮尾肥的讲究
- 11.防御水稻冷害的施肥措施
- 12.化肥农药:稻田杀螺可用杀螺胺
- 13.水稻专用BB肥及其施用技术
- 14.水稻的化肥配比施用效果显著
- 15.稻田的施肥何时最佳
- 16.科学施肥 提高水稻产量
- 17.水稻根外喷肥技术
- 18.巧妙施用肥料提高水稻产量
- 19.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
- 20.施好水稻“三肥”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李建明的种子致富路
- 2.侯国君:科学种稻让我走上
- 3.“种粮大王”李建明
- 4.“水稻王”--刘喜民发大了
- 5.致富女能人赵显君
- 6.水稻发家致富--李广义
- 7.温州种粮“状元”--陈庆福
- 8.“80后”种粮大户刘志发
- 9.“移民致富之星”种西瓜年
- 10.采用“两段式”育苗和超稀
- 11.种植优质水稻致富
- 12.陆勤彪 :粮食种植专业户
- 13.陆勤彪 :粮食种植专业户
- 14.粮食种植专业户 :陆勤彪
- 15.王立富:种稻养鹅两手抓钱
- 16.水稻地里养小龙虾赚大钱
- 17.建起13个神秘大棚之后(视
- 18.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 19.大棚富农家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