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宁陵酥梨“成名”路:从傍名牌到创名牌

时间:2009-10-26 14:1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3年前,当安徽砀山梨的产量无法满足出口量要到其他梨产区补足差量时,宁陵梨却因滞销甚至面临着腐烂的命运,无奈只得沦落到一度要傍着“砀山梨”的牌子贱卖才有些许销路的尴尬境地。

  ●河南省宁陵县已有600多年栽梨历史,宁陵梨在明孝宗年间曾被列为皇宫上等贡品。

 

  ●3年前,当安徽砀山梨的产量无法满足出口量要到其他梨产区补足差量时,宁陵梨却因滞销甚至面临着腐烂的命运,无奈只得沦落到一度要傍着“砀山梨”的牌子贱卖才有些许销路的尴尬境地。

  ●如今,在宁陵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不仅摆脱了多年来傍名牌的尴尬,而且宁陵梨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并采取以质量取胜等一系列战略来谋求更大发展——

 

资料图片

  ■河南记者站 姜懿珊 赵濡琳报道

  尴尬:“傍名牌的日子不好过”

  10月11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来到河南宁陵县石桥乡刘花桥村,60多岁的王老汉是该村资深梨农,种了一辈子梨,对这些年种梨售梨情况的变化颇有感触。据王老汉介绍,刘花桥村家家户户都以种梨为生,以前梨树品种不好加上虫害,产量很低。后来,梨的产量增加了,品种也改良了,但却因为没有名气,仍然很难卖到外地,梨农们只好把它们装到印着“砀山梨”的纸箱中,充当“安徽砀山梨”卖。

  谈及几年前的情况,宁陵县长李东升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全国砀山梨最出名,有资料显示砀山梨也源于宁陵,但当时我们的梨却要装在砀山梨的箱子才能卖出去一些……有段时间,宁陵酥梨1毛钱一斤都卖不掉,很多都烂在地里了,有些果农甚至砍掉了果树。”

 

  出路:“咱也有了自己的品牌”

  李东升说,宁陵县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后发现,“祸根”在于宁陵酥梨没有自己能叫得响的牌子,“用品牌效应来带动酥梨产业发展是当务之急”。

  于是,宁陵县政府先后带头注册了“金顶”牌和“知德福”牌酥梨商标,并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商标标识、统一产地名称,全力实施起了品牌战略。同时,从品牌文化入手,开始挖掘酥梨文化内涵,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借鉴四川绵竹梨花节、老河口梨花湖、苍溪梨花节等的经验,在2003年就开始举办梨花节,试图借此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据介绍,梨花节的举办收效显着,当年酥梨销量就明显好转,外地的客商都知道宁陵有梨了,而且质量还不错,开始纷纷从各地慕名而来订货,收价立即从1毛多一斤涨到了3毛多,宁陵县的梨农们逐渐开始转亏为盈,开始尝到了种梨的甜头,也提高了干劲儿。

  梨花节是一个好的开始,不仅给梨的销售带来了直接效益,同时还带动了梨区周边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后,宁陵县政府趁热打铁,除了每年坚持举办梨花节外,自2007年起又增办了酥梨采摘节,使春华秋实相照应,打造出比较完整的梨文化。

  “今年,梨区又实现了与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华豫之门》栏目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酥梨品牌的影响力,很快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宁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晓彦说,现在宁陵酥梨品牌已被再度叫响,酥梨的收购价格已上升到现在的每市斤0.8元,为全县梨农增收1000多万元。

  抗衡:“量上比不过砀山梨,咱以质取胜”

  “人家知道了咱的梨,但咱不能只满足于此,得让这个牌子继续发展壮大,得有让人家信得过的质量,不能做一篮子买卖。”李东升说,与砀山梨相比,宁陵梨的品牌发展时间短,从名气和规模上都没有优势,若想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客商,只有找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能靠继续提高质量。“为了保证梨的质量,梨区开始进一步改良种植和储存技术,这样既是对客商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毕竟梨好了价会更高啊”。

  据了解,为了巩固刚刚创立的新品牌,宁陵县更加注重农业技术开发创新,先后聘请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研究员和省级以上的有关专家学者,并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联合成立研究所,开发优质酥梨生产技术,帮助梨农制定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同时引进了6 个优质高产梨新品种,对部分酥梨进行高接换优。目前,该县5万余亩酥梨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酥梨优种率已达到90%以上。

  “技术上改进对俺的帮助可不小,施肥、除虫害啥的,县里都给支持,自己都不用咋操心。坏果子少了,好果子质量更好了,亩产也高了。”梨农张忠臣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特别是冷窖储藏技术的实惠最大,不再担心梨不好放了。今年秋天的梨能保存到来年开春,到时候再拿出来更好卖,价钱比现在高多了。”

 

  发展:产业链条=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

  随着销路的进一步拓宽,酥梨销售中介组织逐渐兴盛起来。宁陵县兴书酥梨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魏兴书说,他的合作社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的酥梨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会员150多户,农民经纪人60多人,年销售酥梨达2000万公斤,销售额达到2800多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

  如今,宁陵县共有5家酥梨专业合作社和134个村级协会,会员达2000多户,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为促进酥梨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实现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完善和拉长产业链,延伸梨区上下游产业,宁陵县政府一方面,着力建设万亩梨园旅游区,打造更成熟的生态旅游业;另一方面,借助近两年刚积攒的名气来引资招商,通过进一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郁结:期待宁陵梨海外销售市场“破冰”

  “现在我们的名气比以前大了,坐地不动就有客商上门收购,仅来自外省的大客商就有几十个,本省的小客商就更难以计算了。” 刚从农副产品交易会上回来的魏兴书如是说:“这也仅仅算是刚打开销路,销量与砀山梨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宁陵人一直盼望能像安徽砀山人一样,把梨也送出国门去,让世界人民品一品咱宁陵的梨。”魏兴书说。

  宁陵县农业局酥梨办郭超峰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目前出口环节流通不畅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县政府在这方面有政策的支持,但也只是引领和指导作用,至于能不能出口还得由市场决定。现在梨农已自发组织了专业合作社,政府在积极引导合作社与市场直接接轨,与外商直接沟通。至于能不能留住外商,在市场经济下肯定不是政府说了算,还得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现在宁陵梨已经有了较好的质量,但与以大量出口的某些优质梨相比,在名气的被认可度上还远远不够。”

  魏兴书说:“像我前几天去参加全国中西部农副产品交易会,路费和租展位还得自己掏钱。也不图啥,就为咱的梨能尽早走出国门。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