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南阳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南阳棉区种植抗虫棉面积已占植棉面积的90%以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棉田的原有生态,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2003~2004年南阳棉花黄(红)叶枯病发生严重,已成为植棉生产中的障碍因素,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1病害症状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
    南阳棉区种植抗虫棉面积已占植棉面积的90%以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棉田的原有生态,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2003~2004年南阳棉花黄(红)叶枯病发生严重,已成为植棉生产中的障碍因素,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1 病害症状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棉花红叶枯病或棉花凋枯病,是棉花主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每年南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但在抗虫棉种植区呈逐年加重趋势。

    该病一般蕾期始发,花期普发,铃期盛发,吐絮期成片死亡。主要是从主茎的顶端或果枝的枝梢开始发病,棉花生育中期,棉株感病后,病叶自下而上,从外向内发展,受害叶片叶脉仍保持绿色,叶肉退绿,叶脉间产生黄色斑块,叶质增厚发脆,部分或全部叶缘变成黄褐色,逐渐向叶片中间发展,即为黄叶枯型;其症状很象黄萎病,但剖视茎秆,维管束不变色,棉花生长后期,叶片发病也是黄色,以后叶片上散生红点,红点逐渐扩大至全叶变红,叶脉仍为绿色,即为红叶枯型。病害发生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脱落,茎秆顶端呈干焦状。病株后期;病叶多混生轮纹斑病和褐斑病,促使病株焦枯死亡,有时病株不立即死仍能生出一些赘芽。发病早且重的棉田呈烧焦、干枯、光秆状,产量损失严重。

    2 发病条件

    据资料报道和大田试验调查,该病由多种外界生物因素综合引起,发生轻重则主要与水、肥、土、气候条件和耕作栽培制度及管理措施密切相关。

    2.1 与土壤含水量及气候的关系。前期雨水多,棉花地上部生长快,株型大,但根系浅吸收能力差时发病重。7~8月份连续干旱、不及时浇水,造成耕作层缺水,影响养分的吸收时发病重。久旱后遇大雨骤晴,棉株蒸腾作用剧增,又由于土壤水量过多,影响根系吸收,地下养分不能进入植株,地上有机养料不能合成,造成棉株生理失调时发病重。

    2.2 与施肥的关系。底肥施有机肥(土肥)和适时合理追肥,特别是施花铃肥的棉田发病轻或不发病。连年单施化肥尤其氮肥过多,缺钾的棉田发病重。

    2.3 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砂性土壤或耕作层浅的薄土壤发病重。

    2.4 与耕作栽培制度的关系。翻耕过深或过浅发病均重;连作田,肥力下降,又不施有机肥的田发病重;管理粗放,又大水漫灌的田发病重。

    2.5 与棉花品种的关系。晚熟品种发病轻或不发病,早熟品种由于结铃集中,又不能及时供应水肥时发病重。早熟品种早播比晚播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3.1 精耕细作,平整土地,使其宜排宜灌。用地养地相结合,增强保水,保肥能力,老棉区提倡种植绿肥,掩青,提高土壤内放线菌数量,增强土壤肥力,有条件棉区还可2年一次轮换倒茬。

    3.2 合理施肥,重视基肥。氮、磷、钾合理配比(1∶0.7∶1),增施农家肥作底肥,磷钾肥及土肥作基肥,氮肥(尿素)作追肥。追肥应按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生理需求施用,一般情况下,抗虫棉多为中、早熟品种,苗期应轻施,蕾期酌施,花铃期要早施重施,盖顶肥可改为叶面喷施(三个生育阶段的追施比例应为1∶2∶3)。另外,可在病害初发(现蕾期)每亩加施5~8kg氯化钾,盖顶肥也可加喷速效钾,于8月上中旬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1%尿素液2~3次,对防止后期早衰,尤其减轻红叶茎枯病的发生效果明显。

    3.3 化学调控,水肥同步。棉田要开沟起垄,能排能灌,不使棉田积水和缺水。充分利用化控对营养生长抑制和对生殖发育促进的双重效应,化控与水肥同步。一般棉田每亩追尿素15~20kg,灌水45立方米左右,下促上控,促控结合。

    3.4 早熟品种适当晚播避开病害的易发期。

    3.5 当病害初发时,要及时喷洒棉花生长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氮、钾、镁、锰、锌、铁、硼等)和生长剂。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