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喝健康牛奶不该不健康(图)
时间:2009-03-13 10:03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核心提示:喝牛奶本是件简单的事情,可逐年不断的奶业风波却让喝牛奶变成了不简单的事情。从大头娃娃到结石宝宝事件;从三聚氰胺到OMP疑云事件牛奶的安全问题连年困扰着公众,消费者健康消费牛奶的信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奶业风波中饱受打击。 由此看来,对牛奶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一
喝牛奶本是件简单的事情,可逐年不断的奶业风波却让喝牛奶变成了不简单的事情。从“大头娃娃”到“结石宝宝”事件;从“三聚氰胺”到“OMP疑云”事件……牛奶的安全问题连年困扰着公众,消费者健康消费牛奶的信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奶业风波中饱受打击。
由此看来,对牛奶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上,还应该意识到“一杯牛奶”如何做好?怎么喝好?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买不买牛奶是个问题
省城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李先生说:“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只购买蒙牛特仑苏高端牛奶,OMP事件后,为了保险起见,我开始购买其他品牌的牛奶。”
“奶制品中的添加物有没有副作用,不是我们非专业人员所能清楚的。”在医院工作的陈医生说:“如果不明白,还是别拿自己的健康不当回事。”
中学老师郭女士说:“我不知道OMP是什么,但国家官方部门公开说喝它不影响健康,我觉得应该没问题。所以,我还是买它喝吧。”
在省城多家超市的采访过程中,许多卖奶制品的导购员反应蒙牛特仑苏OMP奶比原先难卖了,而且其它品牌的奶制品销售上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影响。
在省城双塔东街的一家小超市里,一位顾客用手机拨通了超市服务员提供的号码为6378255的蒙牛分公司的电话,耐心联系着退货的事情。
“雾里看花花不明”也是个问题
人类饮用牛奶的历史已长达上千年,牛奶作为大众营养食品而广为人们喜爱,有专家甚至称其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
可近年来,一些奶制品企业忽视了自己正确引导消费者科学、健康消费牛奶的责任,受利益驱使,无视消费者的健康和知情权,打着新技术的幌子,通过花样繁多的概念炒作与过度宣传增加奶制品的“卖点”。
某品牌奶制品广告宣称:“口味更香、更浓、更滑。”
对此,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认为:“鲜牛奶只有淡淡的香味,经过超高温消毒之后,牛奶就更没有香味,反而可能出现焦味。一种奶制品的口味如果很香很浓,不太可能是牛奶的天然味道,更可能是添加了香精调出来的。 ”王丁棉在电视台和网站等媒体上已经连续做了10年的公益宣传,每次都强调不要相信牛奶又香又浓的广告。
在OMP疑云中,牛奶中添加IGF—1一直是争论的热点。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系徐国恒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IGF—1是人体内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产物,它具有促进细胞的生长和骨合成代谢的作用。饮用了加入IGF—1的牛奶后,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IGF—1这种蛋白质将被分解成为氨基酸及少量的二肽、三肽,发挥生理作用的化学结构基础将不复存在,自然没有增强骨骼的效应。”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宁教授介绍说:“血液中含有IGF—1将使骨骼更强壮。但牛奶中添加了IGF—1饮用后,只有不超过5%的IGF—1会进入血液,还没有数据显示其能发挥生理效应。”
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柏林指出:“蒙牛公司在宣传OMP的功效时作了夸大宣传,推出该产品时应该明确指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包括它的风险和安全性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OMP是一种功能因子,就要证明它对人体健康有益,让相关部门将其纳入保健品目录;如果OMP是一种营养素,那就应该申请将其纳入营养素目录。随意添加是不符合规定的。”
如同一首歌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那变幻莫测的世界?”科学技术一旦错为利欲熏心者所用,消费者只能是“雾里看花花不明”,花钱买来不放心。
“奶门关”把不严更是个问题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公众对生活品质和营养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从要喝奶逐步转向喝好奶。同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食品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消费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衣食父母,消费过程中的健康和知情权理应得到保障。然而,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健康和知情权往往被漠视或轻看,不良企业道德缺失的行为,成为导致奶业风波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2004年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刚伤了那么多人的心,2005年上海光明奶业随之就发生了生产过期牛奶的事件,而2008年石家庄“三鹿奶粉”造成众多“结石宝宝”的事件则更为引人瞩目。从奶业风波中我们看到了不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应该认清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事实。
2009年蒙牛OMP事件发生后,国家卫生部等六部门很快告知公众OMP无害健康,但2006年蒙牛开始推广宣传特仑苏OMP牛奶,2007年就有专家公开质疑蒙牛夸大宣传了OMP牛奶的功效。两年后,国家相关部门才给出官方结论,其用时之长、反应之慢,还是受到了公众的诟病。
山西一位连姓律师在状告蒙牛要求双倍赔偿后,又以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为由,向国家质检总局邮寄了《行政复议申请书》,要求确认其不作为行为违法。
我国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认为,特仑苏OMP事件暴露了监管部门的措施滞后、标准缺失与落后,东西都生产出来了再进行末端管理意义不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何计国表示:“唯有当执法部门也切实受到法律的约束时,才能增强行政执法部门的责任心,也才能促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化。”其实,只有当奶业整体认识到为公众生产健康产品是天职,意识到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理性消费行为才是保护一个产业的中坚力量时,中国的奶业生产才能步入健康持续的发展,而培育理性生产和理性消费的基础只能是国家标准本身。
好在,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下半年要出台,有了“把门”的新标准,只要“看门人”尽职尽责,公众有望看到奶业春天的来临,也有望天天喝到健康的牛奶。
本报记者毋凡
消毒杀菌并非温度越高越好
专家释疑一:天然牛奶是一种快速消费品,不宜长时间受热和长久存放,在未进入乳品加工厂消毒、灭菌前,不宜直接饮用生奶。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种类很多,常见的以生鲜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液态奶产品可分为巴氏杀菌奶(巴氏鲜奶)和超高温(UHT)灭菌奶两大类,后者可在常温下保存,也称为常温奶。
巴氏杀菌法通常是在72℃~75℃条件下将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杀死,而将牛奶中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保留下来。巴氏鲜奶需低温保存,一般保鲜时间不能超过7天;而超高温灭菌技术则是采用135℃~150℃的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它解决了成品牛奶在常温下不易保存的问题,一般可保质半年左右。
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认为,瞬间超高温灭菌方法加工的牛奶,可以称为“罐头牛奶”,它虽然延长了牛奶的保存期,但其品质变化和营养流失不可避免。而巴氏鲜奶采用了最温和的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牛奶营养物质的生理活性,对水溶性维生素和乳清蛋白的保留明显强于超高温灭菌奶。建议消费者,如果日常饮用,巴氏杀菌奶更能满足人体对于营养和健康的需求,可以作为家庭消费的主导乳品;如果长期储存或长途携带的可选择常温奶。
“又香又浓”不是牛奶的天然风味
专家释疑二:喜欢饮用牛奶的人常常会为奶香味所吸引。近年来,一些乳品生产厂家打出 “特浓奶”产品,以迎合部分消费者对香浓口感的要求。“又香又浓”真的就是高端好奶吗?
王丁棉指出,真正的纯鲜奶口感较清淡、不粘口,而且不同季节的牛奶口感稍有区别。夏季,牛主要以青草为主,含水分多,干物质少,青草中不易挥发的油酸部分转入牛乳中,奶香味较淡;而冬季牛主要以饲料为食,干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牛吃后部分转化为易挥发的短链脂肪酸,牛奶的乳香味就较浓。
在牛奶消费市场,乳品厂家常会收到一些消费者关于巴氏鲜奶口感淡不够香浓的信息反馈,甚至被怀疑往牛奶中添加了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纯天然淡香是巴氏鲜奶的 “本色”。值得注意的是,靠添加香精、奶粉、增稠剂、稳定剂等,人为调配成风味“很香很浓”的牛奶,对人体的营养健康并无益处。反而可能造成人的口感疲劳,并影响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喝好奶”不可盲目追“新”
专家释疑三:牛奶具备诸多的营养保健功能,有乳业界泰斗之称的骆承庠对现在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随意取名、随意添加、图虚名不计后果的做法提出质疑,赞同“以科学态度,还牛奶的本来面目”。
在国际上,牛奶享有“最接近完善的食物”的盛誉。国内乳业界“保鲜派”专家,多数力主最大限度保持牛奶“天然、新鲜”,反对在普通人群日常饮用的牛奶中进行人为添加,包括强调某种营养的强化剂,比如高钙奶等。
近年来,不少“新概念”牛奶频繁现身市场。王丁棉提醒消费者,应提高对牛奶的科学认知,走出朦胧消费的状态,不能一味“跟着广告走”。否则,多花钱并不一定能享受到相应的商品和营养价值。
消费者在选购时,不要被包装上的一些抢眼的噱头所迷惑,要学会看标识,选择适合自己或家庭饮用的牛奶或奶制品。
由此看来,对牛奶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上,还应该意识到“一杯牛奶”如何做好?怎么喝好?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买不买牛奶是个问题
省城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李先生说:“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只购买蒙牛特仑苏高端牛奶,OMP事件后,为了保险起见,我开始购买其他品牌的牛奶。”
“奶制品中的添加物有没有副作用,不是我们非专业人员所能清楚的。”在医院工作的陈医生说:“如果不明白,还是别拿自己的健康不当回事。”
中学老师郭女士说:“我不知道OMP是什么,但国家官方部门公开说喝它不影响健康,我觉得应该没问题。所以,我还是买它喝吧。”
在省城多家超市的采访过程中,许多卖奶制品的导购员反应蒙牛特仑苏OMP奶比原先难卖了,而且其它品牌的奶制品销售上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影响。
在省城双塔东街的一家小超市里,一位顾客用手机拨通了超市服务员提供的号码为6378255的蒙牛分公司的电话,耐心联系着退货的事情。
“雾里看花花不明”也是个问题
人类饮用牛奶的历史已长达上千年,牛奶作为大众营养食品而广为人们喜爱,有专家甚至称其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
可近年来,一些奶制品企业忽视了自己正确引导消费者科学、健康消费牛奶的责任,受利益驱使,无视消费者的健康和知情权,打着新技术的幌子,通过花样繁多的概念炒作与过度宣传增加奶制品的“卖点”。
某品牌奶制品广告宣称:“口味更香、更浓、更滑。”
对此,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认为:“鲜牛奶只有淡淡的香味,经过超高温消毒之后,牛奶就更没有香味,反而可能出现焦味。一种奶制品的口味如果很香很浓,不太可能是牛奶的天然味道,更可能是添加了香精调出来的。 ”王丁棉在电视台和网站等媒体上已经连续做了10年的公益宣传,每次都强调不要相信牛奶又香又浓的广告。
在OMP疑云中,牛奶中添加IGF—1一直是争论的热点。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系徐国恒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IGF—1是人体内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产物,它具有促进细胞的生长和骨合成代谢的作用。饮用了加入IGF—1的牛奶后,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IGF—1这种蛋白质将被分解成为氨基酸及少量的二肽、三肽,发挥生理作用的化学结构基础将不复存在,自然没有增强骨骼的效应。”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宁教授介绍说:“血液中含有IGF—1将使骨骼更强壮。但牛奶中添加了IGF—1饮用后,只有不超过5%的IGF—1会进入血液,还没有数据显示其能发挥生理效应。”
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柏林指出:“蒙牛公司在宣传OMP的功效时作了夸大宣传,推出该产品时应该明确指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包括它的风险和安全性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OMP是一种功能因子,就要证明它对人体健康有益,让相关部门将其纳入保健品目录;如果OMP是一种营养素,那就应该申请将其纳入营养素目录。随意添加是不符合规定的。”
如同一首歌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那变幻莫测的世界?”科学技术一旦错为利欲熏心者所用,消费者只能是“雾里看花花不明”,花钱买来不放心。
“奶门关”把不严更是个问题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公众对生活品质和营养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从要喝奶逐步转向喝好奶。同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食品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消费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衣食父母,消费过程中的健康和知情权理应得到保障。然而,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健康和知情权往往被漠视或轻看,不良企业道德缺失的行为,成为导致奶业风波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2004年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刚伤了那么多人的心,2005年上海光明奶业随之就发生了生产过期牛奶的事件,而2008年石家庄“三鹿奶粉”造成众多“结石宝宝”的事件则更为引人瞩目。从奶业风波中我们看到了不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应该认清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事实。
2009年蒙牛OMP事件发生后,国家卫生部等六部门很快告知公众OMP无害健康,但2006年蒙牛开始推广宣传特仑苏OMP牛奶,2007年就有专家公开质疑蒙牛夸大宣传了OMP牛奶的功效。两年后,国家相关部门才给出官方结论,其用时之长、反应之慢,还是受到了公众的诟病。
山西一位连姓律师在状告蒙牛要求双倍赔偿后,又以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为由,向国家质检总局邮寄了《行政复议申请书》,要求确认其不作为行为违法。
我国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认为,特仑苏OMP事件暴露了监管部门的措施滞后、标准缺失与落后,东西都生产出来了再进行末端管理意义不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何计国表示:“唯有当执法部门也切实受到法律的约束时,才能增强行政执法部门的责任心,也才能促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化。”其实,只有当奶业整体认识到为公众生产健康产品是天职,意识到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理性消费行为才是保护一个产业的中坚力量时,中国的奶业生产才能步入健康持续的发展,而培育理性生产和理性消费的基础只能是国家标准本身。
好在,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下半年要出台,有了“把门”的新标准,只要“看门人”尽职尽责,公众有望看到奶业春天的来临,也有望天天喝到健康的牛奶。
本报记者毋凡
消毒杀菌并非温度越高越好
专家释疑一:天然牛奶是一种快速消费品,不宜长时间受热和长久存放,在未进入乳品加工厂消毒、灭菌前,不宜直接饮用生奶。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种类很多,常见的以生鲜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液态奶产品可分为巴氏杀菌奶(巴氏鲜奶)和超高温(UHT)灭菌奶两大类,后者可在常温下保存,也称为常温奶。
巴氏杀菌法通常是在72℃~75℃条件下将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杀死,而将牛奶中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保留下来。巴氏鲜奶需低温保存,一般保鲜时间不能超过7天;而超高温灭菌技术则是采用135℃~150℃的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它解决了成品牛奶在常温下不易保存的问题,一般可保质半年左右。
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认为,瞬间超高温灭菌方法加工的牛奶,可以称为“罐头牛奶”,它虽然延长了牛奶的保存期,但其品质变化和营养流失不可避免。而巴氏鲜奶采用了最温和的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牛奶营养物质的生理活性,对水溶性维生素和乳清蛋白的保留明显强于超高温灭菌奶。建议消费者,如果日常饮用,巴氏杀菌奶更能满足人体对于营养和健康的需求,可以作为家庭消费的主导乳品;如果长期储存或长途携带的可选择常温奶。
“又香又浓”不是牛奶的天然风味
专家释疑二:喜欢饮用牛奶的人常常会为奶香味所吸引。近年来,一些乳品生产厂家打出 “特浓奶”产品,以迎合部分消费者对香浓口感的要求。“又香又浓”真的就是高端好奶吗?
王丁棉指出,真正的纯鲜奶口感较清淡、不粘口,而且不同季节的牛奶口感稍有区别。夏季,牛主要以青草为主,含水分多,干物质少,青草中不易挥发的油酸部分转入牛乳中,奶香味较淡;而冬季牛主要以饲料为食,干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牛吃后部分转化为易挥发的短链脂肪酸,牛奶的乳香味就较浓。
在牛奶消费市场,乳品厂家常会收到一些消费者关于巴氏鲜奶口感淡不够香浓的信息反馈,甚至被怀疑往牛奶中添加了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纯天然淡香是巴氏鲜奶的 “本色”。值得注意的是,靠添加香精、奶粉、增稠剂、稳定剂等,人为调配成风味“很香很浓”的牛奶,对人体的营养健康并无益处。反而可能造成人的口感疲劳,并影响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喝好奶”不可盲目追“新”
专家释疑三:牛奶具备诸多的营养保健功能,有乳业界泰斗之称的骆承庠对现在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随意取名、随意添加、图虚名不计后果的做法提出质疑,赞同“以科学态度,还牛奶的本来面目”。
在国际上,牛奶享有“最接近完善的食物”的盛誉。国内乳业界“保鲜派”专家,多数力主最大限度保持牛奶“天然、新鲜”,反对在普通人群日常饮用的牛奶中进行人为添加,包括强调某种营养的强化剂,比如高钙奶等。
近年来,不少“新概念”牛奶频繁现身市场。王丁棉提醒消费者,应提高对牛奶的科学认知,走出朦胧消费的状态,不能一味“跟着广告走”。否则,多花钱并不一定能享受到相应的商品和营养价值。
消费者在选购时,不要被包装上的一些抢眼的噱头所迷惑,要学会看标识,选择适合自己或家庭饮用的牛奶或奶制品。
- 相关新闻导读...
- 内蒙古奶企控制牛奶抗生素检测话语权2009-06-08 11:54:59
- “世界牛奶日”广东展开乳品科普2009-06-02 13:07:50
- 本土牛奶有了“身份证”2009-05-25 12:08:50
- "无抗奶"叫停内幕:有害健康还是企业博弈?2009-05-20 11:38:43
- 牛奶含抗生素残留? 叫停声中"无抗奶"降价2009-05-13 17:07:30
- 天虹下架“无抗生素”牛奶 厦门大多卖场仍销售2009-05-11 11:46:10
- 热点新闻关注...
- 鬼老黄牛嗜酒如命 不给喝酒拒绝干活2008-09-23 10:26:01
- 昆明惊现奇异“六脚牛”出价3万6主人不卖2008-09-02 09:59:28
- 奥运村水果比拼 牛奶浇无锡水蜜桃夺冠指数高2008-08-19 09:48:55
- “抗癌”奶牛克隆成功 含抗癌特效药牛奶将成现实2008-08-14 09:31:16
- 我国首例人治疗性抗体转基因奶牛诞生2008-08-12 09:23:49
-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牛或能够感知地球磁场2008-08-27 10:20:03
热门图片推荐...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