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紫花苜蓿丰产栽培配套技术

发布时间:2010-06-13  来源:长春市农业信息中心
摘要: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其干草产量属多种豆科牧草之冠,而且营养成分完全,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10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其干草产量属多种豆科牧草之冠,而且营养成分完全,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10种以上维生素,被称为"牧草之王"。是奶牛不可缺少的优质牧草。苜蓿起源于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一带,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适应了高原温带冷凉半干燥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耐寒、耐旱,忌高温湿热、喜钙,略耐碱性土壤,而不耐酸性土壤的特性。因此,紫花苜蓿只能生长在北方,而南方酸性红黄壤多雨湿热地区,紫花苜蓿只能靠外调,这基本上已成定论。福建有关科研部门曾于廿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紫花苜蓿等牧草在建阳等地试种,也认为福建亚热带红壤条件不适宜种植紫花苜蓿。

  为了适应我市畜牧大产业的发展,我们于2001年10月底选用从北京神农氏牧草公司引进的得龙(durango)紫花苜蓿品种(fd7)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的指导思想上,吸取前人经验教训,从丰产栽培入手,尽量满足紫花苜蓿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根据闽北雨量多、土壤酸性强的特点,从改土培肥和降低地下水位入手,做好调节土壤酸碱度和开沟排水工作,获得了初步成功。

  紫花苜蓿在闽北春、秋两季均可播种。秋播的翌年三月上、中旬始花,即可收获第一茬,一年可收获5~7茬,年亩产鲜草4000~7000kg。春播的3月上旬播种,6月下旬即可收获第一茬,当年可收获3~4次。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闽北的紫花苜蓿丰产栽培技术,即:"两早、四关、三保证,五项配套措施"。

  "早选好地,早改土培肥"。紫花苜蓿适宜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含钙量丰富的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或壤土上生长,且对磷钾肥和钙需要量较大。而闽北的土壤为红壤酸性土壤,ph值为5~6,普遍偏酸和缺钾、磷。因此,需要施用石灰降低酸性、补充钙素,增施有机肥补充磷、钾。而石灰对土壤反应较慢,需要早施。因此,在播种前3~5个月就应选好地,亩施100~150kg生石灰,1000~2000kg有机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1、精细整地关。苜蓿种子小,如不精细整地,使畦面平整,很难保证播种深浅一致,这将直接影响到全苗、壮苗关。因此在土壤墒情、翻耕的质量、畦面的平整上都要认真把握。做到土壤干湿适宜,手握成团,落地能散,上松下实,畦面平整,使播种深度保持一致,以利播种和全苗。

  2、防除杂草关。苜蓿幼苗细弱,苗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最易受杂草为害,要特别注意清除杂草。这也是苜蓿能否建植成功的关键。尤其是春播苜蓿地,杂草生长旺,必需认真防除,才能确保全苗。一般可采取播种前7~10天用草甘磷喷施一次,防除恶性杂草。或播种后及时中耕除草。如禾本科杂草较多,可在杂草3~4叶期选用10.8%高效盖草能喷施;如阔叶杂草较多,可选用5%普施特喷施除草。据调查,在禾本科杂草较多的旱地,苗期采用高效盖草能防除杂草,防效达85%以上,基本可以控制苗期杂草危害。

  3、水分管理关。紫花苜蓿是耐旱怕涝但耗水量较多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就必须选择排灌方便的土地,做到涝时能排,旱时可灌。闽北又是个多雨地区,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春夏雨水集中,如遭遇暴雨,排水不畅,易发生积水,将导致苜蓿死亡。夏秋遇高温干旱,则需及时灌溉。

  4、病虫防治关。紫花苜蓿在闽北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可用百菌清、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药剂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潜叶蝇、斜纹夜蛾等,可用抗蚜威、敌百虫、天王星等药剂防治。如植株高度在40cm以上,发生病虫害时,也可暂不施药,采取提前收获的方法,减轻病虫基数,再视病虫发生程度,适时、适量施药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做到三个"保证"

  1、保证畦面不积水。如畦面不平整,雨天容易出现积水,会导致死苗。因此,必须做到畦面平整,沟沟相通,及时清沟,雨过田干。

  2、保证冬春施足有机肥。苜蓿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较高,而且种植一次可以刈割多年。因此,为了实现平衡生产,必须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冬春增施有机肥。由于是采取地表施入,每次的用量不能太多,一般以每次每亩施500公斤左右为宜,以保证全年氮、磷、钾均衡供应,才能实现稳产高产。施入的有机肥应充分腐熟,以防杂草滋生,也利于植物吸收。

  3、保证适时收割,适度留桩。紫花苜蓿现蕾至初花期收割,其产量和草质都较好。收割时还应避开雨天。过早收获,影响地下部器官养分积累,容易引起早衰。收割的高度应在根冠部以上,留茬高度以7~10cm为宜。留茬过高,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再生;留茬过低,由于割去根冠部分会减弱苜蓿的生活力,连续低割还会引起苜蓿地的急剧衰退。冬前最后一次收获应在霜前20~30天,以保证安全越冬。

  四、五项配套技术

  1、适时播种,控制播种量,根瘤菌拌种,浅播浅盖促全苗。秋播9月初至10月底,春播2月底至3月底。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宜,行距25~30cm。严格控制播种量,每亩1.0~1.2kg。全面推广专用根瘤菌拌种,钙镁磷作底肥。苜蓿种子小,幼芽顶土能力差,播种过深,幼芽不易出土。播种深度应掌握在1.0~1.5cm,播后每亩用300~500公斤草木灰或火烧土盖种,压种,促进全苗。

  2、深沟窄畦,畦平沟直防积水。在开好环沟的基础上,做到沟沟相通,深沟窄畦。环沟的深度依地势而定,以雨后不积水为目标。畦的宽度在1.2~1.5m,这样既便于整畦,又便于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等田间作业。

  3、施足磷钾肥,补充钙素和微量元素营养,防止偏施氮肥。苜蓿需磷、钾肥较多,对钙的需量也较一般作物多。因此,必需在施足磷钾肥的基础上,每年补施1~2次熟石灰,以增加钙素营养,也可调节土壤酸性。每次每亩用量20~25kg。由于闽北土壤普遍缺硼,增施石灰中和土壤酸性后,硼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因此,必需增施硼肥,以防缺素。一般可在播种时每亩施200~300克硼砂,以后可在每年冬春结合施用有机肥时,补施一次即可。要防止偏施氮肥,特别是偏施化学氮肥后,茎杆细弱,抗性差,易遭受病虫为害,也不利于安全越夏。

  4、适时中耕松土,促进发根。播种后出苗前或苗期遇雨,土壤较易板结,苜蓿幼芽顶土能力差,影响出苗和根系生长,应及时中耕松土,以利出苗和生长。此外,每次刈割后,结合施肥、灌溉,要及时中耕松土。

  5、防高温干旱死苗。闽北夏季温度较高,常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对苜蓿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如夏秋出现高温干旱,应及时灌跑马水,以补充水份,降低温度,防高温死苗,确保安全越夏。秋冬遇旱及时灌溉,对提高产量效果显著。据调查,夏秋有灌溉的与没有灌溉的比,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死苗,还可增加刈割一次。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