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瘤状菇症状介绍与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08-12-29  来源:
摘要:金针菇菌瘤大多数在第一茬菇采收后,第二茬菇未形成时出现。形成时从栽培袋内部出现菌瘤块,逐步长大,看上去小的如蚕豆,大的如鸡蛋。菌瘤表面呈细小根瘤状颗粒,每个颗粒表面光滑,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有单独一块,也有几块连在一起。前期较硬,后期一般在18℃以上
    金针菇菌瘤大多数在第一茬菇采收后,第二茬菇未形成时出现。形成时从栽培袋内部出现菌瘤块,逐步长大,看上去小的如蚕豆,大的如鸡蛋。菌瘤表面呈细小根瘤状颗粒,每个颗粒表面光滑,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有单独一块,也有几块连在一起。前期较硬,后期一般在18℃以上时开始慢慢腐烂。生长前期不易发现,中期露出培养基表面或把栽培袋胀起才能发现。形成瘤状菇的原因,主要是在装袋或运输等环节中操作不当,使一些栽培袋内部有空隙或裂缝。在空隙中培养基有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湿度,子实体原基就在栽培袋内部的空隙中形成。由于空隙中其他条件不能满足正常子实体的生长,迫使子实体原基在空隙中再生,越生越多、越大,就形成了菌瘤块。金针菇菌瘤在生产过程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和水分,而早期又不易被发现,中期生产速度又快,使栽培袋表面的健壮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并逐步萎缩。即使能长出几根金针菇。生长也非常缓慢,而且菇体瘦弱。出现菌瘤后,无法再长出正常的子实体。

  防治方法是:装袋时培养料装得要均匀,松紧一致;在运输、排放等工作中,要轻拿轻放、不要堆放,减少栽培袋的内部破裂;科学管理,及时转潮,促使子实体迅速生长发育。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