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栽培茯苓的八大环节(下)

发布时间:2010-06-09  来源:中国三农网
摘要:一般经过70-80天,菌丝长好了,即可取出做“种引”。这个种引,叫做“木引”。接引长得好不好,可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如果料筒长满了菌丝,
一般经过70-80天,菌丝长好了,即可取出做“种引”。这个种引,叫做“木引”。接引长得好不好,可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如果料筒长满了菌丝,带淡黄色,而且结有小苓;料筒的上、下、里、外都成熟得均匀,带有香味和白绒,作种最好。纯黄色就太老了,全白色又太嫩了。所以要掌握好“火候”。

5.选好、用好当年接种用的“肉引”。“肉引”最好是选用前茬的鲜茯苓,现挖、现选、现破、现窖。如果用经过贮存的茯苓做种引,必须注意不要选用在“发汗”时长了白霉的。根据英山县的经验,每100窖用引苓17.5千克。(鲜茯苓含水分多,要放在通风的地方让它呼吸,放出水分,叫做“发汗”。)

6.适时下窖。下窖的季节是小暑至大暑,最迟不能超过处暑。这样,就可在一个对年“起场”(挖收茯苓)。伏天起场的好处是避开了梅雨季节,茯苓的含水量少,质量好,不容易烂,便于保管加工。下窖时要注意下列几点:①挖窖要与厢面垂直,窖向与上坡一致,每窖挖成一个“撮箕”形,撮箕口朝上坡,上浅下深。②抢晴突击下窖。下窖时,料简要干燥,土壤润湿,天气要晴朗。雨天下窖,容易瘟窖。③摆进料筒的时候,要大头朝上,小头朝下坡。料筒要与窖底贴实,这样才能落润不漏风。④下引量(即接种量),4-5筒小树为一窖的,每窖的下种引量150克;2-3筒一窖的,250-300克;独窖的粗料筒,下引380-500克。总之,估计50千克干料,下引量约1千克为最合适。下引过多,容易引起不正常的早熟,反而造成减产。一般每窖用料筒7.5-11.5千克,每7.5千克料筒,最多的可以结茯苓5千克。⑤下引的方式方法有三种:“斗引”、“贴引”和“垫引”。把“引”贴放在料筒上端的锯口上的叫做“斗引”;把“引”直接贴在料筒上侧的叫做“贴引”;把“引”垫在料筒下侧(即底部)的叫做“垫引”。不管何种方式。它的要点是将肉引的白口(即菌核的内部剖面)必须和料筒的断面或削口(木质部和“筋”)贴紧,肉引的外皮要朝上朝外。这样,一方面菌线容易长上料筒,同时,又可避免肉引被雨水打湿,引起腐烂。⑥盖土、清厢、清沟。原则上要深挖浅窖,深埋浅盖。用土粒把肉引塞紧,以免脱落,吸收潮气,保住湿气。一般覆土3厘米左右,把厢面的土抹平,并及时把厢沟清好,以利排水。

7.加强窖厢管理。下窖以后15天左右要检查一次种引上料情况。如果发现菌丝没有串上料筒,就应及时补“引”。重阳节时(约为10月上旬)再检查一次菌丝的发展情况。每次雨前雨后,都要及时清沟、排渣。同时要经常检视盖土情况。到了小麦扬花季节,正是茯苓发育膨大时期,要随时进行掩裂(用土掩盖土面裂缝),以免露风,一则保墒,二则防止菌核上产生子实体,消耗养分,防止日晒雨淋,防鼠害虫蛀。在小暑前后,检查茯苓成熟程度,以便及时起窖。

8.适时收获。在下窖后约一年时间,茯苓就已完全成熟。起窖的时间,首先是要伏天,趁天热天晴收获。其次,根据厢面普遍有茯苓隆起所造成的裂缝,而且掩土后不再开裂,表示已经长足了。第三,挖起的茯苓带黄褐色为适时,如果乌黑色,则为过熟的现象,应赶快起场。如果茯苓的颜色还带有黄白色,则表明还未完全成熟,应该稍微推迟起窖起场的时间。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