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人、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
病原:狂犬病毒是弹状病毒属嗜神经病毒。病毒粒子在100-150纳米之间。在中枢神经细胞内,形成胞浆内包涵体(尼基氏小体)。狂犬病毒在20摄氏度时可生存两周,37摄氏度生存24小时,54-56摄氏度生存一小时,60摄氏度经5分钟失活,100摄氏度时两分钟失活。在尸体内可存活45天,在50%甘油缓冲,液中,于冰箱内能保存1年,真空干燥,可保存3-5年。
本病毒对炭酸和氯仿等有稍强的抵抗力,在1%-5%福尔马林溶液中五分钟,0。1%升汞液中2-3分钟,5%来苏儿溶液中5-10分钟,10%碘酊中五分钟可杀死病毒。
流行病学:患有本病的狗和野生动物,是自然疫源,翼手类也可以传播本病。在笼养条件下的狐,多半是因场内患狂犬病的犬或其他动物,隔笼咬伤笼内的感染发病原菌换为散发。
狂犬病通过咬伤的伤口侵入机体,主要沿神经经络发展。病毒在神经系统中,一方面破坏神经细胞,另一方面损坏血管壁。神经细胞受到侵害时,首先引起兴奋症状,如神志紊乱和反射的兴奋增强。当延及受到侵害时,则引起发热、多尿和糖尿,经过一段时间扣,由于神经细胞变性,逐渐引起麻痹症状出现,最后因呼吸肌和喉麻痹而死亡。
症状:狐狂犬病多呈暴型,病程分为3期,前驱期,呈短时间沉郁,不愿活动,不吃食,此期不易察觉;兴奋期:攻击性增强,性情反常凶猛,扑咬人和笼舍内物品;后期:病狐经常反复发作,或狂躁不安,或躺卧呻吟,流涎,腹泻,一直延迟到死亡。有的病狐出现下颌麻痹,病程3-6天,最后死亡。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出现高度兴奋,食欲反常,后躯麻痹,并有过野犬窜入场内的事实,可初步怀疑为本病。如果在及组织中检查出包涵体,是最有确诊价值的。但不能与神经型犬瘟热相混淆,犬瘟热无攻击性,不狂暴,幼狐对犬瘟热最易感,而狂犬病任何年龄的狐均可得病。再者,狂犬病呈散发,而犬瘟热功当量为群发。犬瘟热的包涵体可在膀胱粘膜中找到。
防治:本病目前无治疗方法。一旦发现狐病病犬咬伤,在未发生,典型症状前可以强制接种狂犬病疫苗;当出现症状时,则无法救治,只有扑杀以消灭传染染源。
预防本病应防止野犬、野猫窜入场内,新购入的狐要隔离饲养观察。一旦发生狂犬病,要采取紧急措施,给可疑病狐接种狂犬疫苗,以防止继续蔓延。
狂犬病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狂犬病是人、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