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种阶段的防治措施 偏高的湿度条件对菌种生产极为不利。首先,一级种棉塞潮湿,使其灭菌阶段的含水无法蒸发掉,并通过呼吸继续吸收水分,受潮后的棉塞极易感染杂菌;其次,二级种的呼吸代谢力度不足,严重影响菌丝活力,表面特征是菌瓶周身似有雾气,如同水洗,菌丝纤弱无力;第三,三级种扎口处直接与外界相通,表现为菌丝纤细,生长缓慢,手抓菌袋有湿漉漉、沉甸甸的感觉。目前情况来看,前期以木霉和链孢霉为多,后期主要以毛霉、黄曲霉居多。该类杂菌,对以后的生产造成连续污染,尤其黄曲霉分泌的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极为有害,引种者或生产者应十分注意。
1.1降温降湿 菌种培养室空调器温度调控在25℃以下,并开启“排湿”功能,降低培养室空气湿度至70%以下;使用“大棚水温空调”的,应将风向、风力进行科学布置,并坚持每隔3天左右大换气1次。
1.2药物预防 培养室内每5天左右喷洒一遍百病去无踪,以杀死随空气流动及人体带入室内的杂菌孢子。
1.3土法降湿 培养室内墙角处放置生石灰块,使其吸收室内水分,借以降低空气湿度。但生石灰分解时释放出大量热量及二氧化碳,因此,该措施实施的同时,必须同步实施降温、换气措施,以使室内空气清新。此外,木炭的吸水力较强,购买木炭置于室内,可将木炭表面喷洒百病去无踪进行杀菌处理,根据室内湿度情况,每5天左右更换1次。该材料可循环使用。
2栽培阶段的防治措施 由于高湿度的影响,使得栽培发菌成功率大为降低,主要表现为发菌缓慢、菌丝无力、污染率高等。
2.1菌种脱毒、调配基料 脱毒菌种可确保自身不携带病毒病菌,并有效提高抗性,这是生产的基础。研究证明,每250千克棉籽壳原料中,加入1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即可获得菌丝旺盛、抗性提高、长速加快、污染率发病率大为降低等诸多效果。
2.2严格培养消毒 培养棚内的彻底消毒杀菌,是发菌成功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生产中对培养室(棚)内喷洒百病去无踪,密闭2天后即可启用,在发菌期间,每5天左右喷洒一遍百病去无踪或蘑菇杀病灵,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2.3坚持通气排湿 一方面,坚持晴朗天气的晚间和早上通风,使之空气新鲜;另一方面,培养室、棚内放置生石灰块,使之降湿,但应注意,在无空调降温的条件下,应采取诸如强制通风等措施,细心管理,以确保发菌的成功。
3出菇阶段的防治措施 实践证明,对食用菌生产中的病害,转变传统重“治”轻“防”观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3.1菇棚内外进行消杀 在清理卫生的基础上,棚外喷洒800倍多菌灵、敌敌畏药液,既杀菌又杀虫。棚内使用百病去无踪杀菌,可按每20平方米地面使用1袋的用量,进行地毯式喷洒,环境较差、老栽培棚可连喷2次,曝晒2天后即可启用。
3.2发菌期间防杂防病 拌料时加入菇病消(熟料栽培使用保成功)药物,抑杀杂菌效果好,药物残留低,一般每袋可拌50千克干料,即可有效降低发菌污染率。出菇阶段定期使用药物以保持良好环境。一般可使用百病去无踪或蘑菇杀病灵对菇棚进行预防性喷洒,每5~7天喷1次,抑制或杀灭后来的病原菌等,以保持环境的相对洁净。
3.3发现病害彻底杀灭 上述措施配套使用,在环境日渐恶化的今天,仍难以保证100%不发病,因此,生产中应注意观察,发现菌袋有病菌迹象时,即应对患处使用消霉王等药物予以杀灭;当子实体初发病害,即应根据病症表现或病原菌品种予以用药,一般可使用黄菇一喷灵、蘑菇杀病灵等,切忌“病急乱投医”。
秋冬食用菌杜绝病害措施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1菌种阶段的防治措施偏高的湿度条件对菌种生产极为不利。首先,一级种棉塞潮湿,使其灭菌阶段的含水无法蒸发掉,并通过呼吸继续吸收水分,受潮后的棉塞极易感染杂菌;其次,二级种的呼吸代谢力度不足,严重影响菌丝活力,表面特征是菌瓶周身似有雾气,如同水洗,菌丝纤