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家畜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流产;家禽和啮齿类动物则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多种畜禽易感,一般只有少数发病,但病死率很高,若治疗不及时,损失较大。1999年1月,河南省某鸵鸟养殖场,8月龄育成鸵鸟120只,陆续发病,病死率几乎100%,经诊断为李氏杆菌病。现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该场鸵鸟主要为非洲黑鸵鸟,本批患病育成鸵鸟为自繁自养,此前,已按正常程序进行过免疫,1月5日发现有个别鸵鸟不采食,精神不振。1月7日起陆续发现死亡,病程1―3天,至1月9日已死亡17只。
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发病鸵鸟精神沉郁,拉稀,默默缩于一角,不食、不跳、不叫。解剖病死鸵鸟6只,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败血症,以心肌、肝脏广泛性坏死者居多。
3实验室检查
3.1镜检无菌取病死鸵鸟心肌、肝脏,制成触片;无菌采集可疑病鸵鸟血液,涂片,两种片子均用瑞特氏染色,镜检。
3.2分离培养以无菌采集的病料,分别接种于血肝汤琼脂、肉汤和麦康凯琼脂上37℃、24小时后观察,并挑取菌落涂片,以革蓝氏染色。
3.3生化试验生化试验以(兽医检验)所述方法进行。
3.4动物接种将病料接种于豚鼠皮下,同时点眼。
4结果
4.1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小弯杆菌。
4.2分离培养此菌在血肝汤琼脂上形成圆形、淡蓝色小菌落;肉汤呈均匀浑浊,有颗粒状沉淀,无菌环出现;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革蓝氏染色阳性。
4.3生化试验此菌可分解葡萄糖、蕈糖及杨苷;不产生硫化氢及靛基质,不还原硝酸盐,M.R及V-P试验阳性。
4.4动物接种剖检豚鼠死尸,可见肝脏、脾脏、心肌有大片坏死;触片、染色、镜检与“4.1”相同。
5诊断与治疗
5.1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该场鸵鸟患的是李氏杆菌病。
5.2及时检出病鸵鸟,进行隔离治疗,全场以2.5%石炭酸消毒,同时开展灭鼠工作。
5.3发病鸵鸟以大剂量氯霉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其它鸵鸟以氯霉素混料饲喂。4天后疫情基本控制。
5.4鼠类常为李氏杆菌的中间宿主,所以,预防此病,灭鼠很重要;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以切断主要传染媒介;冬季天气骤变以及有内寄生虫或沙门氏菌感染,均可为本病发生的诱因,应予注意。
非洲黑鸵鸟李氏杆菌病的诊治
发布时间:2011-05-05 来源:《特种经济动植物》
摘要:非洲黑鸵鸟李氏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