蕹菜 学 名 Ipomoea aquatica Forsk.别名竹叶菜、空心菜、藤菜等。是旋花科甘薯属以嫩茎、叶为产品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按对水的适应分为旱蕹和水蕹两种。以全草及根入药。具清热解毒、利尿、止血之功效。各地均有栽培。彩版205?1635 症状 俗称“烂倒”、“腐头”。主要为害幼苗的嫩茎。种子在苗床出土前发病引起烂种。子叶展开后染病的,苗基呈浅褐色水渍状,后出现基腐,子叶未凋萎,苗却已猝倒,全株迅速枯死。病株附近成为发病中心,苗床出现大大小小的塌圈,病苗成片猝倒。
病原 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tzp.称瓜果腐霉,属鞭毛菌门真菌。菌丝体生长繁茂,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隔膜,直径2.3―7.1μm。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或呈不规则膨大,大小63―725×4.9―14.8(μm)。泡囊球形,内含6―26个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直径14.9―34.8μ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同丝或异丝生,多为1个,大小5.6―15.4×7.4―10(F2m)。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14.0一22.0μm。该菌在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此外P.spinosum Saw.称刺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幼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射到贴近地面的根茎上引致更严重的损失。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一16℃,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幼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叶发生。福州地区3―6月播种的都会发病,尤以3―4月育苗或棚室电热线温床育苗易发病。该病发生情况与苗床小气候关系密切,其中主要是湿度、苗床低洼、播种过密不通风、浇水过量床土湿度大、苗床过热易发病。反季节栽培或夏季苗床遇有低温高湿天气或时晴时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选用大鸡白(青叶白壳)、大鸡黄(黄叶白壳)、大鸡青、剑叶、丝蕹、青梗大叶蕹菜等耐风雨或耐寒的品种,可减轻发病。
药用植物蕹菜猝倒病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蕹菜学名IpomoeaaquaticaForsk.别名竹叶菜、空心菜、藤菜等。是旋花科甘薯属以嫩茎、叶为产品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按对水的适应分为旱蕹和水蕹两种。以全草及根入药。具清热解毒、利尿、止血之功效。各地均有栽培。彩版205?1635症状俗称“烂倒”、“腐头”。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