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应重视奶水牛产业的发展

时间:2009-07-23 12:04  来源:全国农业网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湖北的水牛资源非常丰富,国家已将我省作为南方五个奶水牛重点发展省份之一,发展奶水牛应成为我省增加畜牧业比重和发展奶业的战略选择。
  牛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具有役用、肉用、乳用等多种功能,一直以来是农民劳作的好帮手,人类动物性蛋白重要的食品来源。发展农业机械化,“以机代牛 ”项目的实施使牛丧失了役用功能,也抹杀了牛提供牛奶、牛肉等高档畜产品的经济功能。湖北的水牛资源非常丰富,国家已将我省作为南方五个奶水牛重点发展省份之一,发展奶水牛应成为我省增加畜牧业比重和发展奶业的战略选择。因此,应高度重视和科学引导奶水牛业的发展。

  一、我省发展奶水牛产业的优势

  1、水牛的开发潜力

  湖北水牛现有存栏近200万头,其中能繁母水牛80万头,水牛并非不能挤奶,只是过去很长时间以役用为主而忽略了乳用性能的选育和提高。本地水牛,由于长期以役用为主,没有进行系统的产奶性能选育,泌乳期仅有7-8个月,产奶量只有500-700千克,通过杂交改良,则可大幅度提高其泌乳量。杂交一代水牛的泌乳期可达到280-302天,泌乳量增至1230-2040千克;杂交二代水牛的泌乳期可达 310-320天,泌乳量增至2260-2800千克。杂交三代可达3500-3800千克,优秀个体可达4000千克以上。在现阶段杂交挤奶水牛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本地母牛如能进行乳用性能选育和相关技术研究,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值得开发的优质和安全的奶源。

  2、发展的地理条件

  湖北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适应发展奶水牛。对农民而言,奶水牛投资少,生产成本低,管理要求简单,饲养技术容易掌握,对农副产品的利用率比奶牛高。而荷斯坦奶牛不适应湖北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热应激反应严重,乳房炎、产科病、蹄病三大疾病突出,而且要求的饲养条件和饲养技术较高,农民很难掌握和承受,经济风险相对较大,在农村比较难推广。而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发展奶水牛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平均一头奶水牛可增加收入2000-4000元,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快速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手段。

  3、奶水牛的优势

  可产奶、吃秸秆、乳汁率高等特点是奶水牛相对于黑白花奶牛的优势。水牛奶俗称“贵族奶”,富含La球蛋白,可软化血管和延年益寿。水牛奶中干物质含量达到21.75%,比北方荷斯坦牛奶高出1.74倍;蛋白质含量达到7.6%,比荷斯坦牛奶高出2.5倍;钙质含量达到195个国际单位,比荷斯坦牛奶高出75个国际单位;铁、磷、维生素A、维生素E等含量非常丰富,其过氧化物还原酶活力是荷斯坦牛奶的2-4 倍;奶内胆固醇只有八毫克。水牛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益人体健康的奶类产品,具有“奶中之王”的美称。如果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奶水牛产业,不仅能够打破北方荷斯坦牛奶一统市场的格局,形成南北奶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形势,而且能奠定我省在中国奶水牛业的地位。同时能为我省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鲜奶来源,降低还原奶、超高温灭菌奶、奶饮料等非鲜奶的市场份额,引导科学饮奶习惯,强化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指数。

  二、发展奶水牛产业的效益估价

  1、有利于优化奶业的总体布局和结构的调整

  水牛具有适应性强、耐高温高湿、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特点,在南方繁养奶水牛,开辟新的奶源基地是满足南方供奶量,缓解北方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水牛奶并且是最好的奶酪生产原料之一,在乳品加工业具有很大优势。据了解,水牛奶的乳脂肪、蛋白质和干物质的含量为7.5%、7.6%和18%左右,分别是荷斯坦牛奶的2倍、2.5倍和1.5倍。利用水牛奶原料奶可以开发出一系列不同风味的奶制品,有利于奶制品结构的调整。

  2、发展奶水牛业可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我省有丰富的饲料资源,现有草山草坡6700多万亩,农作物复种指数高,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发展奶水牛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我省粮食丰收,但是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仅靠种植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养殖奶水牛可以大量利用农作物秸秆,避免了与人争粮。40年前印度开始重视发展奶水牛业。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头号奶业大国,2007年牛奶总产量约1亿吨,其中水牛奶约为5500万吨,人均牛奶占有量达88.2公斤。发展奶水牛业使印度减少了对粮食的依赖,缓解了粮食供应不足的难题。

  3、是农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湖北省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率不高,发展奶水牛产业是实现我省农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绿色环保产业的基本评价指标来看,奶水牛产业的优势在于,一是经济效益高。2007年,水牛奶的收购价在意大利是每公斤1美元,而荷斯坦牛奶则是每公斤0.3美元。农户饲养一头杂交二代奶水牛,如果按年产奶量1800公斤和2007年最低收购价6元/公斤计算,年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扣除饲料成本,纯利将超过 5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二是生态环保。一头水牛就是一个小型“有机肥工厂”,农副产品通过“过腹还田”,既提供有机肥,又可以给沼气池提供原料,保护生态环境。三是社会效益显著。发展水牛奶业不仅是增强国民体质的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战略项目。我省现有能繁母水牛80万头,如果全部进行品种改良用于产奶,五年后可得到100万头奶水牛,每头奶水牛年产奶量平均达到1.5吨以上,总产量将达到150万吨,社会经济效益将超过100亿元,如再进行深加工,社会经济效益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它可以带动加工、饮食等行业,是促进财政增收的朝阳产业。

  三、我省奶水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奶水牛业发展前景毋庸置疑,但要形成大的产业规模尚需时日。当前发展奶水牛产业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早在2005年,中国奶业协会就在发表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中提出,中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增长速度与人均GDP增长速度呈正相关,关系系数达到0.93,乳制品是城镇居民收入需求弹性最大的动物性消费品,需求弹性系数达到了0.674,也就是说,收入增长1%,乳制品消费增长0.674%。受形势严峻的奶制品供需形势影响以及奶业自身发展的需要,2005年,奶水牛产业被列入《十一五奶业规划纲要》,推动南方水牛产业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重视,获得了政策支持。但还未引起省、市政府高度重视,至今还没有一个县(市)专对这一新兴产业出台具体扶持政策,省、市政府更没有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由于技术攻关资金短缺,奶水牛产业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无法破解。

  2、品种改良速度缓慢

  发展我省奶水牛产业,品种改良速度缓慢是其最大障碍。目前,全省近1000多个乡镇,而品改罐点不到 300个,年冻配改良的牛只有10多万头,仅相当于河南省一个市的冻配量。同时,我省本地奶水牛的产奶量相对较低,仅为荷斯坦奶牛产量的一半。要大幅度提高奶水牛的产奶量就必须利用科技手段改良品种。而印度的摩拉水牛、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意大利的地中海水牛是世界上产奶量较高的水牛品种。其平均产奶量达2000公斤,最好的个体产奶量达到5000公斤。如果引进这两个水牛品种用于改良省内水牛品种,就能有效提高本地水牛产奶量。

  3、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滞后

  我省奶水牛产业开发的重点区域大多在经济较落后的平原湖区和丘陵山区,大部分县(市)的品种改良站是有名无实,基层罐点的条件过于简陋,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技术人员流动频繁,而且大部分品改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技术水平不高,受胎率低,自身效益和品改辐射能力差,加之品改资金投入少,培训力度不够,不能实现持证上岗要求,导致技术服务不到位。

  四、发展湖北奶水牛的建议

  针对目前奶水牛产业开发面临的问题,为确保湖北奶水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可采取以下措施打破发展瓶颈,促进奶水牛产业健康发展:

  1、加大奶水牛产业的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该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奶水牛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并改变“撒胡椒面”的扶持方式,集中有限财力优先扶持发展条件好的地方。在目前种源有限而分散,缺乏成熟产业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只有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先扶持发展基础和条件最好的局部区域以及少数企业,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快形成规模经营,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逐步带动基础和条件较差的地方加快发展速度,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产业协调发展。

  2、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杂交水牛的繁育速度

  加快高产奶牛的选育,扩大种群数量,增加奶牛存栏量。建立湖北省奶水牛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水牛性控冻精、水牛DHI性能测定、奶水牛高产基因微卫星定位等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奶牛与水牛胚胎移植及江汉奶水牛新品系的培育,建立湖北省自有高产奶水牛种源群体,不断提高育种水平和育种质量。用3年时间从广西引进摩拉和尼里水牛品种,从澳大利亚引进地中海高产奶水牛品种,使奶水牛生产种公牛群体规模达到50 头,种母牛群体达到300头,年产优质冻精50万支,优质奶水牛种牛100头。

  3、加快全省牛品种改良体系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奶水牛冻配改良工作,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健全湖北牛品种改良体系,五年后年均冻配50万头能繁母牛,为奶水牛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较大的基础母牛群体规模;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品改人员技术水平。应以我省的国家重点种公牛站为依托,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现代牛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工作,可使湖北省冻配覆盖率每年提高5%,且可通过开展持证上岗工作,打造一支业务技术强、服务水平高的品改员队伍。

  4、着力抓好基地的建设

  要着力抓好奶源基地、加工基地、饲料基地的建设。坚持集中和分散养殖相结合,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专业养殖户,积极发展养牛合作,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示范场,按照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的要求,突出抓好重点县的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奶水牛和肉牛养殖优势产业带和优势产区,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逐步建立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建成一批牧草经营现代化、生产机械化、经营管理标准化的专业人工牧场,形成独立的饲草经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加快培育和引进大型企业和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品牌培育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奶制品和肉制品加工水平。

  5、选择科学合理的奶水牛产业发展经营机制

  创新发展模式,积极稳妥地培育和发展农民羊牛合作社、企业与农民加工合作社等新型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努力促进产销协调发展,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防止奶价高、企业高价抢购、农民掺假掺杂,奶价低、企业压质压价、农民卖牛杀牛、产业大起大落的现象发生,彻底解决企业与农民利益分离的问题,确保奶水牛行业快速持续的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