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农机助力水稻机收 促农民种粮效益增长
截止10月10日,我市实现了水稻机械化收获88万亩的历史性突破。全年的小麦、水稻机收面积共计158.2万亩,占全市可机收面积的78.2%,机械化收获年增长率为26%,年直接助农增收节支达2.5亿元。
今年我市水稻机收能克服收割期间阴雨、大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机收面积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政策投入大幅增长拉动,夯实了物质装备基础。2009年我市获得的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增至1.035亿元,是2008年的近4倍。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机装备大提升,全市联合收割机装备量已发展到1300余台;灾后机耕道重建增加可机收面积近5万亩,达到95万余亩;全年共争取省市专项灾区机收燃油补助资金55万元用于帮助灾区小麦、水稻抢收,有效确保了灾后稻、麦颗粒归仓,推动了机收的普及程度;收获季节农机部门采取外引内联的方法高峰期日投入收割机总量超过了2500台。
二是部门组织服务保障有力,提高了机收作业效率。小麦、水稻收获期间,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高效、省劳、节支”等技术装备优势,通过农机化信息网站平台发布了大量市场需求信息,多渠道、广范围 “外引内联”机台抢收水稻,在60个重点乡镇设立了机收服务接待站,帮助开展咨询、供应、维修和食宿服务;市、县农机局开通了24小时机收服务热线,抽派130余名技术人员组成了51个水稻机收服务指导组,及时协调解决机收服务队的各种困难,上门为机手办理跨区作业证,并深入田间跟踪作业、排查隐患、监督质量、化解纠纷、疏浚转移。
三是机收效益魅力突出,实现了农民、机手双赢。由于农村劳动力紧缺,当地人工收割水稻亩平花费已达300元以上,而实施机械化收获亩平收费仅为110元左右(小麦80-90元/亩,水稻90-130元/亩)。机收不仅每亩减少粮食抛洒30公斤左右,还为农民亩平节支近200元,同时为机手带来了可观的作业效益。收割期间受连绵雨水影响湿泡田增多和9.5大风影响水稻倒伏,许多农户先用人力扶起倒伏的稻禾也要等待机器收割。机械化抢收抢种省时省力,缓解了灾后重建所面临的缺劳问题,减少了人畜与血吸虫等疫源接触,促进了秸秆还田沃土,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变革了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