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铃病是一种多病源引起的复合性病害,常表现为烂铃,既影响棉花产量,又影响棉花品质。烂铃所致的损失达总产量的10%以上。河南省棉田铃病常见的有铃疫病、炭疽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等。多发生在八月中、下旬多雨年份,特别遇连日阴雨高温高湿时发病较重。
一、铃病症状
铃疫病:此病多发生在棉株下部的成铃,从铃基部、铃缝或铃尖部位先发病,开始出现深青色水渍状,逐渐发展到全铃,变为青褐色,最后成为黑色油光状不规则病斑,边缘颜色渐浅,有病部位与健康部位界限不明显。如环境条件适宜,发病3―5天,整个铃面变为油光青褐色或黑色,以后铃面生出一薄层霜霉状物,棉铃变黑腐烂或成为僵瓣。发病晚的只铃壳变黑,对棉絮影响较小。
炭疽病:初期多在铃尖附近发生暗红色小点,逐渐扩大成褐色圆形斑,边缘呈紫红色,稍有突起,中间凹陷。气候潮湿时,病斑中间产生红褐色黏性物质。严重时病铃停止生长,腐烂或成僵瓣。病轻的早吐絮,棉絮为褐色。
红腐病:病斑多从棉铃基部、铃尖或铃缝处发生,初期呈暗绿水浸状,后扩展到全铃,引起黑色腐烂,表面生粉色或粉红色霉层。
红粉病:其症状与红腐病相似,不同的是红粉病霉层较厚,呈红粉松散的绒状物,潮湿时霉层变粉白色;而红腐病的霉层较薄而紧密。
黑果病:受害棉铃开始变为淡褐色,全铃发软,后期铃面生出突起小点,初显白色,后发展成黑色。为害严重的棉铃,铃壳僵硬,布满一层灰黑色霉层,成为煤烟状黑果,常不脱落,僵硬于果枝上,内部纤维成为灰黑色硬结,不能开裂。
二、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①实行间套作。实行棉粮、棉薯、棉萝卜等多种形式的间套作,增加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创造有利于棉花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又能增加收益。②合理施肥。避免过多、过晚施用氮肥,增加磷、钾肥施用量。氮、磷、钾配比以1:0.4:0.8为宜。多施农家肥。③合理灌、排水。切忌大水漫灌,以细流沟灌为好。雨后要及时排水,减少田间湿度。④精细整枝。及时整枝、打老叶、拔空株,增加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打下的枝叶带到田外埋掉。⑤摘收病铃。对已发病的棉铃及时摘收。发病的棉铃龄期都在40天以上,内部纤维已长成,若不摘,病害继续发展就烂掉而且迅速传染,摘后还能挽回一定产量。摘下的病铃可先用1%的乙烯利药液浸醮后再晾晒。
化学防治:一般开花后30天的棉铃开始发病。当棉田下部有部分青铃时,要及时喷洒80%代森锰锌、58%甲霜灵锰锌、甲霜灵福美双或敌唑酮等药剂来保护棉铃。在发病初期喷药,也能控制病情发展。在喷药时加入27%的高脂膜,可在棉铃表面形成一层膜,防止病菌侵入,也防雨水冲刷,保护作用更好。
棉花常见铃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棉花铃病是一种多病源引起的复合性病害,常表现为烂铃,既影响棉花产量,又影响棉花品质。烂铃所致的损失达总产量的10%以上。河南省棉田铃病常见的有铃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