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水稻

福建08年审定通过38个水稻新品种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1 品种名称:优I028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3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3.0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7万,株高102.9厘米,穗长21.0厘米,每穗总粒数131.6粒,结实
    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1

  品种名称:优I028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3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3.0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7万,株高102.9厘米,穗长21.0厘米,每穗总粒数131.6粒,结实率78.37%,千粒重28.2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0%,精米率73.4%,整精米率56.5%,粒长5.9毫米,长宽比2.1,垩白率100%,垩白度21.2%,透明度4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7.0%,蛋白质含量8.6%。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早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87.60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13.84%,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68.51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8.48%,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98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8.41%。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为30-35天。插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5:1为宜,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6:2:1: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稻飞虱、螟虫和稻瘟病,确保丰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优I028属早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3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威优77相当。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2

  品种名称:中优2155

  选育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九A×明恢215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3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3.0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剑叶较长,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7万,株高110.6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38.6粒,结实率78.05%,千粒重26.3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1%,精米率73.0%,整精米率57.8%,粒长6.6毫米,长宽比2.9,垩白率94%,垩白度16.4%,透明度3级,碱消值4.6级,胶稠度7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蛋白质含量8.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早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67.50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9.15%,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57.52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5.94%,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74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8.58%。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4月上中、旬移栽,秧龄为30-35天;插植密度为17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10万左右。亩施纯氮10.5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5:0.7为宜。基肥、蘖肥、穗肥、粒肥的比例为5:2:2:1。针对中优2155的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的用量以强壮茎秆,增强抗倒能力。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中优2155属早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3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威优77略优。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中期烤田,后期控制氮肥施用,增施钾肥,并及时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3

  品种名称:金山优86

  品种来源:金山A-1×明恢8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1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2.9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5万,株高103.0厘米,穗长23.4厘米,每穗总粒数127.5粒,结实率77.05%,千粒重28.5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和将乐黄潭两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9%,精米率71.1%,整精米率48.9%,粒长6.6毫米,长宽比2.6,垩白率55%,垩白度8.2%,透明度2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8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5%,蛋白质含量8.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早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47.18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4.41%,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42.54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2.47%,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0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8.20%。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为25-28天。插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5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5:0.7为宜,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2:2:1。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金山优86属早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3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和将乐黄潭两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威优77优。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4.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4

  品种名称:II优3301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

  品种来源:II-32A×闽恢330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6.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5.8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6万,株高121.6厘米,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75.9粒,结实率86.36%,千粒重28.9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9%,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4.4%,粒长6.7毫米,长宽比2.7,垩白粒率34.0%,垩白度6.5%,透明度2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8%,蛋白质含量8.8%。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89.9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95%,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626.9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1.19%,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59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0.23%。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栽培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0-35天,每亩秧田播种量15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1.5-2.0公斤。插植密度19.8厘米×29.7厘米,丛插足2粒谷,亩插1.3万丛左右,基本苗4万-5万苗。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7:0.9,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6:2:2。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在稻瘟病重发区,应加强对稻瘟病防治,氮肥够多或太肥田块要注意纹枯病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3301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7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6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5.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5

  品种名称:两优3156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86315S×HR1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3.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1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5.0万,株高116.7厘米,穗长25.8厘米,每穗总粒数167.1粒,结实率86.18%,千粒重29.3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上杭茶地、南靖农科所四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7%,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3.9%,粒长6.9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96.0%,垩白度16.1%,透明度3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7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6%,蛋白质含量8.5%。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66.7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8%,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77.0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3%,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71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减产0.31%。

  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20日-5月10日播种,秧龄25-30天,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7万-8万苗。亩施纯氮10.5公斤,氮、磷、钾比例1:0.6: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5%:35%:7%:3%。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两优3156属中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左右;丰产性、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上杭茶地、南靖农科所四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差。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6.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6

  品种名称:II优科06

  品种来源:II-32A×南恢科0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5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5.7万,株高117.1厘米,穗长24.2厘米,每穗总粒数166.4粒,结实率89.23%,千粒重28.1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南平农科所和南靖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6.9%,粒长5.8毫米,长宽比2.1,垩白粒率62.0%,垩白度10.2%,透明度2级,碱消值6.7级,胶稠度7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蛋白质含量9.4%。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604.8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1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71.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5.24%,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52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25%。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0-35天。插植规格23厘米×26厘米,丛插1-2粒谷,亩插基本苗4万-5万。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6:1为宜,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以3:4:2:1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科06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4天;丰产性、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南平农科所和南靖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与对照汕优63略优。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7.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7

  品种名称:II优318(原名双富一号)

  选育单位:四川省双富种子有限公司、四川省双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引进单位:宁德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II-32A×富恢31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3.4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9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0万,株高118.9厘米,穗长24.9厘米,每穗总粒数180.1粒,结实率88.37%,千粒重28.9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靖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1%,精米率71.3%,整精米率56.2%,粒长6.6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86.0%,垩白度8.2%,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6%,蛋白质含量9.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88.7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45.8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10%,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8.32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3.5%。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龄35天左右。稀播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4厘米,亩插基本苗8万-10万,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为1:0.5:0.8,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以6:2:2为宜。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适时烤田,改善中后期受光姿态,后期干湿交替,达到根旺秆壮”。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31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南靖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优。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8.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8

  品种名称:绿香313(原名绿香78313)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绿香1378A×泸恢731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5.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5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1万,株高113.3厘米,穗长25.0厘米,每穗总粒数172.8粒,结实率84.62%,千粒重29.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2.1%,整精米率58.8%,粒长7.0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29.0%,垩白度3.6%,透明度2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0%,蛋白质含量8.3%。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77.7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9%,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29.1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72%,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5.24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4.71%。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5天左右。插植规格23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4万-5万。亩施纯氮8-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6:0.8,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5:3:2。水管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绿香313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左右;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9.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9

  品种名称:II优122

  品种来源:II-32A×明恢12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3.6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4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7万,株高118.1厘米,穗长25.3厘米,每穗总粒数178.5粒,结实率83.14%,千粒重28.3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两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7%,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8.5%,粒长6.2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78.0%,垩白度13.1%,透明度2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8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5%,蛋白质含量8.7%。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55.4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53.9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67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0.04%。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5公斤左右。秧龄以30-35天为宜;插植密度为23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4万-5万。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7:0.9为宜。基肥、分蘖肥、穗粒肥的比例以6:2:2为宜。水分管理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原则。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122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丰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两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优。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0.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0

  品种名称:内优航148(原名内香优148)

  品种来源:内香2A×航14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2.7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1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重,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4万,株高118.4厘米,穗长25.9厘米,每穗总粒数175.2粒,结实率77.67%,千粒重31.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6%,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5.0%,粒长7.0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78.0%,垩白度10.1%,透明度2级,碱消值4.7级,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7%,蛋白质含量9.5%。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77.8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21%,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50.3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0%,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29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0.15%。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一般4月底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25-30天左右。插植规格以20厘米×(20厘米-23厘米),每丛插1-2粒谷。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亩用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5:1,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6:2:2。水管采取浅水勤灌,湿润稳长,及时脱水搁田,促进根系深扎,到孕穗期开始复水,后期干湿壮籽,防断水过早。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内优航14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差。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1

  品种名称:II优673

  选育单位: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福恢67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5.2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7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7万,株高126.2厘米,穗长25.5厘米,每穗总粒数185.2粒,结实率84.98%,千粒重28.1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宁德农科所、将乐黄潭和南靖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9%,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5.2%,粒长6.3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62.0%,垩白度10.7%,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9.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575.2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74%,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47.4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42%,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3.76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2.70%。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23厘米),每丛插1-2粒谷。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5:1为宜。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6:2:2,穗肥以钾肥为重。水管采取“浅水活蔸、薄水养蘖、够苗轻搁、湿润稳长,后期不能太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673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宁德农科所、将乐黄潭和南靖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比对照汕优63略优。适宜全省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名称:eII优315(原名e优315)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eA1×FR31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5.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6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8万,株高121.7厘米,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69.6粒,结实率83.69%,千粒重27.3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宁德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4%,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7.3%,粒长6.2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41.0%,垩白度6.1%,透明度2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蛋白质含量9.3%。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中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539.8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44%,不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58.5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66%,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36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92%。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8-30天左右。插植规格21厘米×21厘米或18厘米×24厘米,丛插1-2粒谷,亩插基本苗4万-5万。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7:0.9为宜,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以6:2:2为宜。水管做到深水扶秧,浅水分蘖,间歇灌溉。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中期勤露轻晒,长露短晒,以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控制无效分蘖。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eII优315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4天;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其中南平农科所、宁德农科所两个点鉴定为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3.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13

  品种名称:II优28

  选育单位: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R172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6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7万,株高106.4厘米,穗长23.6厘米,每穗总粒数182.0粒,结实率85.08%,千粒重26.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和南平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6%,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3.9%,粒长6.2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19.0%,垩白度1.7%,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7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6%,蛋白质含量9.5%。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549.6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36%,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31.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19%,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3.17公斤,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4.35%。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秧龄在35-40天,插植规格16.7厘米×26.6厘米或20厘米×23.3厘米;丛插2谷秧,亩插丛数1.6万以上,亩基本苗10万以上。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6:0.9,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6:2:2。水管采取“深水护苗、干湿促蘖,够苗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干湿交替,提高有效穗”。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II优2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丰产性较好,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宁化水茜、将乐黄潭和南平农科所三个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