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与城建矛盾凸显 杭州271棵水杉遭枉死
目前杭城至少有1/3的新树木属于反季节种植个中症结,是植物生长规律与越来越快的城建矛盾
昨天上午,本报接到读者报料:杭州上塘河姚家坝一带有数百棵水杉死亡。这已经是近期本报接到的第8起类似报料了。来报料的都是一些爱护树木的读者,他们打进电话时忧心忡忡:树这样成批死掉实在太可惜了,一次两次是偶然,那么多的树在不同地点夭折,是不是该引起重视啊?
为何这些树会成批枯死?是“水土不服”还是“先天不足”?记者调查发现,反季节种植最可能是这些树木夭折的“元凶”,因为反季节种植导致树木生命力降低,进而容易枯死、淹死,这已逐渐成为城区树木死亡的重要原因,据业内人士估计,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目前杭城至少有1/3的新树木属于反季节种植。
轻轻一掰,树枝“啪”的断了
这次死亡的水杉树在上塘河姚家坝段,死亡的水杉10多米高,以两棵为段沿着运河方向纵向排开,一共有两百多米。记者随意挑一棵,用手一掰,树枝便断裂了,枝杈中间也已干枯。记者数了数,枯死的树有271棵。
刘梅是运河边的保洁员,刚上岗三个多月,她说:“我上班的时候它们就已经死掉了。”
死亡的水杉紧邻着浙江建华五金机电市场二区的围墙。市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发现水杉死亡的时间还要早:“今天夏天就开始死了,应该是枯死的。”
水杉属于河道景观树木,昨天河道建设指挥中心已经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查看,据河道建设指挥中心工程师马先生介绍,姚家坝段的水杉是去年9月份种的,目前还在养护期,指挥中心已经责成种植单位尽快重新栽种。对于树木死亡的原因,马工表示尚无法查清,但可能与反季节种植有关,因为按照自然规律,冬季栽树是最合适的。
6月至今,城区树木死亡频发
仅仅从本报96068热线平台记录的读者报料信息查询,就可以发现,自今年6月份入夏至今,杭州城区树木遭殃事件频发,大批树木死亡。6月15日,三十棵香樟树无故被砍;7月13日,近千棵香樟树、冬青树被淹死;7月26日,几百棵银杏树被淹,近150棵树已经淹死;7月28日,百棵奥运树之称的“鹅掌楸”枯死了等等,短短数月,仅本报选择报道过的就有8起之多(详见本版图)。
以7月13日为例,善贤路边近千棵小树悄无声息地被淹死了,小树林只剩下成片的褐色树干和树枝。绿化办的工作人员说:“由于这块地方还有其他工程在施工,不能确定到底归哪里负责,要等实地查看后才能确定。”但等你查到结果,树还能活几棵?
林业专家:反季节种植害死树
据了解,凡是纳入正常养护范围的树木很少有死亡,而实际死亡树木大半是工程上的树木。市园林局绿化处负责日常养护的樊处长说:“全市有市区两级绿化单位负责城区树木养护,所有经费也都是市区财政拨付,从日常检查到综合考评都很严格,这其中要排除灾害天气、病虫害等人所不能控制的原因。”
事实上,园文局只是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只负责监管和方案审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实行的是“业主负责制”,即工地建设主体是谁,此地的绿化就由谁来招标,所以不同地块有不同的“业主”。
绿化处负责工程的冯处长告诉记者,绿化地一般是一年验收合格后方付款,成活率达到90%才算合格。
据了解,同比山区和农村,城市植树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研究员朱锦茹说,除了城市污染多、环境恶劣和城市寸土寸金,种树的穴洞小树木根系无法呼吸之外,反季节种树,是城区树木死亡率高的根源。
“从理论上讲,我们是不提倡反季节种树的,因为反季节种树违背了自然生长规律,树木的水分蒸发大、养分消耗多,一旦养护不到位很容易死亡。最好选在冬季植树。”
而对于市民普遍以植树节而推出春天最适合种树的理解,朱锦茹解释说,3月12日是兼顾全国来定的,是采用了中原地区的最佳植树期,但对江浙地区的大多树木而言,还是选择冬季较为适合。
市民叹息:树木频频“枉死”,亏的是谁家的钱
记者在树死现场采访的时候,不只一次听到旁边居民的困惑和无奈:这些树死了,亏的也是白花花的银子,怎么就那么不珍惜绿化资源呢。
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姚家坝段271棵水杉的种植单位——浙江天地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先生。他说,死掉的水杉每棵的价钱在100元左右,这个价钱并不包括后期的养护和管理费用。记者想进一步了解树木死亡的损失,徐经理以商业秘密为由,不愿透露太多。
据了解,虽然所有的绿化施工都是一年之后根据成活率付款,但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反季节种植,一旦树木死亡,绿化公司顶多是少赚点,不少情况下是政府要为此买单。为此,记者辗转联系了杭州市某园林公司的总经理姚军(应要求化名)。他告诉记者,中标之前大家不认识,中标后就是“自己人”了,建设单位要进度、要美观,我们要利益,说到底都在一条船上,万一有损失,当然不会全部由我们单方面买单。
不过,姚军也坦言,建设单位要求跨越季节种植,出价也必须得高,否则绿化公司不会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对于树死亏的是谁家的钱,姚军笑了笑说,赔本的生意,绿化公司不会做,而建设单位中不少是靠政府拨的款,对于一些大工程来说,绿化只是小钱。
应对之策:少用裸根苗多用“容器苗”
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杭城至少有1/3的新树木属于反季节种植。有时候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反季节种植无法避免。
“虽然现在我们反季节种植的技术日趋成熟,但终归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如果非要不可,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使用裸根苗,选择容器苗。”专家说,过去庭园苗木大都采用落地栽培方式,贩卖移植时须施行断根及修截地上部分枝叶等工作,有时因土球挖取大小不当或是移植季节不合适,植株易受伤害,定植后在树形品质及工程验收上往往受到严重影响。容器苗是指在装有营养土的容器中培育苗木,苗的根系在容器内形成,造林时苗木带着完整的根团栽入造林地,所用的营养土是经过认真选择和配制的,符合苗木生长发育需要。
“同比从山上挖来的裸根苗,这种苗可以保证根系不受伤害,存活率高,但它的成本也高,特别是在后期的保养上,有时候需要生根粉,甚至还得给树木输液,这些都需要成本的提高。现实中,城市植树都是通过招标进行,用了最低的价格,施工单位当然要尽量降低成本,也只能给一些特别珍贵的树种优惠待遇了。”
记者从某园林公司了解到,容器苗价格至少比裸根苗高出40%。反季节移种的养护成本又要比正常移植高出10%。这样算下来,反季节种植的树,就算是存活下来,养护成本也要比普通树木高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