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枇杷(Eriobotryacavaleriei)又称山枇杷,为蔷薇科枇杷属常绿乔木,自然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生于海拔500至2000米的山坡、山谷、溪边、杂木林内,喜温暖湿润气候,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大花枇杷叶革质,常簇生于枝顶。圆锥花序顶生,白色。果实椭圆形或近球形,橘红色。花期4至5月,果期10至11月。
大花枇杷主干端直,生长迅速,树形整齐美观,枝叶茂密,树冠圆形。深秋,紫红色的老叶夹杂在绿叶丛中,甚是美观。果味酸甜,可生食及酿酒,种子还可榨油,是观赏、食用兼备的优良庭园、绿化树种。
一、种实的采集与处理
大花枇杷一般需15年才开花结实,其母树的结实有明显的大小年之分。种熟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这一时期应抓紧采集,采集太晚果实易被动物采食,无法收集。
采回后的果实,应堆沤3至5天,待果皮软化后进行处理。果实混沙搓去果肉,用清水洗净种子晾干,种子和沙按1∶3的比例混合均匀,层积贮藏。种子千粒重800克左右,每亩用种量30至35公斤。
二、整地播种
苗圃地应选在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播种前需对圃地进行深挖,并用3%的生石灰进行消毒。苗床宽1.2米,床高20厘米,床面要细致平整,清除石块、杂草,边沟、步道要开直,沟底要平,不能积水。
3月上旬播种,播种可点播也可条播。点播的株行距为10×25厘米,条播行距30厘米,播种沟深8至10厘米。先在沟底放入已腐熟的饼肥,然后放一层5厘米厚的黄土盖住基肥后再播种。播后在种子上再覆盖一层2厘米厚的黄土,这样有利于减少苗间杂草,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最后盖一层稻草保湿。大花枇杷种子的发芽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播后约40天发芽出土,当幼苗30%出土后应及时揭开稻草。
三、田间管理
大花枇杷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苗期管理较为容易。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拔除苗间杂草,除草后可施0.1%的尿素,以利于幼苗生长。
5至6月间,每隔10天左右要松土施肥一次,肥料以氮肥为主。7至8月,肥水中应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这时的肥水浓度应适度增加。如遇久晴不雨或高温土壤干燥时,应在早晚进行田间灌溉,以降低土壤温度,保证苗木正常生长。进入9月以后,停止施肥,以免苗木疯长,影响苗木木质化。此外,在每次施肥前,要清除圃内杂草,以减少杂草对土壤养分的消耗。
大花枇杷苗期虫害较少,幼苗期有地老虎为害,可用鲜杂草50公斤喷5至10倍90%敌百虫原药,于傍晚撒在苗床上诱杀。
四、苗木移植
大花枇杷小苗生长较快,一年生苗平均高80厘米,最高可达1米以上,平均地径0.6厘米,最粗1厘米。一年生苗即可出圃移植或用于造林。由于大花枇杷主根发达,侧根、须根少,苗木移植宜在春季苗木发芽前的2至3月份进行。为提高苗木的移植成活率,移栽时要剪掉大部分的侧枝及叶片,栽后要浇足定根水。培养大苗,可按株行距30×50厘米(第一年)、60×100厘米(第二年)进行定植。
大花枇杷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0-05-25 来源:中国农业网
摘要:大花枇杷(Eriobotryacavaleriei)又称山枇杷,为蔷薇科枇杷属常绿乔木,自然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