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棉花栽培技术体系

发布时间:2012-12-14  来源:中国农业网
摘要:各植棉地区由于生态与生产条件的不同,棉花栽培技术体系各异,从主要的种植形式与配套措施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其中,密度与气候因素密切,且制约其它栽培技术措施,因此,可作为技术体系的标示特征。 高密型:以美国、俄罗斯中亚国家、北非埃及和中国的新疆为代表,

    各植棉地区由于生态与生产条件的不同,棉花栽培技术体系各异,从主要的种植形式与配套措施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其中,密度与气候因素密切,且制约其它栽培技术措施,因此,可作为技术体系的标示特征。

    高密型:以美国、俄罗斯中亚国家、北非埃及和中国的新疆为代表,播种密度在12万株·hm-2以上。这些植棉区无霜期较短,依靠大群体争取较多的结铃。

    低密型:以印度陆地棉区、中国的长江流域和华南棉区为代表,播种密度只有3万株·hm-2左右。这些植棉区无霜期长或没有霜冻,水肥条件好,利用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果枝留到20个以上,依靠大个体争取较多的成铃。由于“稀植大棵“,整枝要求不严格。

    中密型:包括南亚的巴基斯坦、西非喀麦隆和马里等,以中国的华北棉区最为典型,一般密度在5万~9万株·hm-2。这些地区,无霜期中等,降雨分布年度间变异大,人力资源丰富;以拉长生育期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为目的,管理上精耕细作,多次追施氮肥,整枝严格(所谓“五步整枝法“)。特点是棉花结铃时期变幅大,并以人工控制株型。河北植棉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1 古代植棉技术河北植棉始于唐代、倡于明代、盛于清后,棉花栽培技术体系在清初已基本形成。清乾隆年间方观承棉花图及文对棉农植棉技术有系统的总结,其中栽培技术有六个方面:(1)种子处理(布种),晒种(种选青黑核,冬月收而曝之),选种(淘取坚实者)和柴灰拌种(沃以沸汤,候其冷,和以柴灰);(2)耕作,犁翻作畦(种之以夹沙之土,秋后春中,频犁取细,列作沟塍),灌溉(种棉必先凿井,一井可灌四十亩),耘锄(一月三耘,七耘而花繁茸细);(3)播种,深播(种欲深,复土欲实--此法适于旱地保苗),播期(谷雨前者为早棉,过谷雨为晚棉);(4)疏定苗,留苗密度古法约3万株·hm-2,新法7.5万株·hm-2;(5)打尖,苗高一、二尺打顶尖,分枝尺半去尖,并说明其防止互相遮蔽的效果(勿令交揉,则花繁而实厚),时间应在三伏;(6)采摘,吐絮后随时采摘,晒干以便存贮,价格不同区分白黄棉花。可见,河北省在十八世纪已经形成系统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属中密类型。2 精耕细作阶段20世纪后随着陆地棉的引进,现代植棉手段引入并形成配套技术,主要体现在良种场建设、病虫防治和化肥施用。50年代由于棉花受到广泛重视,生理研究的初步结果与劳模和植棉能手的经验相结合,将认为有益的措施极度发挥,棉花成为技术、劳力最密集的大田栽培作物。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