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啄癖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06-11-21 来源:
摘要:鸡啄癖也称异食癖或异嗜癖,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鸡均可发生,肉鸡更为严重,尤其是幼鸡。 一、鸡啄癣的几种表现形式 1.啄肛癖雏鸡与产蛋母鸡发生率较高。由于雏鸡患白痢病,肛门周围粘满稀粪或糊肛,其他鸡啄食患鸡肛门,或蛋鸡发生输卵管脱出、脱肛,其他鸡好奇争相
鸡啄癖也称异食癖或异嗜癖,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鸡均可发生,肉鸡更为严重,尤其是幼鸡。
一、鸡啄癣的几种表现形式
1.啄肛癖 雏鸡与产蛋母鸡发生率较高。由于雏鸡患白痢病,肛门周围粘满稀粪或糊肛,其他鸡啄食患鸡肛门,或蛋鸡发生输卵管脱出、脱肛,其他鸡好奇争相啄食。被啄鸡疼痛惊恐逃脱,而啄食鸡紧追不放,导致鸡群骚动,相互争啄肛门伤口,严重的将直肠拖出,造成全群暴发啄肛现象。
2.啄羽癖 常发生在幼鸡的换羽期,产蛋母鸡的盛产期与当年高产的新母鸡。一般是由于营养缺乏,特别是钙、硫和维生素B12不足。表现患鸡相互啄食羽毛或自啄羽毛,此外患螨病、鸡虱也可导致啄羽癖。
3.啄趾癖 主要发生在雏鸡,往往由于饲喂不及时造成的。断趾时消毒不严感染,造成断端肿胀,抬腿行走,一只鸡啄趾,其他鸡蜂拥而上,被啄鸡趾部出血或跛行,严重的啄断趾。给雏鸡生长发育与成活率带来严重影响。
4.啄蛋癖 多发生于产蛋盛期,当一只鸡刚产蛋落地,自己或其他鸡争抢啄蛋。多由于日粮中蛋白质、钙、食盐不足,或开始啄破损蛋直至发展到啄完好的蛋,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5.啄头癖 鸡只相互啄鸡冠、肉髯、耳叶、眼,啄周围皮肤等,导致被啄部位出血、发紫变黑。
6.啄鳞癖 主要啄食颈部鳞片,由患螨虫发痒引起。
二、啄癣发生的主要原因 .
1.日粮配合不当 氨基酸不平衡,缺乏某种必需营养物质,特别是缺乏某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钙、磷、硫、食盐或微量元素不足,粗纤维缺乏等,都可引起啄癖发生。
2.鸡群密度过大 通风换气不良,氨、硫化氢、二氧化碳超标,鸡舍温度高,湿度大,鸡烦躁不安好斗,在育成阶段易引起啄癖。
3。光照制度不合理 鸡舍光照太强,日光直接射人鸡舍,或密闭鸡舍控光不严,有束状、散在光线射入。
4.不同品种、不同年龄、强弱不一的鸡混养在一起,极易发生啄癖。
5.喂饲程序不规律 有时间隔时间太长,水料不足,鸡时常有饥渴感也引起啄癖发生。
6.饲料加工不合理 经常喂块状大的动物性饲料,如小鱼、小虾、蚕蛹等。
7。鸡外伤出血 直肠或输卵管脱垂,鸡螨病、鸡虱等体外寄生虫刺激等都会诱发啄癖。
8.鸡发生生理性换羽 毛管发痒,自啄发痒部位,往往其他鸡也跟着去啄。
9.鸡患白痢杆菌病、法氏囊病早期容易发生啄肛现象。
三、防治啄癣措施
1.断喙 是防治啄癖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首次断喙可选择7-10日龄,第二次断喙可在12-14周龄进行,尽量把喙修成斜面,既防止啄癖,又可以节省饲料。
2.日粮合理搭配,尽量喂全价日粮 除满足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需要外,在日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或1%—2%羽毛粉,或2%-3%苜蓿草粉,能有效地预防啄癖发生。
3.日粮中补充硫酸钙(天然石膏粉) 每只鸡每天给1—3克,连用15天,或在饲料中添加0.6%-1%的硫酸钠(芒硝)。在乎养鸡舍内放置矿物质饲槽(装入壳粉、骨粉、木炭末、食盐等),或在运动场上撒些炉灰渣子、无污染的山皮土、膨润土等,任鸡自由啄食,都能较好的预防啄癣发生。
4.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注意卫生,保持舍内空气流通,调节好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鸡群密度要合理,防止拥挤。产蛋箱要充足,及时拣蛋,破损蛋绝不能留在产蛋箱内。
5.制定合理光照制度 严防光照忽长忽短,忽强忽弱,减少强光刺激。产蛋鸡光照强度每平方米1瓦左右。,能看到吃食饮水便可。尽量使鸡群安静,减少应激反应,可减少啄癖发生。如果采用荧光灯管时,灯管上盖上一层绿色与粉色乔其纱对预防啄癖效果良好。
6.消除诱因 发现顽固啄癖的鸡及时隔离或淘汰,以防蔓延。对被啄伤的部位及时涂抹紫药水,切忌涂抹红药水。
采编:津沽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