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鸵鸟成活率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0-05-23 来源:安徽农网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品需求量与日俱增,为此鸵鸟养殖户也逐年增加,很多新发展的养殖户对雏鸵鸟的生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品需求量与日俱增,为此鸵鸟养殖户也逐年增加,很多新发展的养殖户对雏鸵鸟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了解和掌握的不多,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利,造成幼鸵鸟成活率低,给养殖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影响幼鸵鸟成活率的因素作一概述,仅供参考。1环境温度新生雏鸟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被毛稀少,抗寒能力弱,因此,温度是影响雏鸟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雏鸟体质较弱,对外界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育雏阶段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在29~31℃,以后随雏鸟日龄增加逐渐降低,每周降2~3℃为宜。2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许多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多由饲养密度大、环境温度波动、环境条件差、分群、转舍等引起。这就要求饲养者在管理上要科学,尽可能避免应激现象的出现。Hick等观察了247例肌胃阻塞的病例,得出的结论是由频繁转舍造成的幼鸟应激而引起的。3孵化孵化技术好坏与幼鸟成活率关系密切,是保证健雏率的重要一环。在孵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和湿度,通常孵化温度为36.1~36.6℃,孵化期为42d。相对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孵化期的长短,相对湿度的高低影响雏鸟的正常发育,如卵黄吸收不良等。入孵的种蛋要经过福尔马林一高锰酸钾熏蒸或Stewart的酚制剂气雾消毒或Jesen提出的短时间紫外线照射消毒法等处理,减少新生雏鸟与细菌的接触机会。4传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病。已公开发表和确诊的细菌性疾病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假单胞菌、曲霉菌、霉形体等。病毒性疾病有新城疫病毒、禽痘病毒、腺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原虫病有囊球菌、球虫、组织滴虫、白细胞孢子虫、疟原虫。根据不同疾病采取免疫注射,对症药物治疗等方法措施。5营养鸵鸟是草食性鸟类,消化系统的解剖特点是没有嗉囊,没有胆囊,大肠很发达。迄今人们对鸵鸟的营养研究还不全面深入。但营养不平衡,多导致疾病。如国外个别鸟场用火鸡料喂鸵鸟导致软腿病。因此在饲料上通常要求粗蛋白为18%~20%,代谢能为11~13MJ/kg。并配以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6遗传病目前对遗传病的研究还较少,认识程度不高。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了以上6个方面主要因素基础上,我们才能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采取恰当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幼雏鸟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