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陇南山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尤宜植桑,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实地考查调研后一致认为,成县是我国西部十分理想的优质蚕茧产区之一,生产的优质蚕茧因茧层厚,茧形大,解舒好,茧丝长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各地客商青睐,产品远销江、浙、川、陕诸省。
蚕桑是成县极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多年来,该县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企业自主、农民自愿、科技配套”的原则,按照加快园区建设,适度规模经营,创建新型体制,实施品牌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延伸产业链条,进行综合开发的工作思路,在“东桑西移”、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发展过程中,采取“公司+农户”、“协会+支部”和“订单蚕业”的运行机制,将植桑、建棚、小蚕共育、技术指导、药具销售、购销服务等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大力推广“3+1”和“511”植桑养蚕新模式,已成功实现了蚕桑产业由传统农业向产业化之路的转轨,其规划布局渐趋合理,运行机制日益完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蚕农收入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日益显现。现蚕桑业在成县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成县出现了许多蚕桑专业村,如红川镇韩庄村,全村共有桑园1170亩,其中密植丰产桑园940亩,四边桑230亩,植桑养蚕户176户,修建“3+1”养蚕大棚48座,专用蚕室共82个。2006年韩庄蚕桑生态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共养蚕600张,产鲜茧2.4万公斤,茧款收入已达26.6万多元,户均收入1560多元,蚕桑产业已真正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产业,使农民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增加了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同时也为全村的经济增长培植了后续财源,真正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举的预期效果。
随着该县“东桑西移”10万亩优质蚕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和新植桑园陆续进入盛产期,全县饲养量和蚕农收入必将稳步上升,蚕桑产业的发展如同在广袤的成州大地上建起了一座绿色的家庭工厂,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日渐显现,必将为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