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蛇类的活动规律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⒈  无毒蛇有何活动规律?

    蛇类的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蛇的种类分布不同,蛇类的活动规律也明显不同。以山东省为例,无毒蛇的活动规律大致是这样的:每年的4月(阳历)中旬左右,当外界气温慢慢地上升到15~18℃时,各种蛇类均从冬眠中醒来,纷纷从冬眠的蛇窝爬到洞口或到向阳处晒太阳。5月以后,气温基本上稳定了,蛇类便出窝活动、喝水,寻偶交配。但对投喂的食物不太感兴趣,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蛇进食。进入6月份,北方的天气已经很热了,蛇类进食能力明显增多,大都进入蜕皮高峰期。7~8月份是暑期和梅雨季节,也是蛇类的产卵期。此季它们经常在水边活动,甚至将整个身体都浸泡在水中,只露出蛇头浮出水面,还有的则整天盘蜷着身体在阴凉处休息,活动时间大多在清晨或夜间。9~11月份,温度适中,比较适合蛇类的生活习性,故活动量和吃食量明显增多。进入11月份天气逐渐转凉,上旬天气暖和时还见蛇类进食或晒太阳;一旦进入下旬,气温明显转低,蛇类便进入了冬眠前期。12~翌年4月上旬是蛇类的冬眠期,长达5个多月。

    ⒉ 毒蛇有何活动规律?

    毒蛇的活动规律跟无毒蛇一样,也是因地域和种类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喜欢白天觅食活动,如眼镜蛇、眼睛王蛇等,蛇类科学家称之为昼行性蛇类;有的喜欢昼伏夜出,如金环蛇、银环蛇、赤链蛇、龟壳花蛇等白天怕强光,喜欢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称之为夜行性蛇类;有的喜欢在弱光下活动,常在清晨、傍晚和阴雨天出来活动觅食,如蝮蛇、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等,称之为晨昏性蛇类。

    毒蛇的具体活动时间还与所捕食对象的活动时间相关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蝮蛇,多于傍晚前后捕食蛙类和鼠类;但“蛇岛”蝮蛇则于白天在向阳的树枝上等候捕食鸟类;新疆西部的蝮蛇也常于白天捕食蜥蜴。

    毒蛇的活动规律又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每年的3月中旬(惊蛰至清明),毒蛇由冬眠状况慢慢苏醒过来,但其反映迟钝,动作缓慢,是野外捕蛇的好季节。4~5月(清明至小满),毒蛇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四处觅食,但爬行速度还是比较缓慢,加之又是蜕皮和交配的季节,也是捕蛇的好季节。6月(小满至盛夏之前),毒蛇经常外出觅食、饮水、戏水,进入活动的旺盛期。7~8(小暑至处暑前),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多数蛇类完全离开冬眠的场所,迁至隐蔽条件好的水边生活,多在早晚或夜间外出活动和觅食。9~10月份(白露至霜降前),毒蛇二度进入活动频繁季节,觅食量大增。“秋风起,三蛇肥”,说的就是此季,它通过大量捕食来增加体内营养的贮量,为冬季越冬和御寒打下基础。11月(霜降)以后,当气温下降至13℃以下时,毒蛇便陆续进入窝(洞)冬眠了,直至来年春暖花开之季方才苏醒过来。

    ⒊ 后沟牙类毒蛇有何活动规律?

    后沟牙类毒蛇隶属游蛇科,是介于毒蛇和无毒蛇的中间种类,此类蛇多属中小型蛇类,故人工饲养多以体型稍大的赤链蛇、虎斑蛇为重点饲养对象。

    通过养殖发现,这两种蛇的生活规律也是介于毒蛇和无毒蛇之间。如虎斑游蛇,多于暴雨或阵雨过后便倾巢出动,继而大量捕食;有些性急的捕食后不管是不是头部,则一味地往口腔内硬吞。赤链蛇属于夜间活动的蛇类,多在晚8时以后出窝活动、觅食,一直到次日凌晨东方发白之时再返回原洞;此蛇白天很少活动,若发现白天有在窝外活动的多为病蛇,应引起注意;但将身体全部浸泡于水中、只露出头来呼吸的,则是健康蛇。

    中华水蛇多作为人工养蛇的饲料蛇,此蛇夏天爱将身体泡于水中,样子与赤链蛇相仿,只是多条或几十条常常缠绕在一起;还有相当一部分水蛇极善攀爬在树干、树枝或小灌木上纳凉;此蛇抗寒能力和耐饥饿能力都很强,适合养殖后用来饲喂王锦蛇和大型赤链蛇,眼睛蛇和银环蛇也喜欢吞吃它。

    ⒋ 投喂会改变蛇类的活动规律吗?

    蛇类虽然相貌丑陋,呈凶恶状,给人以恐惧感觉,实际上它的胆子非常小,还是很怕人的。因此,进场投食时尽量动作麻利,不要大声喧哗,尽量减少在蛇场内的逗留时间,以免因进场人员多或滞留时间长,造成其活动反常,致使所投喂的食出现不该有的“剩余”,继而加大明晨的劳动量,使人力、物力直接受损。

    ⒌ 场内清池换水时,会改变蛇类的活动规律吗?

    因夏秋两季是蛇类活动高峰期,用水量明显多于春季,频繁的清池换水会影响蛇的活动规律。加之换水时,一般要将水中的蛇捞出或轰走,蛇正常的栖息环境便遭强制性破坏,有的蛇会因惊吓出现拒食现象。建议换水后2~3天暂时不要投食,以免造成食物上的浪费。

    ⒍ 突遇恶劣天气,会改变蛇的活动规律吗?

    “知冷暖,辨晴阴”是蛇类自身所具有的本能反应,也是蛇类抗御大自然恶劣气候的一种较为原始的适应性。从蛇类有规律的异常反应中,人们通过经验的积累,可对天气变化有所了解,合理安排农事和出行,便能说明许多。

    大多数蛇类不但知冷怕热,而且还厌恶风和雨。无风或一二级微风时,它们经常出洞活动;三到四级风时则很少出洞;五至六级风时,蛇类几乎不出洞。据养殖观察,正在活动、觅食、蜕皮的蛇类,一旦遇到天气变化或突然下雨便立即返回窝中或栖息处,但水栖蛇类例外,待恶劣天气过后,蛇类便恢复其正常的活动规律。

    ⒎ 蛇类在交配旺季,会改变活动规律吗?

    大多数不会改变,只有少数不健康的蛇类,因体力严重不支,而会延长交配时间,自然也就没有了以往的活动规律。这也是鉴别优劣蛇的一种好方法。蛇类在春季的集中交配期很容易观测到其活动规律,因蛇场内的草和植被尚未长好,蛇场显得比较空旷,观察起来比其他季节要容易得多。

    ⒏ 蛇类突遇敌害,有何逃生妙招?

    通常人们只知道蛇胆小,遇危险就跑,但蛇类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有趣招数呢。

    ⑴ 变粗:突遇不能应付的敌害,有的蛇类能在短时间突然将身躯变粗、变大,外貌也变的漂亮了许多,还能将头部变为明显的三角形,让人们误以为是毒蛇。其实呢,这种蛇叫颈棱蛇,也称“伪蝮蛇”,是典型的无毒蛇。

    ⑵ 变色:必要时能将体色变成周围环境的色彩大致相近,如草丛、树枝、岩石,形成保护色,叫人(动物)不易察觉,便于突袭对方。此类蛇有“蛇岛”蝮蛇、竹叶青、翠青蛇等。

    ⑶ 喷毒:能喷毒的剧毒蛇有眼睛王蛇、眼镜蛇、五步蛇。其喷毒射程可达2米以上,若喷入对方眼睛内,即有中毒或失明的危险。这类毒蛇便是以此达到制服敌对动物的目的。

    ⑷喷臭:无毒蛇中个大且生性凶狠的王锦蛇,虽然有活吞同类和眼镜蛇的独特本领,但它有时为了逃生,也用喷放臭气的绝招来熏晕或熏跑天敌。

    ⑸ 怪叫:这是眼睛王蛇、眼睛蛇常用的退敌伎俩。当它们遇到敌害时,能将颈部迅速膨大,并竖起身体的1/3以上,同时口中发出“呼、呼、呼”的恐吓声,头颈部的花纹膨胀的如同戴上了“眼镜”,其状凶残无比,天敌大多望而却步。

    ⑹ 装死:装死是胆小蛇类遇敌害逃生的惯用本领,它能躺(盘蜷)在地上一动不动的装死来麻痹对方,任其用嘴拱、爪抓、腿踢。会装死的蛇有蝮蛇和花斑锦蛇,待敌害离开后便会重新“复活”。

    ⑺ 下水:俗话说:“蛇躲祸,下水来”。绝大多数蛇类都会游泳、潜水的本领,而那些不识水性的“旱鸭子”天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蛇从水中遁去,如王锦蛇。

    ⑻ 冷枪:金环蛇、银环蛇、赤链蛇有将头部藏在盘蜷躯体下面的习惯,往往给对方一老实、害羞的感觉。可趁着对方不注意,会猛的弹出头来打冷枪,狠狠的咬上一口,其命中率相当高,令敌害防不胜防,如金环蛇。

    ⑼ 溜跑:外号“一溜黑”的乌梢蛇,从不主动攻击人畜。一旦察觉到地面有轻微一样振动,不管是敌是友,均会溜之大吉,逃之夭夭。

    正因为蛇类有了上述招数,才会在“十人见蛇九人打”的悲惨状况下仍能顽强的生衍繁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