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在苜蓿叶片正反面、茎、叶柄及荚果上出现一层白色霉层,似蛛网丝状。最早出现小圆形病斑,以后病斑扩大,相互汇合,覆盖全部叶面,形成毡状霉层,后期产生粉孢子(分生孢子),病斑呈白粉状,末期霉层为淡褐色或灰色,同时有橙黄色至黑色小点即病原菌闭囊壳出现。该病依赖闭囊壳或以休眠菌丝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天以粉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侵染。
防治方法:
1、选育和推广抗病原良种;
2、适时刈割:在病原菌的闭囊壳未形成或开始形成,但还未大量成熟时,将田间的牧草刈割干净,不留残株,以减少越冬病原,病原菌为气传病害,所以,刈割草地宜大面积连片进行,减少刈割与非刈割的草相互传染。
3、在发病初期或前期,用40%灭菌丹700―10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一次,连续数次,即可降低发病率72%―90%。
如何防治苜蓿白粉病
发布时间:2008-12-29 来源:
摘要:苜蓿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在苜蓿叶片正反面、茎、叶柄及荚果上出现一层白色霉层,似蛛网丝状。最早出现小圆形病斑,以后病斑扩大,相互汇合,覆盖全部叶面,形成毡状霉层,后期产生粉孢子(分生孢子),病斑呈白粉状,末期霉层为淡褐色或灰色,同时有橙黄色至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