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牛巴贝斯虫病的调查
时间:2009-06-21 01:09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几十年来,河南省唐河县对肉用牛和耕牛的循环系统疾病和一些传染病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对肉用牛和耕牛的寄生虫病尤其是巴贝斯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巴贝斯虫对肉用牛和耕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了给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
几十年来,河南省唐河县对肉用牛和耕牛的循环系统疾病和一些传染病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对肉用牛和耕牛的寄生虫病尤其是巴贝斯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巴贝斯虫对肉用牛和耕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了给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在河南省唐河县大河屯乡设立了试验点,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体检查
每天从发病肉用牛或耕牛的耳静脉采血涂成薄片,每次2~3片,以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油镜检查虫体。每张血片观察500~1000个红细胞,观察虫体形态、大小、位置及染色质团等情况。
1.2 流行病学的调查
对大河屯乡2000~2002年肉用牛和耕牛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发病地点、同群牛头数、发病率以及疾病流行季节、发病牛来源、种类和年龄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疫区的肉用牛和耕牛进行血液染片检查,普查带虫情况。
1.3 传播媒介的调查
在发病较多的村子每月采集肉用牛或耕牛的硬蜱或扇头蜱,来鉴定种类,同时对牛体表的硬蜱感染情况和寄生部位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病原体
经过调查,试验点只有双芽巴贝斯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虫体以“一分为二”(成队出芽繁殖)的方式繁殖,在分裂过程中,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环形、圆形等,典型的形状为梨形,单个梨籽形虫体长达2.8~6.0μm,最常见的2个梨形虫体以其尖端成锐角相连,梨籽形虫体的长度通常都大于红细胞半径。用姬姆萨氏液染色后,虫体原生质呈浅蓝色,有一个染色质团块和由这个团块伸出的一条由染色颗粒构成的索状物,均染成暗红色。虫体一般都寄生在红细胞的中央范围内,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虫体中央淡染,形如空泡,染色质为两块团,位于虫体边缘。每个红细胞内虫体数目为1~2个,很少有3个以上的。红细胞感染率约为2%~15%。
2.2 流行病学
2.2.1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牛精神很差,食欲废绝或不振。体乏而常卧地不起,强行扶起后站立不稳,驱赶行走,摇晃几步后倒地不起,鼻镜湿润,结膜苍白,有的角膜有出血斑点,可视黏膜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快,角温高,体温常在40℃左右。此外,发现所有牛都寄生有大量的蜱。检验前一天死亡的2头1岁牛内脏,可见肺一侧有瘀血,波及1个肺叶,肝表面黄染,切开后切面黄如杏色,肝肿大,肝门淋巴结肿大,心外膜有散在的出血点,两侧相同。肝肿大、质脆,灰红色,被膜有出血斑点。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褐绿色。肾外膜有出血点,肾盂水肿,亦有出血点。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所检牛真胃都有大量环状出血溃疡斑,边缘隆起,中间凹陷。根据高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并黄染、脾异常肿大及真胃球状出血溃疡斑等病理变化,结合牛体寄生大量蜱,临床初步诊断为牛梨形虫病。
2.2.2 2000~2002年试验牛的发病情况 2000~2002年在试验点大河屯乡共发生巴贝斯虫病的试验牛为36头,死亡8头,其中,肉用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60%、0.00%,而耕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60%、1.60%。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点2000~2002年试验牛的发病情况
牛种类 同群牛头数(头) 发病数(头) 发病率(%) 死亡数(头) 死亡率(%)
肉用牛 500 3 0.60 0 0.00
耕牛 500 33 6.60 8 1.60
注:大部分病牛已经药物治疗。
2.2.3 发病牛的来源和发病年龄 对36头发病牛的调查发现,其中外地引进的牛和异地放牧的牛占有28头,占发病牛总数的77.78%,当地牛8头,仅占发病总数的22.22%,表明了外源耕牛易感性高、容易发病。发病年龄从0.5岁犊牛到7岁的成年牛都有,其中1岁以下的20头,占发病总数的55.56%;2~4岁的8头,占22.22%;5~6岁的2头,占5.60%;7岁的6头,占16.62%。由此可见,4岁以下的牛发病比例占绝大部分。
2.2.4 发病季节和带虫情况 据2000~2002年36例发病牛的调查,该病流行于5~9月份,7~8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各月份肉用牛和耕牛发病数和发病比例见表2。
表2 试验点牛发病的季节性
月份(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病牛数(头) 0 0 0 0 2 8 12 10 4 0 0 0
占总病牛比例(%) 0 0 0 0 5.6 22.22 33.33 28.35 11.20 0 0 0
对正常牛群中的500头肉用牛、500头耕牛进行了血涂片检查,查出10头带虫牛,占总检牛数的1%。
2.3 蜱的种类和牛体寄生情况
经过鉴定,寄生牛体蜱主要是微小牛蜱。对其中200头肉用牛和350头耕牛的微小牛蜱寄生情况做了专门统计,其中肉用牛25头被寄生,寄生率为12.5%,寄生强度为11~108只/头,而耕牛有311头被寄生,寄生率为88.08%,寄生强度为55~1230只/头。同时微小牛蜱在牛体内不同部位寄生比例也有所不同,其中乳房部占48.1%,后肢内侧为21.04%,颈部19.22%,前肢内侧为9.14%,其他部位仅占2.51%,这表明微小牛蜱对寄生宿主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
2.4 微小牛蜱的季节性消长
微小牛蜱最早于3月底出现,4月中旬后微小牛蜱逐渐增多,5月中旬后数目急剧增加,6~8月微小牛蜱达到高峰期,9月中旬后微小牛蜱大幅度减少,12月初消失。成蜱、若蜱4月上旬到11月下旬在牛体大量出现,幼蜱6~10月份在牛体出现。
3 讨论
3.1 肉用牛和耕牛的发病与蜱活动的关系
硬蜱是巴贝斯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尤其微小牛蜱是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传播者,虽然也发现了长角血蜱,但国内外还没有研究表明它也可以传播牛双芽巴贝斯虫病。通过调查表明,微小牛蜱在牛体寄生高峰期是6~8月份,而牛双芽巴贝斯虫病发生高峰期为7~8月份,很显然,微小牛蜱的活动与耕牛发病的季节性密切有关。同时微小牛蜱在不同牛体表寄生的情况也有别,从而导致发病情况差异显著。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黄牛的微小牛蜱寄生率(88.98%)和寄生强度(30~1320只/头)明显高于肉用牛。
3.2 微小牛蜱寄生的选择性
陈天铎(1991)报道镰形扇头蜱仅寄生于水牛,而同群黄牛则仅有微小牛蜱寄生。吕文顺(1963)、刘忠灵(1988)对璃眼蜱、扇头蜱和革蜱的寄生部位曾做过详细报道,该研究同样发现微小牛蜱较多集中寄生于黄牛的乳房、后肢内侧和颈部位。则该次调查表明了微小牛蜱对不同宿主或同一宿主的不同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
该次调查唐河县大河屯乡的放牧区发现,牧地多有大小不等的水塘,雨季易形成内涝,易造成寄生虫病的感染。另外冬季舍饲所用牧草也有一部分来自放牧地,感染虫卵或幼虫的机会增加,因此今后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划区轮牧,定期驱虫灭蜱,以减少寄生虫感染,尤其是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机会和减轻双芽巴贝斯虫对牛只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体检查
每天从发病肉用牛或耕牛的耳静脉采血涂成薄片,每次2~3片,以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油镜检查虫体。每张血片观察500~1000个红细胞,观察虫体形态、大小、位置及染色质团等情况。
1.2 流行病学的调查
对大河屯乡2000~2002年肉用牛和耕牛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发病地点、同群牛头数、发病率以及疾病流行季节、发病牛来源、种类和年龄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疫区的肉用牛和耕牛进行血液染片检查,普查带虫情况。
1.3 传播媒介的调查
在发病较多的村子每月采集肉用牛或耕牛的硬蜱或扇头蜱,来鉴定种类,同时对牛体表的硬蜱感染情况和寄生部位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病原体
经过调查,试验点只有双芽巴贝斯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虫体以“一分为二”(成队出芽繁殖)的方式繁殖,在分裂过程中,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环形、圆形等,典型的形状为梨形,单个梨籽形虫体长达2.8~6.0μm,最常见的2个梨形虫体以其尖端成锐角相连,梨籽形虫体的长度通常都大于红细胞半径。用姬姆萨氏液染色后,虫体原生质呈浅蓝色,有一个染色质团块和由这个团块伸出的一条由染色颗粒构成的索状物,均染成暗红色。虫体一般都寄生在红细胞的中央范围内,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虫体中央淡染,形如空泡,染色质为两块团,位于虫体边缘。每个红细胞内虫体数目为1~2个,很少有3个以上的。红细胞感染率约为2%~15%。
2.2 流行病学
2.2.1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牛精神很差,食欲废绝或不振。体乏而常卧地不起,强行扶起后站立不稳,驱赶行走,摇晃几步后倒地不起,鼻镜湿润,结膜苍白,有的角膜有出血斑点,可视黏膜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快,角温高,体温常在40℃左右。此外,发现所有牛都寄生有大量的蜱。检验前一天死亡的2头1岁牛内脏,可见肺一侧有瘀血,波及1个肺叶,肝表面黄染,切开后切面黄如杏色,肝肿大,肝门淋巴结肿大,心外膜有散在的出血点,两侧相同。肝肿大、质脆,灰红色,被膜有出血斑点。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褐绿色。肾外膜有出血点,肾盂水肿,亦有出血点。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所检牛真胃都有大量环状出血溃疡斑,边缘隆起,中间凹陷。根据高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并黄染、脾异常肿大及真胃球状出血溃疡斑等病理变化,结合牛体寄生大量蜱,临床初步诊断为牛梨形虫病。
2.2.2 2000~2002年试验牛的发病情况 2000~2002年在试验点大河屯乡共发生巴贝斯虫病的试验牛为36头,死亡8头,其中,肉用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60%、0.00%,而耕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60%、1.60%。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点2000~2002年试验牛的发病情况
牛种类 同群牛头数(头) 发病数(头) 发病率(%) 死亡数(头) 死亡率(%)
肉用牛 500 3 0.60 0 0.00
耕牛 500 33 6.60 8 1.60
注:大部分病牛已经药物治疗。
2.2.3 发病牛的来源和发病年龄 对36头发病牛的调查发现,其中外地引进的牛和异地放牧的牛占有28头,占发病牛总数的77.78%,当地牛8头,仅占发病总数的22.22%,表明了外源耕牛易感性高、容易发病。发病年龄从0.5岁犊牛到7岁的成年牛都有,其中1岁以下的20头,占发病总数的55.56%;2~4岁的8头,占22.22%;5~6岁的2头,占5.60%;7岁的6头,占16.62%。由此可见,4岁以下的牛发病比例占绝大部分。
2.2.4 发病季节和带虫情况 据2000~2002年36例发病牛的调查,该病流行于5~9月份,7~8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各月份肉用牛和耕牛发病数和发病比例见表2。
表2 试验点牛发病的季节性
月份(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病牛数(头) 0 0 0 0 2 8 12 10 4 0 0 0
占总病牛比例(%) 0 0 0 0 5.6 22.22 33.33 28.35 11.20 0 0 0
对正常牛群中的500头肉用牛、500头耕牛进行了血涂片检查,查出10头带虫牛,占总检牛数的1%。
2.3 蜱的种类和牛体寄生情况
经过鉴定,寄生牛体蜱主要是微小牛蜱。对其中200头肉用牛和350头耕牛的微小牛蜱寄生情况做了专门统计,其中肉用牛25头被寄生,寄生率为12.5%,寄生强度为11~108只/头,而耕牛有311头被寄生,寄生率为88.08%,寄生强度为55~1230只/头。同时微小牛蜱在牛体内不同部位寄生比例也有所不同,其中乳房部占48.1%,后肢内侧为21.04%,颈部19.22%,前肢内侧为9.14%,其他部位仅占2.51%,这表明微小牛蜱对寄生宿主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
2.4 微小牛蜱的季节性消长
微小牛蜱最早于3月底出现,4月中旬后微小牛蜱逐渐增多,5月中旬后数目急剧增加,6~8月微小牛蜱达到高峰期,9月中旬后微小牛蜱大幅度减少,12月初消失。成蜱、若蜱4月上旬到11月下旬在牛体大量出现,幼蜱6~10月份在牛体出现。
3 讨论
3.1 肉用牛和耕牛的发病与蜱活动的关系
硬蜱是巴贝斯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尤其微小牛蜱是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传播者,虽然也发现了长角血蜱,但国内外还没有研究表明它也可以传播牛双芽巴贝斯虫病。通过调查表明,微小牛蜱在牛体寄生高峰期是6~8月份,而牛双芽巴贝斯虫病发生高峰期为7~8月份,很显然,微小牛蜱的活动与耕牛发病的季节性密切有关。同时微小牛蜱在不同牛体表寄生的情况也有别,从而导致发病情况差异显著。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黄牛的微小牛蜱寄生率(88.98%)和寄生强度(30~1320只/头)明显高于肉用牛。
3.2 微小牛蜱寄生的选择性
陈天铎(1991)报道镰形扇头蜱仅寄生于水牛,而同群黄牛则仅有微小牛蜱寄生。吕文顺(1963)、刘忠灵(1988)对璃眼蜱、扇头蜱和革蜱的寄生部位曾做过详细报道,该研究同样发现微小牛蜱较多集中寄生于黄牛的乳房、后肢内侧和颈部位。则该次调查表明了微小牛蜱对不同宿主或同一宿主的不同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
该次调查唐河县大河屯乡的放牧区发现,牧地多有大小不等的水塘,雨季易形成内涝,易造成寄生虫病的感染。另外冬季舍饲所用牧草也有一部分来自放牧地,感染虫卵或幼虫的机会增加,因此今后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划区轮牧,定期驱虫灭蜱,以减少寄生虫感染,尤其是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机会和减轻双芽巴贝斯虫对牛只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有关黄牛常见病防治
- 2.牛创伤性食道炎手术的疗法
- 3.肉牛皮蝇病的防治
- 4.牛、羊畜禽冬季管理注意
- 5.秋防牛趴窝风湿病
- 6.敦化地区黄牛气肿疽的防治与诊断
- 7.冬春牛虱防治
- 8.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的防治
- 9.犊牛硒缺乏症的防治
- 10.咋预防和治疗牛便秘
- 11.中西药治犊牛下痢
- 12.牛微量元素缺乏症的诊治
- 13.治疗牛尿素中毒的方法和体会
- 14.牛传染病炭疽诊断
- 15.香附子治牛病
- 16.牛瘤胃积食防治
- 17.肉牛结核病
- 18.肉牛外科病-关节炎(滑膜炎)
- 19.怎么治疗牛瘤胃膨胀
- 20.牛食道阻塞的诊治与预防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农民致富的领路人——张树
- 2.学会盘算致富路宽
- 3.肉牛养殖帮李洪仲创业致富
- 4.养菇户从牛粪里掏财富
- 5.刘宁:肉牛养殖发“牛”财
- 6.刘宁:肉牛养殖大发“牛”
- 7.放养牛犊富农家
- 8.养牛致富的王跃军
- 9.刘宁大发“牛”财
- 10.老佟养牛又倒牛 一年收入
- 11.养牛致富“女汉子”
- 12.科技养牛致富
- 13.大养肉牛带富全村
- 14.牛角店镇后王村王洪利平菇
- 15.吴作军:用小小蜗牛叩开创
- 16.打工没挣钱 养牛奔富路
- 17.孙连波带领村民走养牛致富
- 18.冯丽颖:养牛走上致富路
- 19.边志成:依靠科技养牛走上
- 20.cctv致富经:一头肉牛10万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