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物病害
1、荸荠秆枯病:该病俗称"荸荠瘟",广泛分布于荸荠产区,植株感病后地下茎不结荠或结小荠。初生病斑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略凹陷,以后病斑呈暗绿至灰褐色,梭形或椭圆形,上生黑褐色小点。小病斑扩展连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后,可造成茎秆枯死倒伏,呈浅黄色稻草状。早晨露水未干或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可见大量浅灰色霉层。病原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危害。此病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发病,发病高峰为9月中、下旬,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该病发生。
2、荸荠枯萎病:该病是荸荠主要病害之一,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以9月中旬至10月最严重。其症状有青枯型和枯斑型。⑴青枯型表现为从秆端或一侧失水呈青枯状,并向下扩展,最后整秆枯死,尤其在雨后天晴时,其症状在田间最为明显。病株一般不结荠或结白荠,危害较大。⑵枯斑型一般比青枯病型发病迟,一般在9月下旬以后。表现症状:马蹄秆中上部呈现灰白色枯斑,病健分界十分明显,略凹陷,病斑间可相互连合成大斑。病株发育一般较正常,危害较小。
3、荸荠蹄茎腐病:该病一般在9月份盛发,发病的叶状茎外观症状为枯黄至褐黄色,病茎较短而细,发病部位多数在叶状茎的中下部、病部初呈暗灰色,后为暗色不规则病斑,病健分界不明显,且病部组织变软易折断,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暗色稀疏霉层。
二、生理性病害
通常表现为生理性红尾,其症状主要是红尾不干苗或只在顶端的一小节茎秆上干枯。该病多发生在8―9月初,产生的原因是多年种植荸荠的土壤缺少硼、锌、铁、锰等微量元素。
三、虫害的识别
白禾螟(又称白螟):是危害荸荠的主要害虫,幼虫咬食茎秆基部,被害初期,荸荠茎秆顶端由绿转黄,茎秆上能找到虫孔,剖开茎秆可见内有虫道、虫粪及灰白色幼虫。若蛀入茎秆的幼虫多或虫龄大,则数天内茎秆由上至下黄化枯死,呈桔黄色,但不像病害那样有病斑或青枯。茎秆转黄枯死后,幼虫转移危害。
四、综合防治
1、病原物病害的防治:⑴预防为主。每亩用细硫磺粉4―5公斤+50%多菌灵0.5公斤+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5公斤分别结合施肥或单独与细泥或细砂15―20公斤配成菌土,在8月中旬、9月中旬各施一次,对预防上述三种病原物病害的发生都有良好的效果。⑵种植田块应采取轮作。田块宜小,大块田应分隔成适当小块,分开排灌,杜绝串灌、漫灌,以防病菌随流水扩散。⑶适期喷药防治。在生长期间随时检查,发现病株及时防治。秆枯病或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100万单位兽用硫酸链霉素12500倍液或12.5%敌力康2000倍液喷施;茎腐病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6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也可视病情轻重增减施药次数。
2、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每亩撒施硼砂、硫酸锌各2公斤,叶面喷施"十元素硼肥"10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50―60公斤喷茎叶,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
3、常见虫害的防治:白螟主要是以第三、第四代幼虫危害荸荠,发生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叠严重,难以喷药防治,必须采取上喷下闷的办法才能奏效。具体措施:在成虫盛发期每亩用进口呋喃丹3―4公斤或米尔乐1.5―2公斤或20%甲基异柳磷乳油0.4公斤+20%三唑磷乳油0.4公斤与细泥或细砂15―20公斤拌成毒土撒施。同时在第三、四代白螟孵化高峰后1―2天,用18%杀虫双水剂300―4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20%三唑磷乳油500―600倍液+2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荸荠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10-05-22 来源:丽水农技110
摘要:一、病原物病害 1、荸荠秆枯病:该病俗称"荸荠瘟",广泛分布于荸荠产区,植株感病后地下茎不结荠或结小荠。初生病斑暗绿色水渍状,不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