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创办一家“托牛所” 带着农民奔小康

发布时间:2009-04-21 11:33  责任编辑:欣然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阅读:
        “养牛就找牛老板,大小奶牛他托管,饲料防疫跟得上,牛奶销售有订单。”这段顺口溜讲的是商水县魏集镇许寨村的奶牛托管所。 

        小孩进托儿所,读者都很熟悉。奶牛能进“托牛所”,牛奶销售还有订单,这“托牛所”也真不简单,这牛老板也真“牛”!其实,建“托牛所”的“牛老板”不姓牛,而是一位年近四十的返乡党员,他的名字叫位永奇。 

        离许寨村2公里,就能看见一排排标准化的场房,这就是魏集镇群众顺口溜中的“托牛所”?随着“哞哞”的奶牛叫声,笔者见到上百头健壮的奶牛或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或低头垂耳嚼着玉米秸秆。看到有生人过来,四五头正撒欢的小牛犊好奇地瞪起眼睛注视着我们。“托牛所”的创办者位永奇放下手中正准备往牛槽里添玉米秸秆的活儿,向我们谈起他创办许寨“托牛所”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位永齐出生在许寨村。90年代,他从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毕业,开始创业。1993年,位永齐东挪西凑在县城开起了摩托车修理店。白天,他给别人修理摩托车,晚上,在家里挑灯夜读各类书籍。几年后,他又远赴郑州淘金,并满载而归。2006年3月,他考察市场后,在计生办的支持下,拿出多年积攒的850万元在家乡建成了存栏500头牛的许寨牧业公司。2008年他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计生协会会长。当干部就要先干一步,自己不仅要致富,还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三年后要让许寨群众经济收入翻一番。这是位永奇当选村会计协会会长时的承诺。 

        农村有丰富的饲草资源和大量的秸秆,农民也有养殖的习惯,但养殖规模太小,技术上不去,养殖效益很不理想。“我为群众提供技术场地,保销路,发展奶牛养殖定会有赚头。”位永奇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2008年他创办了商水县首家奶牛托管所。他的“托牛所”按照标准建设了草料场、“牛医院”、青贮窖,养牛户只要把奶牛托管在“托牛所”饲养,防疫费、卫生费、看护费、消毒费全免,奶牛所需精、粗饲料他成本价供应,费用从售奶款中扣除,产生的牛粪他免费施到农户田间。去年,位永奇花费30万元,以每斤玉米秆3分钱的价格收购了1000 万斤秸秆,为托养奶牛和自己的奶牛备足了粗饲料。为保证牛奶质量,他不仅请专家向养牛户讲解饲养知识,而且免费向养牛户提供进口挤奶设备,实行集中挤奶、集中销售。牛奶销售上,养牛户一点不用发愁,因为位永奇与伊利、三元大型牛奶深加工企业签订了常年牛奶收购合同。养牛户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到他的“托牛所”。在开展幸福家庭行动中,对一些计生困难户、老党员,位永奇还采取赊销种牛,赊销饲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回收奶产品的一条龙方式扶持养牛,带动广大协会会员发家致富。 

        在“托牛所”,许寨村奶农刘海骡掰着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喂的35头奶牛全部进了“托牛所”,有专人负责防疫,牛也吃上了“营养套餐”,平均每头牛每天能挤30公斤鲜奶,收购价每公斤2.45元,每头牛每天光售奶就能收入70 多元,扣除饲料费用,每头奶牛每年可挣回6000多元,年底还要再喂养50头,也要在奶牛养殖中“牛”上一把。 

        谈起“托牛所”发展前景,位永奇牛气十足。他告诉我们,商水县玉米种植面积大,有着丰富的饲料资源,奶牛养殖前景看好,兴办“托牛所”将会帮助更多乡亲脱贫致富。下一步,在一期占地50亩的基础上,再投入资金,扩建到100亩的场地,安排富余劳力150人,办成一个可饲养千头以上奶牛的许寨牧业公司,打出许寨“托牛所”品牌,达到许寨村和周边群众每户饲养奶牛在5头以上,每年至少带动200户奶农从根本上脱贫致富,让群众靠养奶牛生活“牛”起来。 

        商水县组织部组织科 吕耀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