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水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症状又称细条
    症状 又称细条病、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约1×10mm,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白叶枯病斑上菌溢不多不常见到,而细菌性条斑上则常布满小珠状细菌液。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
 
    病原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 (Fang,Ren, Chu, Faan, Wu) Swings称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单生,短杆状,大小1-2×0.3-0.5℃(μm),极生鞭毛一根,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荚膜,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周边整齐,中部稍隆起,蜜黄色。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菌相似,不同之处该菌能使明胶液化,使牛乳胨化,使阿拉伯糖产酸,对青霉素、葡萄糖反应钝感,该力生长适温28-30℃。该菌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性和表现性状虽有很大不同,但其
 
    遗传性及生理生化性状又有很大相似性,故该菌应作为稻白叶枯病菌种内的一个变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由稻种、稻草和自生稻带菌传染,成为初侵染源,也不排除野生稻、李氏禾的交叉传染。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菌脓可借风、雨、露等传播后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把该菌列入检疫对象,防止调运 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2)选用抗(耐)病杂交稻,如桂31901,青华矮6号,双桂36,宁粳15号,珍桂矮1号,秋桂11,双朝25,广优,梅优,三培占1号,冀粳15号,博优等。(3)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配合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忌灌串水和深水。(4)药剂防治参见水稻白叶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