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
发布时间:2006-11-21 来源:
摘要:无公害稻鸭共育,就是依靠鸭子在稻棵间的吃虫(草、萍、浮游小生物)、排泄和换羽等活动,不用中耕除草,不施化肥、农药养鸭种稻。采用这种种养模式不仅省二工节本,而且生产出的稻米、鸭肉等均属于无公害产品。现将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准稻田实施稻
无公害稻鸭共育,就是依靠鸭子在稻棵间的吃虫(草、萍、浮游小生物)、排泄和换羽等活动,不用中耕除草,不施化肥、农药养鸭种稻。采用这种种养模式不仅省二工节本,而且生产出的稻米、鸭肉等均属于无公害产品。现将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准稻田 实施稻鸭共育的稻田,必须达到无公害栽培的立地条件,无任何污染。田埂要适当加宽加高,防溢水漏水,也方便鸭子在埂上栖息。不宜选择渗漏水重且易跑水、水资源紧缺的稻田。
二、选好品种 水稻品种宜选择株高为90-95厘米,株型紧凑,茎粗叶挺;分蘖性偏强,抗逆性较好(能抗倒伏、抗稻瘟病等)的中晚粳优质稻新品种,如武香粳99]5等。鸭子宜选择中小型个体,成年鸭每只重1。25- 1.5公斤,食量小,耐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适合于稻间放养的优良品种,如江苏高邮鸭、巢湖鸭等。
三、育壮苗雏 水稻按旱育无公害壮秧要求培育成适龄壮苗,秧龄 20—25天,叶龄4—5张叶片,苗体白根、粗茎、叶绿。雏鸭掌握在“谷浸种,蛋起孵”的适龄育雏时间育雏,经 25~26天孵化期,雏鸭出壳。若早春‘毛温低,育雏室内雏鸭应保温饲养。在饲养室内摆放浅底容器,内盛清水,供雏鸭戏水游玩,使其逐步适应水性。驯养至孵化后约1个月,每只雏鸭体重在150克左右时,就可放养到稻田。
四、苗雏密度 水稻采用宽行窄株或等行距移栽,—·般行距26厘米左右,株距20-26厘米。鸭的放养密度——般以每亩放养12—15只鸭为宜:最好以50-120只鸭为—一群。也就是每5—8亩稻田用尼龙网围隔,尼龙网眼以2指大小为宜,防雏鸭窜网吊死。
五、适期栽养 适龄壮秧移栽后,扎根返青快,一般1周内秧苗开始分蘖,10天后雏鸭可放到稻田。为了使放养的鸭子适应性更强、成活率更高、生长发育快,必须让孵出的雏鸭在室内驯养14天后,才能进行稻鸭共育。
六、护养设施 在田边渠道的空地上,建个座北朝南、能避风雨的添喂饲料的简易棚(三面可围塑料丝网),放置能盛水的浅底饲料容器若干个,每天早晚将水和碎米、麦粒、碎菜等新鲜饲料盛人容器,用呼喊等声音驯化雏鸭汇集采食。鸭子在田20天左右,就可以将另外预繁的绿萍放养到共生稻田,形成稻、鸭、绿萍的自然生态体系。绿萍既是鸭子的直接补充饲料,又可引来部分食萍昆虫,增加鸭的动物性饲料,绿萍还具有固氮功能,老化腐烂后是水稻的优质有机肥。可用4指规格尼纶丝网沿田埂围隔,一可防鸭外逃,二可防外敌侵害,围栏的高度以0.6—0.8米为宜,每2米左右插一根小竹竿支撑。有些则可利用放养稻田四周的自然河、塘、墙等自然屏障。
七、调理肥水 第一,保持浅水层。水层深度以鸭脚能踩到稻田表土为宜,便于鸭脚踩泥搅混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第二,开好稻田丰产沟。沟内始终保持水层5厘米左右,便于鸭子进行戏水洗浴等活动。第三,分片搁田。可先在一半稻田内保持水层,把鸭子赶进去,使鸭子能正常的觅食和戏水;另一半排水搁田。搁好田上水后,将鸭子再赶到已搁好的稻田中,让另一半稻田搁田。第四,施足基肥。为使稻鸭正常共生共长,应在栽前一次性施足基肥,肥种以精制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或经沤制腐熟的农家有机杂肥(无污染)为主,肥量视稻田肥瘦而定;追肥则完全以鸭排泄物和绿萍腐烂还田肥田代替。
八、及时防治虫、草害 田间主要靠鸭捕食害虫,辅以高效的生物农药防治虫草害。如用12.5%纹霉清防治水稻纹枯病,用千胜粉剂喷治稻纵卷叶螟,也可在稻田设置捕虫灯,诱杀蛾类害虫。因鸭子在稻棵间不断踩踏,稻鸭共育田块草害较常规稻田显著减轻。
九、稻鸭适收 稻穗下垂时,在稻棵间的鸭群就会喙食稻穗上的饱满谷粒,而且一旦开始啄食穗谷,就不再去寻找别的食物。这时,应设法将群鸭赶出稻田,引到三面有围屏物的场地或饲养棚内,关闭后再捕捉。稻鸭共育2个月左右的鸭子,每只体重可达1.3—1.5公斤。其中公鸭可作肉鸭上市出售,母鸭可以圈养成产蛋鸭。 高金成 李朋忠 朱克明
采编:津沽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