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品行业:新时期下乳制品企业的发展之道

时间:2009-12-01 11:58  来源:中国养殖网  责任编辑:小招
核心提示:从几组数据可以来看看乳品行业目前的运行情况。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国内乳制品行业产量同比增速10.2%,液体乳行业产量同比增速10.6%。10月液体乳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46.95%;液体乳前10月累计产量为1355.49万吨,同比上升10.60%,增速较上月和去年都有较大提升。

        三聚氰胺事件成为国内乳制品行业发展的转折点,在三聚氰胺事件前,国内乳制品行业一直是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行业高速发展的态势出现终结。业内一度传出: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乳制品行业将一蹶不振,往日的黄金发展时期也将一去不复还。

        预测是预测,事实却是事实。经过多方的努力,目前国内乳制品行业已经开始回暖复苏,然而摆在乳企面前的难题是:乳制品行业今后的发展将向哪方面发展。

        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谁也不会想到乳业的回暖力度会如此之强,复苏的时间会如此之短。虽然目前乳品市场的复苏远远没有回到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的那样强势,但是至少乳品行业目前已经突破了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影响。

        从几组数据可以来看看乳品行业目前的运行情况。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国内乳制品行业产量同比增速10.2%,液体乳行业产量同比增速10.6%。10月液体乳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46.95%;液体乳前10月累计产量为1355.49万吨,同比上升10.60%,增速较上月和去年都有较大提升。

        农业部表示,我国奶业正在走出低谷,复苏态势明显。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奶业复苏态势超过预期,行业景气指数不断回升,奶牛养殖量、产奶量、销售量持续向好。11月第一周,10个主产省平均价格2.48元/公斤,连续13周回升;奶牛存栏从4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势头。

        另外,行业协会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截至7月份,乳制品市场消费量已由去年50%恢复到90%。产量恢复,消费市场恢复,乳品企业的业绩也在开始转好。

        2008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乳业巨头蒙牛、伊利、光明三家集体亏损,2009年上半年,三家的业绩开始好转,走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收入38.52亿元,净利润4533万元,同比下降67.8%;蒙牛乳业收入为120.976亿元,同比下降11.71%,实现净利润为6.619亿元,上升13.55%;伊利收入122.17亿元,同比增长6.69%;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17.57%。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从上面的数据来看,乳制品行业的回暖力度明显,这与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各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虽然产量的大幅增速是建立在去年基数偏低的前提下,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三聚氰胺对乳业的影响已经远去。

        恢复成为今年乳制品行业流行的主题,然而在恢复的背后,乳制品行业又面临新的困难,有关行业、企业、市场的多方面问题摆在行业和企业的面前。比如,奶源问题、外来品牌问题、产品升级问题、新的利润增长点问题。

        奶源:要抓紧要适当

        首先是奶源问题。三聚氰胺事件之所以发生,关键就是奶源问题没有把好关。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政府、行业和企业都加大了对奶源的重视和投入。2009年以来,不管是一线乳企蒙牛、伊利,还是二线地方乳企三元、新希望等,都加大了对奶源的投入,这源于一条政策的规定。

        2009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要求新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已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产生鲜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改(扩)建项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液态乳生产企业所用生鲜乳100%使用稳定可控奶源基地产的生鲜乳,配方粉生产企业所用原料50%以上为稳定可控奶源基地产的生鲜乳。

        在这条政策的制约下,国内乳品行业开始了一轮“奶源大跃进”。比如,蒙牛宣布将建设20个超大规模的万头奶牛牧场,每个牧场预计投资3亿;伊利则称已拥有不同规模的牧场800多个,未来还将大力扶持奶联社的建设,到今年年底将有20个新的奶联社投入使用;新希望乳业将对部分拥有奶源基地的品牌进行收购,投入高达2亿~3亿元;光明乳业将投资约1.8亿元在武汉建设养殖规模达6000头规模的奶源基地;河北三元计划未来数年将形成2万头乳牛的奶源基地;飞鹤乳业宣布5年内投资建设10个万头牧场;完达山与河北贝兰德合作成立的新公司计划再建4个万头牧场。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这一轮的自建牧场热潮,是为了解决乳业深层次的奶源安全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讲是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负责,也是为了让乳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可以说,之前的乳业发展完全是重市场,轻上游的行为,短期内,这种行为收到的效果是好的,但是长期来必定会出事,三聚氰胺就是最好的例子。

        回到三聚氰胺事件前的乳业发展黄金期,以蒙牛为首的乳企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崛起,但是在市场规模日渐扩大、销售额每年递增的情况下,上游奶源的建设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部分,这导致奶源问题成为国内乳业发展的“弊端”。

        现在,各方都开始重视奶源的建设,这对行业、企业、市场的发展都是利好。但是物极必反,超大规模牧场很难防控奶牛的疾病隐患,一旦爆发疫情,乳业又将打击。又比如,一些企业不顾自身企业的实力,大力发展上有牧场,这将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隐患。

        最严重的后果在于,这么多企业蜂拥而上势必会导致原奶过剩,原奶过剩后又将会出现奶源缺失的循环,这对乳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陈晨认为,上游基地应该量力而行,视市场需求而行,切勿盲目上马,造成恶性循环。

        产品:升级才是关键

        市场恢复了,上下游链接契合了,那么,新时期里乳业的产品又将走向何方?如何在市场恢复的同时继续扩大市场规模,关键就在产品的升级。说到产品的升级,不得不从乳制品行业的分类谈起。

        目前,中国乳业市场规模基本上在1000亿左右,其中液态奶产品有400亿的份额,主要是常温奶和鲜奶;奶粉有400亿份额,最主要是婴儿奶粉;酸奶、奶酪等占据剩余的份额。而在液态奶和奶粉这两大块中,真正是国内企业占据优势的是液态奶,以蒙牛、伊利等为代表;在奶粉市场,进口品牌几乎占据了近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婴儿奶粉市场。

        中国乳品企业常常自豪于与日俱增的液态奶产量,却吝于多谈奶粉、冷饮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与雀巢、达能等乳业巨头相比,中国本土的乳品企业在固体乳制品领域的发展总是略显单薄。没有奶粉、冷饮、酸奶等多支柱的发展,中国乳业难以诞生真正可以与世界巨头匹敌的乳业集团。

        在我国的液态奶消费中,2000年前,巴氏鲜奶一直担当市场的主角,常温奶的份额不到鲜奶的一半,但是之后,由于市场的扩大以及鲜奶的保存时间等原因,常温奶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而蒙牛、伊利也正是凭借常温奶份额的扩大,一举领跑国内乳品行业。

        常温奶和巴氏鲜奶的名称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制作方式不一样,巴氏鲜奶的营养好,但是储存时间短,而常温奶是利用超高温杀死牛奶中的细菌后,可无需在10℃以下冷藏保存,保质期可达1-10个月,但是营养流失严重。

        在国外,巴氏奶是乳品消费主流,北欧五国消费巴氏奶达99.5%,欧洲达95%,美国达90%,邻国日本达85%,而目前我国却只有30%。三聚氰胺事件后,鲜奶的市场有所提升,但是发展缓慢,一些企业更是加大了对常温奶市场进攻。

        比如,光明就把“突破常温”当成光明的主要市场目标之一,上半年,其在常温奶市场的份额提升至9%;新希望在布局全国乳业格局的同时,也把常温奶当成是今后发展的主力市场。哪块市场大就往哪边走,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长远来看,常温奶的市场将会逐渐下滑,鲜奶和其他领域将是发展的趋势,这也是国内乳企需要提前布局的地方。

        另一块就是婴幼儿奶粉市场,2008年,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接近250亿元,明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奶粉大国。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250亿元的奶粉市场中,进口品牌几乎占据一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利润高的高端市场,目前进口品牌的占有率达到80%以上。

        从数量和品牌上来看,国内的多于国外,但是国内品牌多集中在低端市场,无论从生产工艺还是产品品质来说都和国外品牌有差距。比如在奶粉生产技术中,国外大多采用低温喷粉的技术,因而在营养、溶解度和口感上都胜出一筹。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产品升级意味着价值的提升,产品升级不仅是技术的升级,口味、品质、服务等都必须跟上。只有这样,国内乳制品行业才能在新的时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利润:寻找新的增长点

        利乐集团公布的涵盖世界116个市场的乳制品消费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的液态奶总消费量已达到175亿升。但也是自2007年起,一直以几何级数递增的液态奶增长趋势突然放缓。以液态奶占到产品线整体收入89.8%的蒙牛乳业为例。这一年其净利润增长不到29%,较其2006年度59.21%的增幅下跌五成,已不复此前的“火箭速度”。

        这表明,现有的液态奶市场和产品的市场容量已经趋于饱和,怎样才能找到新的发展机会,这成为乳企应该考虑的重点。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只有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才能更还的让企业生存下去。

        2003年。三元在市场上推出了早餐奶专门产品,同时还倡导了一个全新的时尚早餐概念。随后,蒙牛、光明等企业也纷纷染指早餐奶。早餐奶这一概念的问世,将便于携带、即时饮用的液态奶市场,推向了一个产品细分化的高潮。

        于是,牛初乳、卡式奶、芦花奶、调制鲜奶……各种各样的液态牛奶概念被其背后的企业集团,当做一枚枚棋子推出。可以说,产品细分化的竞争是一个成熟的产业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趋势,牛奶行业也是一样。

        就液态奶而言,国家有六个标准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产品,即:巴氏奶、无菌奶、含乳饮料、酸牛奶、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事实上,新领域的开拓,新品的研发也成为企业业绩提升的关键。11月,光明乳业举行“光明乳业2010及未来3至5年新品规划研讨会”上展示50个新品,涉及酸奶、鲜奶、常温奶、奶粉等多个品类,当中将有不少功能性产品。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透露,未来光明乳品将主打高端、功能性等卖点,集中体现两个重点关注:关注细分市场,关注功能性产品。数据显示,2007年至目前,光明这几年陆续上市的新产品的总销售额已超过60亿,年新品贡献率超过25%。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目前乳业前三甲中,光明在规模、营收等都落后于伊利和蒙牛,光明此举有拓展乳业新蓝海的意思,通过研发乳产品不同的功能性,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的市场。加快新品研发抢占市场将成为光明突破百亿,追赶对手的法宝。

        资料显示,在乳品中,普通的常温奶、奶粉和巴氏鲜奶属于大众化产品,在我国这部分消费量的绝对值最大;普通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因营养价值更高,近年来增幅较大;高端的功能性乳品因具有更胜一筹的保健优势是国际乳品开发的新趋势。

        可以说,随着人们对乳制品需求的提高以及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的信任,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期还存在巨大的潜力。据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乳制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2008年规模以上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1556亿元,占全国食品制造业总产值的20%。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