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又称蛐蟮、地龙。据分析,蚯蚓干物质中含蛋白质60%,粗脂肪8%,碳水化合物14%。鲜活蚯蚓是幼蟹、成蟹的高蛋白饵料,蚯蚓干制粉又是配制河蟹配合饲料的高蛋白原料。养殖蚯蚓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解决河蟹优质饵料不足的问题。
蚯蚓是一种夜行性变温动物,喜静、喜温、喜湿、喜暗、喜空气,怕光、怕震。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12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蚯蚓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生活在相对湿度60%~70%、pH为6.7~7.5的土壤中,活动的温度范围是5~30℃,0~5℃休眠,32℃停止生长,40℃以上死亡,最佳温度为15~25℃。环境不相适应时,蚯蚓会爬出逃走。蚯蚓异体交配,一般4~6月龄性成熟,一年可产卵3~4次,寿命为1~3年。目前,可供养殖的蚯蚓良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赤子夏胜蚓(又称红蚯蚓),也可用野生蚯蚓培育。优良品种大平二号的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有定居性,耐高密度养殖,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鲜蚯蚓,蚯蚓粪产量高。
人工养殖蚯蚓投喂的饲料以粪料占60%、草料占40%左右的粪草混合饲料为最好,将粪与草混合起来制成蚯蚓混合饲料,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投喂。据有关蚯蚓养殖资料介绍,饵料一定要完全发酵腐熟才能投喂。但据多年实践,采用腐熟饲料作基料,用新鲜牛粪、猪粪直接饲养投喂效果非常好。其优点是省工,省时,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推广应用。关键是基础料要彻底发酵,湿度60%~80%,不可过干或过湿。
蚯蚓养殖方式大体可分为盆养、箱养、砖池养殖和架式养殖等。最经济且实用的为露天堆肥养殖法,可在一切空闲地,把饵料堆成宽1.5米、高15~25厘米、长度不限,放入种蚓,上面盖好稻草,以遮光保温。一年可生产8~10个月,每平方米可产蚯蚓5~8千克。冬季加厚饵料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杂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春秋季节,养殖床一般3~5天浇1次水。冬季基本不浇水,夏季要防大雨冲刷。小面积养殖时,下雨用塑料布盖一下即可。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5~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方便分离蚯蚓。
采收的方法除应用收集野生蚯蚓的方法外,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是在水泥地面上或者在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用阳光或强灯光直接照,将混有蚯蚓的饵料逐层扒开,直到堆底蚯蚓成团。一人一天可采收50千克左右。此外还可应用干燥迫驱法,即在收取前对旧料停止洒水,使之比较干燥,然后将旧料堆集在中央,在两侧堆放少量适宜湿度的新料,约经2天后蚯蚓都进入新料中,取走旧料,在新料中捕捉。
新鲜活蚯蚓可用刀切断后投喂河蟹。若产量较大,还可以将蚯蚓晒干储备起来,制成干粉拌在其他饲料中投喂,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