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农首页>农机>行业动态>-全柴动力研制出低排放车用柴油机

全柴动力研制出低排放车用柴油机

时间:2009-10-20 13:35  来源:中国工业报  责任编辑:海岸

  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瞄准高效低排放研制的4D22E欧Ⅲ系列车用柴油发动机近日成功批量生产,为我国机动车又添一绿色“心脏”。去年以来,全柴与德国ELS-BETT公司、BOSCH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合作,采用电控、高压共轨、增压中冷等国内领先技术,成功研发出4D22E系列车用柴油发动机,并通过发动机排放试验,高温、高寒和高原试验,耐久试验以及整车标定。在研发过程中形成并申请了9项实用新型专利。制定了标准号为Q/QC103-2008,4D22E型柴油机技术标准,并已与北汽福田、江淮汽车等20多家整车企业达成了配套协议。

  4D22E欧Ⅲ系列车用柴油发动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该档机型的国内空白。它的问世,将大大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汽车对大气的污染。据悉,该发动机今年将形成年产3万台的生产能力,达产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6亿元。

  全柴:六十年的成长历程

  与共和国同龄的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在历经20余年的曲折发展之后,于1970年进入柴油机行业。全柴以农用单缸柴油机起步,通过多年来积极的产品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全柴集团居安徽省百强企业75位。目前全柴集团已发展成为以汽车用多缸柴油机产业为主,新型铸造、汽车零部件、塑料管材等多产业共同发展的企业集团。截至2009年6月底,全柴集团的资产总额为32.2亿元,净资产23.7亿元。在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柴成立60周年之际,全柴集团董事长肖正海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全柴从一个县属国有企业,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国内知名的多缸柴油机生产基地,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肖正海:全柴始建于1949年,今年正好是60周年。1970年,全柴进入农用单缸小柴行业。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不说全国,单是安徽省内就有十多家和全柴生产同类型产品的地区级企业,而全柴只是一个县属企业,当时发展非常困难。直到1985年,全柴单缸柴油机产销量刚突破1万台。

  1986年,时任全椒县经委主任的钱进同志主动要求出任全柴厂长,实行厂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在钱进同志的带领下,全柴加快了自主研制的R175A系列柴油机的市场推广,由于该系列产品具有结构简单、马力大、体积小、重量轻、油耗低、操作方便、易于维修等特点,广泛用于小型拖拉机、机动车、灌溉、水泵、发电、船舶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依靠R175A系列产品成功的市场推广,全柴获得了建厂以来的第一次飞速发展。1991年,全柴产销柴油机30万台,创产值2.9亿元,居单缸小柴行业第一位。同年R175A型柴油机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奖”。

  1993年,受经济体制转变、国家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整个农机市场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全柴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境,企业也背负着1亿多元的银行债务。

  也正是这种困难促使全柴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树立市场导向,加快了适应市场的产品结构升级调整。此后,全柴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走出困境,实现了扭亏。经过1994~1997年成功的资本积累,全柴于1998年作为国内农用单缸机行业的优势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1年,全柴与北汽福田形成战略联盟关系,与北汽福田的战略联盟提升了全柴的市场竞争力。全柴至此加快了产品结构由单缸柴油机向多缸柴油机的战略转型,多缸柴油机的产销量连年增长,迅速由2001年的1.6万台增长到2008年的21万余台,年增长率45%,逐渐奠定了全柴在国内中小缸径多缸柴油机行业的优势地位,成为国内知名的中小缸径多缸柴油机生产基地。

  记者:您是在1993年全柴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任全柴厂长的,面对困境,您是怎样带领企业积极应对的?

  肖正海:全柴1993年的经营困境,我们当时分析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体制的转变加剧了市场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机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完全不同;二是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柴油机产品提出了更多样性的需求;三是国家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使企业面临资金困难,财务成本大幅度增加。

  找准了问题的根源,也就接近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办法。面对困境,全柴首先树立了市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在巩固传统优势产品R175A系列柴油机的同时,大力开发大马力S系列柴油机,满足市场需求。并积极的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出口力度,积极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在企业经营上全柴坚持稳健的投资经营理念,立足自身发展。1994年,全柴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仅用一年时间就走出了困境。面对企业盈利,全柴没有用这些钱进行再投资和提高企业职工福利,而是优先选择偿还银行借款,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在积极的产品结构调整,稳健的经营投资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柴不仅偿还了银行贷款,还积累了大量的发展资金,财务状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也为企业1998年的成功上市打下了基础。

  2008年以来,从国际金融危机下全柴的生产经营情况来看,稳健的经营投资理念完全适合全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记者:1998年的成功上市与2001年和北汽福田战略联盟关系对全柴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

  肖正海:1998年的成功上市和2001年与北汽福田形成战略联盟关系,可以说是全柴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里程碑,特别是对全柴产品结构由单缸柴油机向多缸柴油机的战略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8年成功上市后,全柴先后从资本市场上募集了5亿多元的发展资金,利用这些资金及自有资金全柴加快了企业的产品技术升级、技术改造和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产品升级上,全柴集中优势资源加快系列多缸柴油机的研制,特别是小缸径系列直喷柴油机的开发。技术改造上,“十五”期间全柴先后投入近6亿元资金,对铸造、金加工、装配、试机、新产品开发试验等生产线,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建立了国内先进的生产线。

  与北汽福田的战略联盟关系使全柴系列多缸柴油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发展机遇,提升了全柴在该行业的知名度。并有力的推动了全柴产品结构由单缸柴油机向车用、工程机械用、农业装备用多缸柴油机产业的成功转型。

  记者:除了成功上市以及与北汽福田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推动全柴成功实现产品结构成功调整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肖正海:企业的自主创新。全柴始终将新产品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为适应国家汽车国Ⅲ排放标准,全柴从2005年启动系列国Ⅲ项目,2007年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4D22E、4D18E系列国Ⅲ产品,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柴已通过高压共轨、单体泵、电控VE泵三种技术路线,成功研制了适应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系列国Ⅲ产品,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经过不断的对外技术合作与自主创新,全柴柴油机主业逐渐形成了以全柴动力为载体的车用多缸柴油机主导产业;以天利动力为载体的工程机械用、农业装备用多缸柴油机产业;以及成功吸收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系列单缸柴油机产业,产品覆盖2~350马力。总的来说,近年来不断的技术创新有效的推动了全柴的产品结构和产品技术的不断升级,实现了企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

  记者:全柴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肖正海:下一步全柴将继续围绕柴油机主业,依靠车用、工程机械用、农业装备用三大市场平台,通过更高水平的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抢抓国家产业调整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力度,积极致力于国内的农机工业及内燃机产业的发展。 (选自《中国县域经济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