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刺红浆果紫红色,硬而有光泽,具有优良的风味,适应性强,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也能存活。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2001年从美国农业部柯互利斯种质保存中心引入南京。经过数年试种和田间比较试验,该品种表现特早熟,且综合性状优良,多个性状与当前主栽的赫尔(Hull)品种互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现已定名为“宁植3号”,于2006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林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1 植株与果实性状
无刺灌木,直立性差,近蔓生,须搭架栽培。植株的地上部分为两年生,地下部多年生。无主根,根系主要分布在10~12cm土层中,在植株周围30~50cm内根系密度最大。株型较小,每株占地1.8~2.3平方米,一般每株萌枝3.22±0.83个,粗度0.94±0.15cm,侧枝11.00±5.08个,粗度0.46±0.10cm,长2.10±0.84m,最长可达4m以上。叶互生,2年生结果枝上叶片为三出复叶,长11.38±1.07cm,宽11.08±1.03cm,叶柄长 4.04±0.87cm,单叶卵形,长6.1±1.50cm,宽6.0±1.66cm;萌枝上的叶片通常为五出复叶。叶色浅绿色,叶背有白色茸毛。花较小,白色,花冠为3.07±0.21cm,蔷薇型,基部连接。两性花,自交结实,雌蕊离生,子房上位;雄蕊多数,离生,花托呈圆柱状,果实脱落后与花柄脱离,花托成为果实的中心部分。在一个花序内,顶端花先开,然后由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花期25~30天。
每株有果穗124.50±34.65个,每穗有果5.33±1.68个,果实中大,平均果重4.26±0.80g,最大果可达8g。一般株产2.5±3.0kg,每公顷产10~12t。果穗长25.54±5.67cm,宽12.33±2.50cm,穗柄长12.25±3.35cm。成熟果深红色,果实与花托不分离,长圆形聚合果,平均果长2.50±0.22cm,果径1.79±0.14cm,果形指数(果长/果径)1.40±0.12。聚合果有种子77.95±6.93粒,种子较小,长3.02±0.16mm,宽1.48±0.14mm,厚0.87±0.10mm,千粒重2.17g。
成熟果实酸甜适口,香气浓郁,鲜食加工皆宜。完全成熟果采收后须立即食用或加工,八成熟果常温下可贮1~2天,0~4℃条件下可贮7~10天。完全成熟果含水分88%~89%,含可溶性固形物9.5%~10%,糖5.81%,总酸1.87%,果胶0.38%,蛋白质1.38%;每百克鲜果含维生素C19.32mg、维生素E1.70mg、氨基酸(总量)11.79mg。富含矿质元素硒、锌、铁、钾、钙等。
2 物候期
该品种在南京地区2月下旬至3月上旬萌芽,4月初至4月中旬现蕾,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5月末至6月中旬成熟,为特早熟品种,较赫尔品种约早30天。同一植株、同一果穗上的果实陆续成熟,应分期分批采收,一般2~3天采收一次。
3 适应性与抗逆性
喜微酸性土壤,最适pH值为6.0~6.5,在肥水较好的条件下,pH值7.5~8.0的微碱性土壤也可栽培。当土壤含盐量在0.1%以上时,生长受阻。较耐旱,不耐水渍,能耐-15℃的低温。2001年引入南京后,表现适应性中等,在土壤通透性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块建园,加强栽培管理,方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病虫害较少。
4 栽培技术要点
宜在土层深厚、远离污染源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园,贫瘠土壤栽植要预先改良,耕翻时施足有机肥。冬前按行株距1.6~1.7cm×1.2~1.3cm挖好定植穴(沟),在定植穴(沟)底部施入适量的稻草等作物的秸秆。
苗木栽植宜在早春芽萌动前进行。栽时每公顷需施8~12立方米腐熟的农家肥做底肥。栽后立即搭架,一般采用篱壁式。支架间距4~5m,高2m以上,拉2~3道12~14号钢丝。
果实采收完后剪除枯死枝蔓;从根部剪除2年生老枝,并清除出园,同时将1年生枝蔓引绑上架,南京地区在6月下旬(果实采收结束后)进行。12月下旬至2月上旬进行冬剪,一般每株留粗壮枝条8~12个,长度1~1.5m,将其均匀地绑到钢丝上。
追肥的原则是依苗施肥,以速效肥为主,每年进行3次。第1次追肥在3月下旬,即萌芽后萌枝生长时,以氮肥为主;第2次在4月底,即坐果后果实膨大期,以氮、磷肥或复合肥为主;第3次在8月份,即花芽分化期,以复合肥为主。冬季开沟施基肥,施肥沟距离植株60cm以外,沟宽和深以20~30cm为宜。肥料应以农家肥为主,用量为每公顷15~20立方米。
目前尚未发现该品种有严重病虫害。一般早春芽萌动前喷45%晶体石硫合剂100~150倍液,喷药时务必均匀周到,并适当多喷一些药液,以利渗透表皮,既可杀菌,又可杀虫,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生长季要做好病虫害调查,做到早防、早治,防治病虫害要按无公害要求进行。采果前20天及果实采收期间停止一切用药,以减少农药残留,保证果品质量。
杂交黑莓品种无刺红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无刺红浆果紫红色,硬而有光泽,具有优良的风味,适应性强,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也能存活。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2001年从美国农业部柯互利斯种质保存中心引入南京。经过数年试种和田间比较试验,该品种表现特早熟,且综合性状优良,多个性状与当前主栽的赫尔(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