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水稻

虎纹蛙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为探索当地稻田水产养殖新路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04年7月3日~2004年10月9日福建省光泽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虎纹蛙稻田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试验条件 1.试验稻田选择6丘总面积为10亩的连片单季稻田为试验稻田,编号,每丘稻田面积为560平方米~1
    为探索当地稻田水产养殖新路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04年7月3日~2004年10月9日福建省光泽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虎纹蛙稻田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试验条件

    1.试验稻田 选择6丘总面积为10亩的连片单季稻田为试验稻田,编号,每丘稻田面积为560平方米~1533平方米。试验稻田的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排灌方便。试验地点交通便利,环境幽静,车辆行人少。

    2.品种选择 虎纹蛙幼蛙来源于本县自繁苗种,幼蛙已经过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水稻选择具有耐肥、抗病力强、茎秆粗壮、不易倒伏、品质优的中熟品不中(如65002或汕优10号等)。

    二、试验方法

    1.准备工作 一方面,夯实田埂,设置防逃网,可幼蛙投放前将田埂夯实加固,在稻田四周拉建防逃网,防逃网选用质量好的、宽1.2m、60目的聚乙烯网片或纱窗制成,并沿田埂四周内侧布设,每间隔1m用细竹杆或木棍固定,防逃网下部埋入泥土深度0.25m,同时,稻田进、出水口安置密眼铁丝网;另一方面,开蛙沟,设置饲料台,可在稻田秧苗返青后根据田块大小在稻田四周开挖"口"、"田"字型的蛙沟,蛙沟宽0.5m、深0.3m,移出秧苗往蛙沟两边移栽,并在每块稻田田埂四周的蛙沟放置3~9个规格为1.2m×0.45m、用竹板或木板制成、平整无缝隙的饲料台,以作为蛙体休息和投喂的场所,饲料台高出蛙沟水面3cm~5Cm。

    2.插秧方式 采用双龙出海插秧方式,即宽行窄株插秧法,秧苗行穴星巨26cm×12Cm。

    3.虎纹蛙的放养 秧苗返青后10天~15天可进行幼蛙放养。应选择晴天的早晨进行放养幼蛙,要求幼蛙的体质壮、无病无伤残、规格整齐,放养规格为体重8g~13g虎纹蛙4000只/亩左右。

    4.饲料投喂 虎纹蛙以人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兼食田间水生、落水和水稻茎叶害虫。试验所用全价颗粒饲料的主要原料是:鱼粉、豆粕、花生饼、玉米粉、酵母粉、氢钙、添加剂等,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达到38%,饲料粒径要与虎纹蛙的个体相一致。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应定点、定时、定质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进行多点投喂。虎纹蛙下田第2天开始投喂,每次投喂量以虎纹蛙2小时内吃完为度,一般为蛙体总重的2%~3%,天气晴朗时多投喂,阴雨天气少投喂或不投喂,投喂时间为上午5时和傍晚7时。每丘稻田在饲料台上方悬挂1~2盏黑光灯,晚上8时至夜间12时可开灯诱虫。

    5.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巡田,随时检查虎纹蛙的活动情况和水稻的长势;检查田埂有否漏洞,防逃网是否牢固;下雨和打雷时做好防洪、防逃工作;注意驱赶白鹭、蛇等敌害;注意蛙沟水质,经常换注新水,及时疏通蛙沟。

    6.病害防治 养蛙稻田,水稻基本不发病,如果发生严重的水稻病虫草害,仍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喷洒农药时,应尽量减少药物落入水中。稻田养蛙,只要注意蛙沟水质管理,防止水质过肥,保证饲料新鲜无污染,虎纹蛙的病害发生就少,而主要病害为烂皮病,预防办法是在饲料中添加鱼肝油或多种维生素。

    7.虎纹蛙的起捕和水稻收割 虎纹蛙饲养1个半月后,规格达到150g/只,就可起捕上市,捕获可在夜间进行。水稻收割时,打谷桶不能固定在养蛙稻田,收割时的操作要格外小心,尽量避免操作不慎而造成虎纹蛙的死亡和受伤。水稻收割后,注意捕获躲在泥中的虎纹蛙。

    三、试验结果

    1.产量 从7月3日~5日投放幼蛙到10月6日~9日割稻收蛙,共进行93天的稻蛙生态种养试验,共收获稻谷4910kg、虎纹蛙4193kg,平均亩产稻谷494kg、虎纹蛙422kg,虎纹蛙平均规格165g,平均成活率达70%。

    2.产值及经济效益 各项收支均按当年市场价计算,其中稻、虎纹蛙产值以上门提贷价计算,稻种20元/kg、8g~9g幼蛙0.2元/只、12g~13g幼蛙0.23元/只、电费0.43元/度、饲料4.25元/kg、稻谷1.6元/kg、虎纹蛙16元/kg,总成本2.902万元,利润4.592万元,饲料系数0.82。

    四、小结与讨论

    1.试验证明,稻田养殖虎纹蛙技术在生产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算,具有"高产、优质、高效"的特点,与单一种植水稻相比则经济效益翻了5~8倍,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2.稻田养殖虎纹蛙是种养并举生态养殖模式,好处主要有:充分利用了稻田生态空间,田中种稻,蛙沟和田中空隙养蛙,充分利用稻田种植后的土地、水域和饵料生物资源,更大程度地挖掘稻田空间的生产潜力;稻蛙相互作用,降低了种养成本,稻蛙共生共栖、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结成了一定的食物链关系,虎纹蛙不仅能摄食水生和落水害虫,且能捕食附着在水稻茎叶上的害虫,所以基本上少用或不用农药,6丘试验稻田均未发生水稻病虫害,同时,养蛙稻田可基本不施肥,蛙的粪便就可满足水稻生长需要,试验测定,养蛙稻田每亩可减少110元化肥、农药的费用;提高了稻谷和虎纹蛙的品质,稻田养殖虎纹蛙生产出的稻、蛙产品没有受到农药、化肥影响,生产的虎纹蛙保持原有体表色泽和口味,品质接近天然,而生产的稻谷是有机稻,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养殖效益。

    3.本次试验,虎纹蛙苗种运输和下田成活率较高,解决了虎纹蛙苗种运输难和下田后3天~5天死亡率高的问题。蛙苗从起苗、运输到下田需要3小时的时间,但幼蛙运输和下田后5天成活率达到97%,主要原因:一是选好时间,应选择持续晴天的早上5∶30~7∶30起苗;二是苗种包装采用规格为0.3m×0.3m×0.25m的泡沫箱,泡沫箱四周打了26~30个烟眼大小的洞,每箱放幼蛙400只~450只;三是泡沫箱内放置适量的水葫芦。

    4.稻蛙生态种养最大的敌害是白鹭。试验前期,采取非常多的办法(如竖稻草人、人工驱赶、诱捕等)但效果不好;根据白鹭食蛙范围主要在蛙沟、饲料台及其飞翔的特点,在蛙沟特别是饲料台上方2.5m处放置3m×8m的网片,效果比较理想,网片网目8cm左右,每块稻田可放置3~9个。虎纹蛙有大吃小的恶习,投放同一稻田的虎纹蛙数量一定要一次放足,且规格要求整齐。

    5.从试验结果来看,投放8g~9g幼蛙的试验田幼蛙成活率和经济效益明显低于面积相近的投放12g~13g幼蛙的对比稻田,投放同一规格的幼蛙,稻田面积越大则成活率越低,饲料系数就越高,经济效益越差。因此,笔者认为虎纹蛙稻田生态养殖时稻田面积不宜过大,每块稻田不要超过800平方米,且放养虎纹蛙的规格以大规格的12g~13g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