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甲鱼产业逐渐萎缩
海南省由于其独有的气候环境条件,而一直被水产养殖业者看好,海淡水养殖业这几年发展迅猛,但甲鱼行业却逐渐走向萎缩。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海南省的甲鱼产量有2808吨,到了2006年只有1439吨,约为高峰期产量的一半,其中文昌591吨、省农垦系统372吨、海口268吨。
虽然现在岛内的甲鱼产量只有广东顺德的1/8,不过在今年整个行业大旺的背景下,仍有一些东西值得了解和关注。
苗种供应紧张的原因
海南合昌水产科研有限公司当前是岛内最大的一家甲鱼苗种生产企业,董事长张和忠告诉记者,今年该场的台湾甲鱼蛋产量约600万个,比去年减少较大。现在海南当地的甲鱼苗报价为2.5-2.6元/只,甲鱼蛋2.1元/个,不过已经没有批量的货物供应。
谈到为何今年甲鱼蛋的产量会这么少?张和忠认为主要是母甲鱼死亡太多,直接影响了亲本数量。
“特别是农历5-6月份,持续的高温天气期间,水质的变化很大,大量刚开始产卵的母甲鱼由于体形较小,在交配过程中受伤,直接导致细菌感染死亡。”张和忠说到,“另外,由于一直以来在亲鱼培养过程中,营养搭配的失衡,内服抗生素随意添加,也使得母甲鱼产生抗药性,体质恶化,刚产卵的过程中,难以抵挡病害的侵扰,出现大量死亡。”
据了解,整个岛内的甲鱼繁育场,由此而导致的母甲鱼非正常死亡占到两到三成,有的甚至更高。虽然有的母甲鱼可以产卵5-6年,但对于一个甲鱼繁育场来说,淘汰老甲鱼、补充新甲鱼一直是个循环不断的过程,一旦某些环节断裂,要恢复到原有的生产规模需要时间。
“如果这一行好做的话,现在岛内就不会只剩下一两家场。”张和忠感慨地说到。
该场现有十多万只母甲鱼,今年产卵的高峰期一天只能收获5万个甲鱼蛋,而前几年,5000个母甲鱼一天就能产6万个甲鱼蛋。海南凭借其气候条件优势,母甲鱼(台湾种)一年可以产卵7次,而湖南的中华鳖只能产卵3次。
据介绍,海南甲鱼养殖的特点比较明显,商品甲鱼养殖一般都在7、8月份投苗,养殖周期在1年到1年3个月,来年的元旦前全部卖完。由于商品鱼全程都是采用粉料喂食,所以不能越冬,否则死亡率相当高。而亲鱼养殖都是采用粉料添加到鲜杂鱼中调配投喂,比例在5%-10%左右,同时在高温天气内服一些保肝药物,伴以中草药调配,因而在冬季到来之时,能够顺利度过。
明年甲鱼行情看好
合昌公司这两年已经不再孵苗销售,而是根据大陆市场的需要,以及当地不太好的经营氛围,转而专门从事甲鱼蛋的销售。
据介绍,以前文昌市谭牛镇是当地甲鱼养殖的集中地之一,主要都是一些养殖量在1-2万个甲鱼苗、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平均每年都需要300万只甲鱼苗,高峰期时,可以达到500-600万只的养殖量。但由于长期在甲鱼苗交易过程中表现的不诚信,伤害了与苗商之间的感情,同时由于自身养殖技术的欠缺,养殖存活率只有40%-50%,使得今年这个甲鱼大旺之年,投苗量反而出现大幅减少,不及往年的三成。
“今年我场生产的甲鱼蛋几乎全部卖给了广东顺德、中山以及浙江杭州等地的流通商和养殖户,市场供不应求。也不是不卖给当地养殖户,而是他们需要甲鱼苗,而我只卖甲鱼蛋。”张和忠说。
杭州、顺德等地的甲鱼养殖户,由于管理技术较好,一般都是自己通过流通商进蛋孵苗来养殖。如果在孵化过程中“花蛋”(不能正常孵化的甲鱼蛋)太多,必然会造成出苗量减少,于是就向流通商压价,10万个蛋算9万、8万,挫伤了彼此间的积极关系,这也使得流通商今年不愿大量进苗。
据了解,甲鱼蛋流通商卖一箱甲鱼蛋有300个,质量差时会有10%-15%的“花蛋”,导致流通商每个甲鱼蛋只有3-5分钱的利润,搞不好还要亏本。当然,一些养殖户后面的生产情况也受到影响,错过了投苗季节,使得投苗量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