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常因胃肠炎所致,中医称肠黄,是胃肠粘膜及其深层组织的重剧炎症,以严重的胃肠机能障碍和自体中毒为特征。中医辨证分为寒湿泄泻、湿热泄泻、劳伤泄泻、脾肾阳虚泄泻等。现将病因、组方及用药介绍如下,供参考。
1 病 因
本病多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寒湿与湿热内侵或劳役过度,饮喂不节等所致。(1)寒湿泄泻:常见于寒冷季节,由于夜露风霜,久卧湿地,久喂冰冻饲料或久渴失饮,空腹饮冷所致。(2)湿热泄泻:常见于夏天,多食热草热料,或饮污浊水,使湿热郁积胃肠,致使脾胃失调,传导失职,清浊不分造成泄泻。(3)劳役过度:由于劳役不当,损伤元气,脾虚不运造成泄泻。(4)脾肾阳虚:由于脾肾功能减弱所致。常见的有前三种原因所致。
2 病 例
2.1 2001年1月5日,本镇红花村李某家一头耕牛患病,畜主前来求医。经检查发现,该牛口鼻发凉,口色淡黄,脉象沉迟,肠鸣腹痛,精神倦怠,食欲减退,粪便稀薄(无特殊气味),粪泻如水,小便短黄。治疗:温中燥湿,健脾利水。针灸:取后海、后三里、脾俞为主穴,配百会、六脉、尾根。中药处方用二苓平胃散:猪苓90g,茯苓90g,苍术90g,厚朴60g,陈皮90g,甘草30g,肉桂60g,生姜60g,柴胡6g,水煎,分早晚灌服。服2剂患牛痊愈。
2.2 2001年7月10日鸭岭村魏某家一头耕牛发病。经检查发现,该牛粪便稀溏、恶臭,粪中混有粘液和血丝,食欲和反刍都减弱,体热口渴,口色红黄,脉象洪数,拱背回头看腹,鼻镜干燥,眼红,口腔干燥,舌苔黄腻,小便短黄,精神萎顿,起卧不安。主诉:由于天气太热,曾将耕牛牵到外面水塘滚水。治疗:清热解毒,利湿除秽。处方用香连散:黄连30g,木香15g,白芍60g,黄芩90g,甘草30g,共为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连服2剂患牛痊愈。
2.3 2002年4月20日,红花村陈某的一头耕牛,由于正是春耕生产大忙时节,耕牛劳役过度而发病。经查发现,该牛消瘦,唇色青白,脉象沉细,精神倦怠,低头耷耳,腰拱肷吊,食欲反刍减少。治疗:补气壮阳,温中止泻。处方用参苓止泻散:党参90g,茯苓75g,白术90g,黄芪(炒熟)90g,益智仁60g,厚朴60g,炒石苇30g,童便为引,水煎,分早晚灌服。连服2剂病牛痊愈。
2.4 2004年红花村吴某家中一耕牛患病,前来求医。经检查发现,该牛排粪如水泻,粪中带气泡,唇色淡白,舌淡黄,脉象沉细,精神倦怠,喜卧懒动,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毛焦肷吊,眼窝深陷,肛门松驰,后肢浮肿。治疗: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处方用参苓白术散:党参24g,白术24g,茯苓24g,甘草24g,山药24g,白扁豆(炒)24g,莲子肉15g,桔梗(炒)15g,薏苡仁15g,砂仁15g,共为末,开水冲调灌服。ⅡB用3剂患牛痊愈。
2.5 2003年前进村张某一头耕牛患病。经查发现该牛消瘦,毛焦肷吊,食欲不振,反刍减少,咀嚼缓慢,唇色淡白,舌淡黄,脉象沉细,口温低。治疗:补肾壮阳,健脾止泻。处方用温肾止泻散:补骨脂90g,五味子60g,车前子60g,豆蔻60g,吴茱萸30g,茯苓90g,白术(炒)30g,肉桂60g,生姜60g,烧枣500g,砂仁20g,葛根20g,白芍20g,共为末,开水冲调灌服。连用2剂,患牛痊愈。
3 体 会
笔者曾治愈耕牛泄泻80多例。用以上方剂内服,辨证施治,效果较好。另外,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役,饮喂适宜,可大大减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耕牛泄泻的中药疗法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泄泻常因胃肠炎所致,中医称肠黄,是胃肠粘膜及其深层组织的重剧炎症,以严重的胃肠机能障碍和自体中毒为特征。中医辨证分为寒湿泄泻、湿热泄泻、劳伤泄泻、脾肾阳虚泄泻等。现将病因、组方及用药介绍如下,供参考。 1病因 本病多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寒湿与湿热内侵或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