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泥鳅防病六要点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天然泥鳅减少,因此,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防治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做好泥鳅养殖的病害预防工作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1.饲养环境 养泥鳅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3.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4.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5.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6.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1.饲养环境 养泥鳅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3.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4.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5.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6.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浏览更多技术文章请点击左侧的导航条相关技术文章...
- 1.套养泥鳅池的改建
- 2.怎样在池塘里养泥鳅
- 3.泥鳅白身红环症防治
- 4.黄河高原鳅
- 5.泥鳅木箱养殖法
- 6.泥鳅苗种培育管理与投饵方式
- 7.庭院生态养泥鳅
- 8.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 泥鳅养殖业
- 9.泥鳅稻田精养技术介绍
- 10.穗唇须鳅
- 11.泥鳅的繁殖习性
- 12.无泥土饲养鳅
- 13.池塘养泥鳅管理技术
- 14.庭院养泥鳅的步骤
- 15.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 16.泥鳅的赤皮病有法治
- 17.泥鳅的干塘捕捉妙法
- 18.泥鳅人工繁殖及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
- 19.泥鳅常见病及防治
- 20.泥鳅苗种培育管理技术要点
更多案例...看看致富经验...
- 1.cctv致富经:游出国的泥鳅
- 2.兴业:千余农民用QQ做生意
- 3.cctv致富经:22岁小伙水中
- 4.回乡就业的启示--大学生
- 5."牛粪蘑菇"铺就
- 6.泥鳅游到国际市场
- 7.游出国的泥鳅
- 8.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