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鹿

李艳梅:养殖梅花鹿 带领乡亲致富

时间:2009-04-24 11:55  来源:大农网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走到白山市六道江镇江沿村十八面井沟的沟头,就听到阵阵哟哟的鹿鸣声,再走近些,就看见一个三十多岁年轻妇女在风风火火的忙碌着,她就是鹿场的主人李艳梅。
         走到白山市六道江镇江沿村十八面井沟的沟头,就听到阵阵哟哟的鹿鸣声,再走近些,就看见一个三十多岁年轻妇女在风风火火的忙碌着,她就是鹿场的主人李艳梅。 

         2004年,在市里开缝纫店的李艳梅返乡过春节,了解到姐妹们想致富,但是没有好的门路,不敢贸然去干,过的都很清贫。姐妹们的想法深深触动了李艳梅,她想,自己在外做工收入虽说可观,但开缝纫店是技术活,姐妹们不可能都干,自己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好项目,带领姐妹们共同致富呢? 

         春节后她找到镇妇联,了解适合的致富项目,通过多方查找资料,认为江沿村的气候条件适合养鹿。经过几天认真的考虑后,李艳梅把这一想法跟丈夫提了出来,满心以为能得到身为江沿村村主任丈夫的支持,不料丈夫却是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自家小店生意很好,一年不少赚,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可李艳梅打定主意,任丈夫怎么劝阻也要干。李艳梅想要得到家里人的支持,硬拉着丈夫上了趟双阳,去看人家已成规模的养鹿场。从双阳回来,丈夫的态度变了,不仅支持她养鹿,还多方为李艳梅筹措资金。2004年5月,先修建鹿舍,没钱雇用工人,夫妻俩就自己动手,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占地1,500平方米的鹿舍建好了。接着,她又带着全部积蓄到双阳购买了15头梅花鹿,李艳梅的养鹿场算是正式成立了。 

         看花容易绣花难,鹿买回来了,养殖是难题,养好鹿更难。她不论白天黑夜,风里雨里认真观察鹿的生活习性,从饲料的配比,喂养时间的确定,到防疫药物的选用,饲养管理的技巧,边干边学边积累着。2005年6月9日,对李艳梅来说,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日子,鹿场的第一茬鹿茸刚采割下来就被代理商包购一空。可李艳梅的高兴劲还没过,8月两头鹿难产,有一头小鹿生下来就死了,造成几千元的损失。面对这一惨痛教训,李艳梅认识到,发展养鹿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光凭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镇妇联及时帮她联系到鹿乡双阳免费学习的机会。学习期间,她虚心向专家请教,每天总是第一个到鹿场,最后一个离开,每个问题都认真的记在笔记本上,两个月的学习,使李艳梅有了很大进步,积累了一套较完整的养殖经验,并且对鹿的一些常见病能作出准确判断和初步治疗。06年3月,鹿场顺产8只仔鹿,收了 10个鹿胎。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小生灵活泼可爱的样子,李艳梅激动得泪水顺脸流下来。经过3年的精心饲养,李艳梅的鹿场存栏达到45头,年收入达4万余元。 

         李艳梅成功了,渴求她帮助养鹿的人越来越多,她倾尽所知一项一项的解答。但养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技含量比较高,为了帮助乡亲们提高效益,在镇妇联的组织下,李艳梅对全镇养鹿户和有养鹿意向的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养殖水平。当李艳梅看到有的姐妹想养鹿但是资金不足,她就鼓励她们先养一两头或两三头,没有鹿舍就放在她的鹿圈里养。现在,在她家圈养的鹿已达到二十头,不仅降低了乡亲们的养鹿风险,也为姐妹们增加了收入。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又建起了三家鹿场,江沿村的梅花鹿越来越多了。 

         李艳梅见有的姐妹养殖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产品卖不出去,热心的她又在村里成立养鹿协会,把零散的养殖户集中起来,统一技术、统一饲养方法、统一割茸、统一销售。 

         成功的李艳梅没有止步,她说,她要继续扩大规模,带领大家一起养鹿,等到江沿村的鹿达到2000头,她就办一个鹿产品加工厂,开一个鹿园,从观赏到食用到产品深加工,把江沿村变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鹿村,让大家都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